范紫东(1879~1954)名凝绩,字紫东。陕西乾州(今乾县)人。五岁发蒙,七岁起即读古诗、经史,有“神童”之称。清光绪二十八年参加七县秀才统考,以第一名入选三原宏道学堂。四年修业期满,考试成绩仍名列第一,旋被西安府中学堂聘请为理化教习,又应邀在健本学堂兼任语文教员。清宣统二年(1910),经...[详细]
冯崑字春膏,号玉冈。陕西咸阳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授湖南慈利知县。他善理民政,因俗而治,得百姓拥护、上司赞赏,升署道州知州。咸丰二年四月(1852年6月),太平军进击道州。他固守城池,督率“乡团”抵御,城危时结带于梁曰:“城若破,义不偷生,此城即吾冢也。”因得四川总督骆秉璋举荐,...[详细]
冯民安(1906—1938年),乳名月胜,男,长武县进贤乡(今芋园乡)冯家岭村人。小学文化程度。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投入军队当兵。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毕业于中央军校陆军军官训练班。奉调陕西警备师第一旅,先后任七团二营四连、一团二营四连连长。由于他奋发有为,精明干练,得到绥靖公署主任杨...[详细]
冯唐(生卒年不详),西汉大臣,生活时代约在秦末汉初之际,从政时期主要在文帝、景帝之时。右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渭城区东北)人。曾任文帝刘恒的郎署长,后升迁车骑都尉,景帝时还任过楚相。为人刚正坦率,敢于直言犯上。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抵御匈奴入侵,保卫边塞安宁卓有战功,守土有方。但在一次边报中,仅因所...[详细]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著名学者。生卒年不详,两汉之际在世。祖父冯野王在西汉元帝时曾为大鸿胪。冯衍幼有奇才,9岁时能诵《诗经》,20岁时已是一个博通群书的学者。王莽执政时不少有权势的人推荐他做官,他皆坚辞不就。 王莽新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王莽命令大将廉丹出兵山东...[详细]
高陵(1888—1953),男,长武县彭公乡东大吉村人。自小家贫未曾上学,但他聪明伶俐,14岁跟随西大吉堡木工名匠崔玉亭学手艺,勤恳细心,尊师如父。出师后,独立经营建筑业,擅长砖木结构的仿古宫殿式建造,设计施工,独具匠心。县内一些有名的较大建筑如亭口桥、黑河桥、昭仁寺大雄殿和文庙大成殿、文昌宫、...[详细]
高如崧(1872—1938年),字峻生,男,长武县昭仁镇南关村人。7岁丧母,寄居舅家。性聪敏,好读书。舅父见爱,尽心启蒙教诲。17岁中秀才,执教私塾。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县州府三试名标榜首,点优廪生。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会考,因母丧,丁忧未进。后在宜山书院任教习。宣统元年(190...[详细]
高三(1812~1903)乳名红娃,又名宝童、明春,入武林后改为高占魁,号鹞子高三。陕西三原人。自幼从大哥习武,清道光十年(1830)拜三原县峪口山清麓寺僧人圆净为师,被传与十八罗汉腿功,并于十七年(1837)被圆净荐往少林寺深造三年,学到了“心意拳”、“-拳”、“十字战拳”与棍术等武功。返家乡...[详细]
高维岳(1871—1933年),字步崧,男,清代长武县进贤里(今彭公乡东大吉村)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丁酉科拔贡,宣统元年(1909年)中进士,选用分发四川邛崃县即用知县。赴任途中,因故受阻,返回原籍。民国初年,去西安谋生,受聘省府某厅长为孩子担任家庭教师。他教导有方,学生大有长进,后...[详细]
高又明(1886~1951)名明德,字又明,晚年号师佛子。陕西泾阳人。12岁时在泾阳巨富柏森家给其子柏惠民做书童伴读,后肄业于三原宏道学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四川开始与井勿幕交往。光绪三十一年(1905)冬,井勿幕在奉孙中山命回陕西发展中国同盟会会员时,即介绍高加入了同盟会,成为陕西同...[详细]
耿夔(生卒年不详),字定公,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出身将门,是东汉中期的著名将领。 永元元年(89)六月,车骑将军窦宪、征西将军耿秉、度辽将军邓鸿与南单于栾提等率兵三路,出击北匈奴。年轻气盛的耿夔任窦宪的代理司马,与副校尉阎盘、司马耿谭率领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王须訾等人,带精锐骑兵一...[详细]
耿宝(?~125年),字君达,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牟平侯耿舒之孙。父耿袭死后,耿宝承嗣爵位。其妹耿姬为清河孝王刘庆之妻,刘庆的儿子刘祜被邓太后立为皇帝,即汉安帝。建光元年(121)三月,邓太后卒,汉安帝开始掌权,耿宝以帝嫡舅身份监羽林左骑。后为大鸿胪。 耿宝身为国戚,却阿附宦官,结...[详细]
耿国(?~58年),字叔虑,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耿况第三子。建武四年(28),奉父命入朝,光武帝当即任命为黄门侍郎、给事中,因善于迎合皇上的心意,得到赏识,升任射声校尉。建武七年(31),废此官职,改任驸马都尉。 父亲耿况病故后,耿国本可以继承爵位,但他上疏光武帝,以父亲生前最喜爱...[详细]
耿况(?~36年),字侠游,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西汉末年以通晓经术为郎,和王莽的堂弟王伋一起随安丘望之先生学习《道德经》,以后任朔调(即上谷郡,郡治在今河北怀来东南)连率(即太守)。 王莽失败,刘玄建立更始政权,派使者去各州郡招降,耿况遂归顺更始政权,任上谷太一守。因先在王莽新朝做...[详细]
窦固(?~88年),字孟孙,东汉将领,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他的伯父窦融、父亲窦友都是东汉王朝的开国元勋,分别被汉光武帝赐爵“安丰侯”和“显亲侯”。 青年时期的窦固,“好览书传,喜兵法”【注:见《后汉书·窦固传》】,颇为光武帝器重。光武帝刘秀把女儿涅阳公主嫁给了他,任命他为黄门侍郎...[详细]
原旅大警备区顾问。 桂生芳同志是陕西咸阳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渭北游击队,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游击队分队长、骑兵团连指导员、干事、县委军事部长、营长、八路军留守兵团卫生处政治委员兼野战医院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三边区政治部主任、拜泉县县委书记、师政治部主任、公安第一师政...[详细]
郭伋(前39~47年),字细侯,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西汉哀、平二帝时期被召人大司空府,后迁渔阳都尉;王莽新朝时做过上谷大尹、并州牧。更始帝刘玄建立政权之初,关中地区屡遭战乱袭扰,百姓惶恐不安,豪强大户皆拥兵自保,不愿归附更始政权,刘玄以郭素有名望,任命为左冯翊,负责管理关中东部地区,借...[详细]
郭文学 (1914~1998),北城堡村人。1934年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沟畔党支部宣传委员,马家山区委宣传委员,赤水县第十二游击队经济员,赤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丰泉、马家山区委书记,赤水县政府民教科长,赤水县委副书记、书记,关中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党校校长、地委副...[详细]
郭英夫(1881~1941)又名英甫。陕西咸阳陈老虎寨(今属咸阳市渭城区)人。青年时代参加中国同盟会,在甘肃、新疆伊犁和陕西等地进行反清活动。在兰州时曾被清政府逮捕入狱,经当地革命党人营救脱险回陕。1918年8月,于右任、张钫分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编靖国军为六路,郭任第一路第三支队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