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诚斋(1873~1924)名玉汝,字成斋,又作诚斋,号觉一。陕西扶风人。青年时期曾受业于关中著名学者刘古愚门下,与于右任、焦易堂、冯孝伯、茹欲立等人交往密切。 光绪三十四年(1908)到北京应考。回陕后经临潼志士曹印侯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即与同乡魏象枢秘密从事革命活动,一度被捕入扶风监狱。...[详细]
王富华(1914—1986) 乳名求求,千阳县西关安沟人。幼家寒,启蒙于私塾,12岁学艺,唱“小曲”,后学于凤翔、陇县秦腔戏班,工青衣。民国22年(1933)加入县红顺班演出,名声大噪,人们以“求求娃”为其艺名。 其嗓音高亢宏亮,音域宽厚,吐字清晰,表演细腻,扮相清秀。在...[详细]
王海山(1902—1934) 土匪,宝鸡县八鱼乡姚家沟人。民国初搜罗 枝扩充势力,自称乡团,与堂兄王振海、堂弟王西魁结成地方一霸。民国20年(1931),被编为县民团常备第一团,凶焰益炽,随意强夺财物,奸污妇女。一次竟将一名不从命女子绑于两棵树上刳为两半。其排长苏应坤死,硬逼苏妻活殉...[详细]
王和(1880—1956) 兽医,岐山县曹家乡鱼龙村人。行医50余年,驰名百余里。他能根据病畜的毛色、行走和叫声诊病。火针、中药兼施,擅长土单验方,以祖传丝瓜络汤加减施用,常获奇效。一毛驴患肚底黄,他用火针和醋炒麦皮擦敷治愈。一马尚在远处,他隔沟目测已知其患寒病。一骡尾骨发肿,他用...[详细]
王嘉军(1922—1953) 叛徒,扶风天度乡天度东街人。民国36年(1947)在保安队当兵随队起义,编入西府总队四支队任通讯员。7月在马兰教导团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7年(1948)任西府总队二支队文化教员,4月调任扶风县游击队第一中队指导员。8月被俘叛变,先供出袁家沟所藏0...[详细]
王建若(1891—1983) 又名丕基,宝鸡县杨家沟乡太公庙村人。宣统三年(1911)考入省立一师,复入武昌高师深造,后被派往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曾任陕西省政府秘书兼教育厅秘书、河南省 厅厅长、乾县县长、临潼县长、陕西省民政厅、财政厅秘书、主任,西北民军司令部民政处处长。解放后,任民...[详细]
王乐天(1905—1944) 小名永贞,又名郊麟,麟游县河西乡上庄村人。麟游地下党和游击队负责人,革命烈士。曾在三原第三师范和凤翔二中读书。民国16年(1927)受聘为麟游高小教务员,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4月,任麟游党支部书记。民国19年(1930)春,随赵伯经入“西北民军”警卫...[详细]
王录(1890—1968) 眉县城关镇下河寨人。从小酷爱戏曲,因相貌丑(麻子脸),戏班拒收。20岁后,以打短工参加眉县下河寨道情班,始学唱道情。他天生一副好嗓音,又肯勤学苦练,后成为下河寨道情班领班长。主工渔鼓兼演唱。民国18年(1929),关中遭年馑,他卖艺乞粮,活动于秦岭山区及汉...[详细]
王纶 明代官吏。字汝言,扶风人。明武宗时,任定远县令,适权珰奉使,辱官吏笞邮卒。至县,纶遂直入其驻所解袍带击珰。后为山西道御史出巡四川,揭露并弹劾督臣洪钟、高会置蓝鄢作乱于不顾而“日事宴饮”的丑行。后掌管十二团营。逆珰刘瑾因怀恨许进“命纶往按治”,他反“力为昭雪”,遂为刘瑾逮系。刘瑾...[详细]
