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咸阳市> 乾县人物

范紫东

[公元1879年-1954年]

范紫东为[公元1879年-1954年]

   范紫东(1879~1954)名凝绩,字紫东。陕西乾州(今乾县)人。五岁发蒙,七岁起即读古诗、经史,有“神童”之称。清光绪二十八年参加七县秀才统考,以第一名入选三原宏道学堂。四年修业期满,考试成绩仍名列第一,旋被西安府中学堂聘请为理化教习,又应邀在健本学堂兼任语文教员。清宣统二年(1910),经井勿幕、焦子静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西安光复后,秦陇复汉军政府大都督张凤翙任命他为乾州(今乾县)知州兼西路招讨使署参谋。时张云山正与升允大战于乾州,范参赞戎机,协助革命军坚守乾州四个月,备尝艰辛。清帝退位,民国初建,再任健本学校教员、陕西省议会议员、武功县执事、省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曾获北京政府颁发的中华民国五等嘉禾奖章和三等嘉禾奖章。
  1915年末,北京政府勒令各地举袁(世凯)称帝。控制陕西政权的陆建章,下令每县派一代表到西安共商劝进。省督府派人授意范充当乾县代表,被严词拒绝,并赋诗讽之。诗曰:“全国投票选皇帝,古今中外无先例。岂徒民意成时髦,直将国事当儿戏。”得知吴希真由日本回国在乾县五峰山树旗讨袁,遂为之草拟了《讨袁檄文》。
  范对陕西戏剧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易俗社倡议成立时期,他就倾其全力赞助,并应邀为社员。1914年以后,历任易俗社评议员、评议长、编审部部长、部部长等职。范在执教的同时,创作出大小剧本85个,其中大本戏34部(有4部是前后两本),折子戏51出;还著有《待雨楼戏曲》和《乐学通论》等书,对剧本创作和音乐设计有精辟的论述。他的剧本创作有两个特点:一是内容健康,主题鲜明,紧扣时代节拍,使观众在文艺享受中,得到教育和启迪。如宣扬民族革命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宫锦袍》《颐和园》《新华梦》《关中书院》;抨击封建思想、提倡男女婚姻自由的《软玉屏》《翰墨缘》《萧山秀才》;提倡调查研究、批判“尽信书”的《三滴血》等,都是以宣扬破旧立新,向往民主,扬善除恶,坚持正义为主题的作品。二是构思巧妙,跌宕起伏,富于戏剧情节。他写的戏一般都是双线,甚至三线并行,错综复杂,但宾主分明,顺理成章,各得其所。《三滴血》是周家父子、李家夫妻、贾周两家三线并行,用糊涂县官误判将三线交织在一起,又以周家父子的遭遇为主线;《软玉屏》是以秦一鹗和白妙香、丁守梅和魏纫秋两对夫妻为两线,用魏巡抚之妾黑氏-婢女和魏本人强娶白妙香的事件,使秦、白与魏、丁的爱情曲折交织,全剧悲喜相映,妙趣横生。这两个特点使范的戏剧作品,不落陈套,十分叫座。《软玉屏》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传至江南,并被改为京剧;《三滴血》一剧更被多个剧种移植。1942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时,把《三滴血》列为批判教条主义的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滴血》又被拍摄为戏曲影片,广为流传。西方戏剧家对范的剧作给予高度评价,誉其为“中国莎士比亚”。
  范在教书和编剧之余,还于1936年至1939年编纂了《永寿县志》和《陇县新志》《乾县新志》。1946年针对戴季陶散布“西北人野蛮,语言粗俗”的谰言,编写了《关西方言钩沉》一书,以确凿有力的证据,阐明关中民间语言源远流长和它对丰富民族语言词汇、裨益戏剧创作的贡献。范还擅长赋诗作画,在骈文、音乐、文字、金石、史学以及历法方面均有较高造诣。
  新中国成立后,范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1950年当选为西安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同年9月又被选为西北、西安市文化艺术联合会委员、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这时,他虽年过七旬,仍然手不释卷,日不停笔,先后创作了《老顾军人》《一匹布》《夫婿拜寿》《三反五反》《勤俭好风》等剧;对传统剧《蝴蝶杯》进行了改编;撰写了《地球运转之研究》《关西周秦石刻摹本》等书。1953年1月担任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长,撰写出《西安城郊胜迹志略》专著。在编写《陵墓志》一书时,以75岁高龄,亲赴秦始皇陵考察,步丈陵园时不幸发病,1954年3月31日病逝于西安。
  范紫东及其剧作成就,已被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范紫东剧本选编》亦出版问世。
  同年(公元1879年)出生的名人:

李约祉 (1879~1969) 陕西省渭南蒲城县
霍祝三 (1879~1965) 陕西省榆林绥德县
李元鼎 (1879~1944) 陕西省渭南蒲城县
龚安庭 (1879~1952) 陕西省安康紫阳县
邹子良 (1879~1914) 陕西省咸阳三原
+ 更多公元187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4年)去世的名人:
李健侯 (1894~1954) 陕西省榆林米脂县
马子健 (1875~1954) 陕西省西安莲湖区
刘四虎 (1926~1954) 特等战斗英雄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丰镇市
李象九 (1897~1954) 陕西省渭南白水县
罗沧海 (1930~1954) 陕西省咸阳长武县
高岗 (1905~1954) 陕西省榆林横山区
+ 更多公元195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