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焕妹 [公元1910年-1933年]

  • 赵焕妹(1910~1933年)瑶族,女。出生于江底乡江底村。从小跟父母耕田种地,18岁结婚后,夫妻勤俭持家,生活尚能糊口。 民国21年(1932年)秋,传灌阳出“瑶王”,赵焕妹欣喜若狂,一反常态,闭目摇头顿足“发杠”(即降童),口中念念有词:“瑶王要起事坐天下,瑶民要跳出苦海享大福……!”人...[详细]

赵儒昌 [公元1906年-1974年]

  • 赵儒昌(1906一1974年)瑶族。平等乡甲河村城西人。民间艺人。 小时曾上学两年。15岁时,曾为入境卖艺之湖南邵阳县一木偶队当勤杂两月,初习技艺。 出于喜爱,又摹拟多练,20岁后,即能自舞自唱自奏,进行木偶独脚戏表演。演技日趋成熟,常登台于各村寨或当地群众节日和喜庆场合。除木偶外,赵儒...[详细]

赵文伟 [清][公元1839年-?]

  • 赵文伟(1839一? )。世居县城北门街。其父赵庆祥于清咸丰年间任全州营千总,同治元年调任灵川营千总。是年,赵文伟与其弟文萃从永宁州学赴桂林参加乡试录取。翌年入京会试,兄弟俩分别考取第五名和第六名进士,文伟时年24岁。 赵文伟受任直隶(今河北省)宛平县知事,文萃受任赵县知事。文伟理政有方,获...[详细]

岑兆先 [公元1894年-1981年]

  • 岑兆先(1894—1981年),号淑高,平乐镇人,出生医药世家。淑高自幼勤奋好学,加之天资聪颖,在其父的教育和熏陶下,十五六岁能代父开药方,二十五六岁已独当一面。淑高为人看病,诊金不论,遇贫穷者则分文不取,其医德甚为当地群众所称颂。1956年,受聘入平乐县医院当中医师,时年已62岁高龄,不管严冬...[详细]

郑高 [公元1924年-1949年]

  • 郑高(1924.5.16—1949.6.1) ,鹤龙村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42年毕业于灌阳县国民中学。1943年至1944年在巨望乡清塘村小学和县表证中心校任教师,结识了革命知识分子蒋念洁和中共地下党员曾金全等人,参加了进步教师学习小组,阅读了《大众哲学》、《社会发展史》 、《政治经济...[详细]

郑季清 [公元1897年-1962年]

  • 郑季清(1897~1962年) ,女,江苏扬州人。民国8年(1919年)在天津女子师范学院读书时参加“五四运动”,并与周恩来、邓颖超等组织成立进步团体“觉悟社”,出版进步刊物《觉悟》。毕业后从事工商业,曾担任长沙某纱厂厂长。民国37年迁居桂林。38年移居临桂茶洞褚村。 1951年春,褚村建初...[详细]

钟福标 [公元1905年-1950年]

  • 钟福标(1905~1950年) ,绰号“鬼头蜂”,兴安镇人。出身于富豪家庭,有房屋2座,出租田100多担。 小学毕业后,20年代时就出外当兵,曾任排长、连长和营长等职。为人凶恶,众称“民间恶虎”、“地上毒虫”。 民国30年(1941年),在桂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兼保安司令部直属保安大队任大队长...[详细]

钟祖熹 [公元1902年-1930年]

  • 钟祖熹(1902—1930),字春圃,又名钟熹、钟情,陶庄村(今属平安乡) 人。民国14年,他在广西省立平乐十中读书时,经常阅读进步书刊,立志背叛剥削家庭,常对人说:“我们要靠自己劳动过活,不要靠他人血汗来养活”。他积极参加平乐的革命活动,自编新剧上街演出,撰写文章,出版墙报。 民国15年...[详细]

周华彪 [公元1907年-1985年]

  • 周华彪(1907~1985年) ,乳名个春,渡头乡宿棠村人。家境贫寒,童年念过3年私塾,年岁稍长进山挑担贩卖茶油。 1922年考入广西军士教导总队, 受训后编入第七军当班长。 1925年随军北伐。 1929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193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七军中历任排长、连长、政治指导...[详细]

周瑞年 [公元1908年-1943年]

  • 周瑞年(1908~1943年),字有余,金石乡新文村人。民国17年(1928年)毕业于桂林师范养成所。先后在桂林清风、向智小学教书。 民国23年(1934年)冬,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过金石新文时,周瑞年赞颂革命。 民国25年,在桂林参加过“六一运动” (1936年,在中共中央“停...[详细]

周渭 [宋][公元922年-999年]

