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文廷(1869—1928年),原名粟盛槐,中峰乡官田村弄塘里人。少时家贫,随兄外出以演唱谋生,学艺久而无成,只能在戏班里跑跑龙套。因其身材瘦高,象根木棒似的不会演戏而被人讥之为“二十棒棒”。 二十四岁时,父母双亡。次年,粟所在剧团因故被政府禁演,粟只好回家务农。家中兄嫂待其不善,其妻肖氏不...[详细]
苏永彰(1907~1983年),字伯昭,五通镇江门周村人。出生于仕宦家庭。在广西省立第三高中毕业后,任广西大学仪器室管理员,翌年入广西大学讲习班深造。后回乡长期从事教育,曾任义宁县立国民中学校长、义宁县立初级中学校长。受家学熏陶,擅书法、喜吟咏。 其书法初期师法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后期研...[详细]
苏云英(1906~1984年),女,贺县莲塘乡人。十八九岁时被人贩子拐卖到平乐镇,没有固定职业,靠做临工维持生活。 1949年12月平乐解放后,1952年苏云英参加平乐镇上关街道工作,由于工作积极而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后任街道党支部书记。她把镇内200多名闲散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临工组、种菜组...[详细]
苏政宣(1883~1935年)号子鉴,马堤乡马堤村人,家境小康。清末,赴省应试授庠生,民国初年赴北京政法讲习班学习, 民国5年(1916年)回县,任东区团团长,后调任县民团总局局长。 1922年4月, 知县黄兆荣不辞而走,县府无人主政。苏政宣办事公正,县府人员推举苏为知县, 苏5月就职,为...[详细]
唐崇悫(1900~1927),字子俊,今城郊乡霭山脚村人。在全县中学读书时,受教师裴邦焘(国民党左派)进步思想熏陶。1926年,-庄推荐进黄埔军校学习。在校勤学好问,表现突出,得到政治教官共产党员恽代英的培养,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唐崇悫转入地下活动.相关院校: 黄埔军校...[详细]
唐法(1919~1949),原名修青,和平乡石荣村(今凤凰乡石沙村公所荣华里)人。因家境贫穷,11岁才开始读私塾。后在全县国民中学毕业.1949年春,他在石沙村小学教书。桂北人民翻身队越城部队来到石沙、荣华里一带活动。 唐法在武工队长唐绍文的启发下,毅然丢下教鞭于6月1日到二美滩参加游击...[详细]
唐光璟(1885~1951),字宋卿,城关区永和乡三义村殿子岭(今属城郊乡龙岩村公所)人。 读私塾12年,又先后毕业于广西法政学堂及广西第一期县长训练班。历任全县、零陵县府秘书、司法承审员,兴安、灌阳、扶南、百寿等县县长,伪全县维持会会长、全县司法科长、全县田赋管理处副处长、广西第八区行政督...[详细]
唐桂生(1970~1985),平乐镇人,出生于船民家庭。 唐桂生从小失去父母,由姐姐、姐夫抚养和供其读书。在家庭和学校受到良好教育,他懂得家庭负担重,从不向姐姐、姐夫及哥哥要零钱花。他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做完家务就看书做作业,从不贪玩。他学习努力,认真听课,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成绩在...[详细]
唐建业(1901~1930年),号子儒,高尚乡济中村人,高小毕业后任济中小学教员。 周仁山(1911~1930年),号于世,兴安县高尚乡仁和村人,广西省立第三中学毕业后到济中小学任教员。 唐周二人,青年时期笃信孙中山的新-,愤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 派的统治,鄙弃社会腐败现象,同情人民群众的...[详细]
唐介(1009~ 年),字子方,高尚乡人。其父唐拱,曾在福建漳州做官。父亲死后,家中贫困。年幼的唐介,谢绝亲友的援助,甘愿过苦日子,并刻苦读书,后考取了进士。曾任武陵(今浙江余杭县)尉、源江(今湖南常德)令、任丘令、德州通判等职。在任职期间,不畏权势,能秉公办事,得到宋仁宗的赏识,调入京城任监察...[详细]
唐绍忠(1957—1979),瑶族,嘉会乡下楼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53561部队机 连班长。 1977年1月应征入伍, 次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唐绍忠带领机 班参加战斗,当步兵接近9号高地时,突然遭到8号高地敌人射击,无法前进。 他迅速判明敌情...[详细]
唐世尧,平乐县人。明万历十二年(1584 年)中举,次年中进士,被派到浙江宁波府做推官。万历十五年(1587年) ,任浙江分校主考,他选拔的人才都是知名人士,因而被提拔为吏部主事。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辅佐冢宰陆光祖,推举原任御史万国钦主政,世尧忠言直谏,因之触犯了皇上,被降职回平乐。世...[详细]
唐淑贞(1930~1949) ,女,镇东乡宝岗村(今白宝乡白宝岭)人,有胆识。17岁参加全、灌武装起义,并参与攻打镇东乡公所的战斗。起义受挫后,她留在本村做 工作。后到省立全州初级中学复学,与班里进步同学组成10人读书小组,秘密阅读进步书刊以及游击队的传单,不慎被校方发觉,她与读书小组的同学全...[详细]
唐砚臣(1927.9.3—1985.6.17),全州县绍水乡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49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共产党。1970年11月调灌阳工作,先后担任县人民武装部部长、政委,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县委副书记、书记,直至逝世。 唐从青年时代起就致力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给中...[详细]
唐耀星(1920~1947),朝南乡沙岭村人。因家贫,11岁才启蒙读书。1939年春,在全县国民中学学习。1941年春,他考入桂林师范,在进步同学启迪下,阅读了很多进步书刊,思想进步很快。他坚决反对三青团骨干分子在桂师的 活动, 三青团分团在桂师成立。 1943年春,他毅然参与清算校长蒋某...[详细]
唐以荣(1918~1991),城郊乡邓家埠村公所霭山脚村人。系唐崇慈博士之子。西南联大毕业,1938年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长期在四川、贵州农村中学从事中共地下组织秘密工作。曾任《中国青年报》总的张黎群是他的中共地下组织领导人和挚友。 唐以荣由中学教员、大学助教、大学讲师、...[详细]
唐永祥(1890—1961),号伯轩,永福镇人。其伯父唐肇华,曾在桂林当美术教师,擅长纸扎。蔡锷病逝时,唐肇华被请去帮扎丧事所有纸扎。唐永祥自幼跟伯父学习纸扎手艺,一生以卖纸扎工艺品营生。所扎龙、狮、马、蝴蝶、鸳鸯、美人、蜈蚣、宫灯等物,惟妙惟肖。其中鸳鸯、蝴蝶、蜈蚣等风筝能高飞入云;所扎宫灯...[详细]
唐有冥(1892—1930年),字适时,大埠头人(今大合镇)。七岁从师就读,清末废科举后,入桂山中学第一班学习。唐天资聪颖,过目即能成诵:精研经史,擅文辞,为人慈善,关心民众疾苦。民国10年(1921年),境内匪患频繁,民众深受其害。时非常大总统孙中山先生驻节桂林,唐率避乱于桂之乡亲百余人至--...[详细]
唐资生(1900~1968),名元堃,字资生,白宝乡白宝岭村人。民国9年(1920)全县中学毕业。民国13年广东中山大学中文系肄业,民国15年任全县中学校长,民国17年任省立第二师范、第三高中教师。民国23年任广西省教育厅第三科科长(主管小学)、编审室主任。民国28年复任省立全州初级中学校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