王丕卿(1886—1971) 又名肇基,凤翔县城关镇王家河人。幼年就读于马家庄私塾,后被选送陕西省优等师范学校深造,民国元年(1912)毕业。遂经西安革命军政府挑选,与同学高丹桂返回凤翔,协助杨荟祯、刘志等劝说“凤翔革命同志会”首领马秉乾,服从西安民军政府,安定社会秩序,保护地方权益。翌年初...[详细]
王生春(1902—1985) 凤翔县糜杆桥乡七家门前村人,民国27年(1938)6月加入共产党。青少年时曾上学、做工、务农。民国27~37年(1938~1948)担任中共陕西省委、西府工委交通员。民国35年(1946)8月,将延安急电转送给董策成,促使了保安六团三大队旬邑土桥起义。民...[详细]
王世荣(1913—1949) 又名王九儿,农民出身,太白县高码头上长沟村人。 民国36年(1947)在高码头民团当团丁,因其 法准,深受其他团丁尊崇。翌年春,王九儿与眉县地下党人汶湃于眉县建立游击队,命为副队长(汶湃为队长),率队袭击宝鸡县终南乡公所,缴 10枝。10月汶...[详细]
王世英(1917—1989) 字杰珊,太白县嘴头镇李家沟村人。民国28年(1939)毕业于西安二中,在校期间参与青年爱国抗日救亡运动。后于宝鸡县石羊庙学校任教。民国30年(1941)派回原籍终南乡国民完小任教3年,其间因与当地旧政权人员有隙,曾被保警队派人暗杀未遂。迫于处境,自行离...[详细]
王天民(1914—1972) 又名天贵,字子纯,岐山县人。民国13年(1924)入西安易俗社学艺,初习小生,旋习花旦,专工闺阁。民国15年(1926)春首次登台,主演《柜中缘》,技惊满座。尔后,在《螟蛉案》、《复汉图》、《人月圆》、《蝴蝶杯》、《夺锦楼》、《颐和园》、《少华山》、《黛...[详细]
王唯一(1894—1984) 原籍凤翔县下郭店村人,民国20年(1931)定居宝鸡县虢镇。民国8年(1919),王学医于西安韩旬久医院,期满在西安广仁医院工作。民国16年(1927)在西安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裹伤所任上尉军医长。民国20年(1931)在虢镇东街开设了西府早年的西医医院...[详细]
王秀春(1884—1954) 岐山县蒲村乡西马庄人。幼时就读私塾,曾致艺业。目睹岐地缺医少药,常有人死于非命的惨状,为济世救人,决然废艺业而思医道,四处寻求医药典籍,日夜苦读。渐识药性,颖悟医理,掌握医术。弱冠悬壶乡里,开设“救世堂”,日诊达70人次。在千阳、陇县一带行医时,适逢霍乱...[详细]
王彦奎(1881—1944) 又名王书,俗名“唐娃子”,西路秦腔艺人,人称王班长。祖籍岐山县怀贤乡(今麦禾营乡)人。幼在汉中石娃子班学艺,后回关中西府在“丑寅班”、“永顺社’、“华庆班”搭班演出,是“华庆班”的戏芯子。他始工小生,后主须生兼老生,以靠把、箭衣戏见长。主演戏目约30余本...[详细]
王银凤(1907—1987) 凤翔县田家庄乡南小里村人,民国9年(1920),凤翔遭灾,全家逃荒到陇县城内亲戚家,给人做零活,当绣工。婚后,夫妻俩及公婆以给富人做家务活、绣花、缝衣裳为生。曾给由西安迁往陇县的张明山剧团做戏衣两年。解放前夕,她在陇县基督教福音堂做针线活、绣花。解放后,...[详细]
王又维(1905—1932) 又名王统,扶风县召公镇南街村人。从民国12年(1923)起,先后在三原师范、上海劳动大学读书,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民国16年(1927)毕业,带着周恩来、瞿秋白的信件回陕,与省委负责人赵保华联系后,遂回本县开展革命。民国17年(1928),在陕西省第八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