  • 周渭(922—999) ,字得臣,瑶族,炉口(今平安乡路口)村人。家境贫寒,幼丧父母,由叔伯抚养成人。自幼发奋读书,工诗能文。 南汉国君刘[钅长]盘据五岭,恭城为其属地,征徭繁多,民不聊生。30多岁的周渭曾两次率领数百乡民逃往湖南,因途遇盗贼袭击未遂,后只身北上。 宋建隆初年(960年)...[详细]

周毅夫 [公元1886年-1921年]

  • 周毅夫(1886—1921),原名采藻,字泮芹,瑶族,西岭圩(今属西岭乡)人。15岁考上文庠,因见清帝腐败,毅然投笔从戎,追随蔡锷。后又与本县欧阳汉等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从事推翻清皇朝的民主革命活动,经封祝椿(容县人)介绍加入同盟会。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底,周毅夫由日本回国进行革命...[详细]

周永年 [清]

  • 周永年、周永兴是同胞兄弟,瑶族,势江源杨梅滩(今属莲花乡龙围村)人。出生于清道光年间,幼年习文练武。 咸丰四年(1854年)秋,天地会攻克恭城和灌阳,周永年与上龙围冯文广在势江源组织瑶族队伍响应,旗号“一德堂”。经常在县内各地与清军和地方团练作战,劫富济贫,杀戮官吏。咸丰九年(1859年)十...[详细]

周植林 [公元1900年-1961年]

  • 周植林(1900~1961年) 泗水乡泗水村人。他一生不涉仕途,继承祖业水田300亩,出租和雇工经营。其收入除供全家享受富裕生活外,余资均捐献架桥、建亭、修路等公益事业。 泗水街尾小溪拱桥、荔枝沟凤凰桥(已坍)、勒黄小溪拱桥、灵川县九屋拱桥、义宁县黄沙木桥及牛尿梓翁亭(已坍)等,均系周独资兴...[详细]

诸葛平 [明]

  • 诸葛平,自幼发奋攻书,精通经史。明朝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解元。初任应城知县,任上简免徭役,减轻赋税。后调任乐会知县,又条陈裁撤县衙中的冗员名额。乐会人民异口同声地说:“很难得到像诸葛公这样爱民如子的父母官”。由于他治县有功绩,封吏部主事,升为郎中,出任湖南参议,政治声望很高。后乐会人民将他...[详细]

诸葛士陶 [公元1898年-1960年]

  • 诸葛士陶(1898~1960),修仁镇建中街人,自幼喜习工艺,长成后随人熬酒、制豆腐谋生。民国20年(1931)曾与人合伙在修仁试制陶器,因泥料不适而失败。后偶见怀远泥炉,受到启发,便悉心研究其结构,以本地白胶泥试制风炉。初制时,成品多变形、爆裂,经多次试验,终于制出色泽橙黄,质地坚硬的泥炉,但...[详细]

朱斐然 [清]

  • 朱斐然,弓背村人,清乾隆七年(1742)明通榜进士。先任浙江东阳县知县,后任四川省巫川县知县12年。在任期间,勤于修废举坠,最显著的为开渠引清泉入巫川县城。解决城内居民饮用水问题。县人曾刻《朱公井碑》记其事。事载《四川省志》中。 ...[详细]

朱尧元 [公元1905年-1960年]

  • 朱尧元(1905—1960),原名朱芳辰,金宝乡金宝街人。桂林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毕业。 该校校长李任仁对他的品学颇为赏识,委任他当二师附小校务主任。 李任仁出任广西省教育厅长时,委朱尧元为富县教育局长,继任阳朔县教育局长。他任阳朔教育局长时,制订阳朔小学发展规划,改造私塾,培养初小师...[详细]

朱毅刚 [公元1942年-1986年]

  • 朱毅刚(1942—1986) ,柳城县人。1963年柳州农业技术学校毕业分配到寿城公社(今百寿镇) 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先任技术员,后当副站长。在寿城二十三年如一日,一心扑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上。为了全乡粮食丰收,他时常赤脚下村跑队,观察禾苗长势。测报病虫害,指导群众播种、育秧、施肥、杀虫。寿城群...[详细]

奏克祯 [公元1931年-1950年]

  • 奏克祯(1931—1950),女,出生于桂林市,日寇入侵广西时随家疏散到平乐大中街。秦克祯在平乐中学读书时,参加平乐中学地下党组织的秘密读书小组,阅读进步书籍,逐步接受革命思想。 1949年7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11月参加平恭钟人民解放大队任政工员。恭城解放后,参加恭城县征粮工作队,到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