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市> 临桂人物

郑季清

[公元1897年-1962年]

郑季清为[公元1897年-1962年]

  郑季清(1897~1962年) ,女,江苏扬州人。民国8年(1919年)在天津女子师范学院读书时参加“五四运动”,并与周恩来、邓颖超等组织成立进步团体“觉悟社”,出版进步刊物《觉悟》。毕业后从事工商业,曾担任长沙某纱厂厂长。民国37年迁居桂林。38年移居临桂茶洞褚村。
  1951年春,褚村建初级小学,郑季清被群众推举为教师。她在县内率先用普通话教学,编了一首儿歌:“一年小,二年大,个个要学普通话。普通话,有好处,走遍天下难不住,长大去见毛主席,谈谈讲讲也清楚。”她白天上课,放学后教同校两位青年教师学习汉语拼音,晚上还到农民夜校上课。
  郑季清注重寓教于乐,善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她从全班每个学生的名字中取一个字编成顺口溜,上课她念顺口溜代替点名,念到准的字谁就答一声“到”。如“兰竹配青松,喜煞了毛泽东……”其中兰、竹、松、喜分别为几个学生姓名中的字。课余时间,她结合政治时事编了很多儿歌教学生唱诵,还编写《工农联盟》等小话剧,指导学生排演并上街宣传。
  郑季清满腔热情地工作,受到了学生的尊敬和热爱,大家都争做郑老师的好孩子。
  1951年6月, 周恩来、邓颖超来信请郑季清去北京工作,她因舍不得待她如同家人的村民和亲近她的学生,留了下来。1952年初,褚村小学并入花岭乡小学,她仍用课余时间帮助教师们学习普通话,在全校推广普通话教学。
  1953年春,她指导学生排练话剧时突然中风倒地,造成半身不遂。住院治疗略有好转即返校,右边手脚麻木,她练习左手写字,拄着拐杖投入教学。1955年春,“整顿小学工作组”通知学校让郑季清离职去桂林养病。
  在桂林期间,她向居民委员会提请成立街道识字班,自任教员。由于工作出色,被评选出席桂林地区扫盲积极分子大会,《桂林日报》刊登了《校外的好辅导员—郑季清》的报导。
  1960年, 周恩来、邓颖超来桂林视察工作,在榕湖饭店会见郑季清,并赠送200元生活费, 后又派人接郑季清去北京养病。郑季清在北京居留1年,因不适应北方严寒气候,1962年重返桂林,不久去世。
同年(公元189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