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市> 全州人物

唐以荣

[公元1918年-1991年]

唐以荣为[公元1918年-1991年]

   唐以荣(1918~1991),城郊乡邓家埠村公所霭山脚村人。系唐崇慈博士之子。西南联大毕业,1938年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长期在四川、贵州农村中学从事中共地下组织秘密工作。曾任《中国青年报》总的张黎群是他的中共地下组织领导人和挚友。
  唐以荣由中学教员、大学助教、大学讲师、副教授、最后升任教授。解放后多次评为重庆市和重庆师范学院的优秀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市劳动模范,并连续三届被选为重庆市沙区人民代表。
  唐以荣忠实地履行了一个人民代表的职责, 坚决 不正之风。1982年9月有人向他反映区里(重庆市沙区) 有5个人“开后门”把自已不够录取分数线的子女塞进重点中学。他调查核实后,多次向区有关领导反映。当他受到“冷遇”时仍不灰心,直到彻底纠正才罢休。
  有7个中学校长,为了多得些工资,在调资中按中学教师级调了自己的工资,教师们有意见,他听到反映后,在重庆沙区人代会上多次提出意见,并反复找有关领导陈述已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促使这七个校长重新按照行政级差调整工资。1991年6月5日,他在病床上从昏迷中醒来,对看望他的教代会同志再三叮嘱:“党风建设一定要搞好,不正之风要坚决管”。
  他毕生执教51年。早在40年代就奋力于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60年代初,他撰写的《几何基础讲义》、《中学数学问题解法探讨》等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文革”期中他看到中学师资数学教育质量下降,心急如焚,毅然于1973年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实施函授教育,自编讲义,亲自授课,使四川省一万余名学员吮吸到知识的甘露。西阳、秀山、黔江、彭水等边远山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心血。1982年以后,他先后编著《中学数学综合题解规律讲义》和《中学数学第三方面的基础知识》两部著作。其中《中学数学综合题解规律讲义》对当时中外流行的“二导一式求证法”解题,作了辩证的吸收,创造了一种新的“二导一式求证法”解题。西南师范大学数学系严栋开教授评价说:“这是一本奇书”并将它与日本、英国、德国、匈牙利等国著名数学大师的著述进行了比较,认为唐以荣这个科研专题在国外尚属首创。严教授还激动地说:“如能给我时间,一定译成英文推向世界,为国争光”。
  由于他的建树突出,造诣高深,其名望在教育界日增。邀请他讲学的信函电报源源不断,他均不推辞。但是,事先要对方答应他独特的“约法四章”:不要酬金,不要旅游,不要礼品,不要招待。一次他到河南省某师范专科学校讲学。中午,学校办了两桌酒席,他竞生气了,拂袖而去,全不给主人留一点面子。在庐山、武当山附近的学校讲学。当地教育局要给他安排专车游览,他坚决推辞。在江西景德镇讲学离别时,接待单位悄悄地在他的行李中塞进几个高级瓷瓶,汽车开出数十公里后才发觉,立即下车临时买了车票赶回去,退还了原物。
  他廉洁俭朴两袖清风。晚年经常在外讲学。冬天戴一顶旧呢帽,穿件青布棉袄。平时常穿蓝涤卡中山装,灰色的确良裤,背上背着薄薄的铺盖卷,手提一个半旧尼龙编织袋,朴素得象普通农民。为减轻接待单位的负担,他常住教室或集体宿舍。1989年在北京讲学,吃住都挤在堂弟家。临走时接待单位送给他500元,以补偿他来往之费用,他坚决退回。离休后,他应邀赴全国137省的40多个地区讲学, 课时达1300小时,有10余万师生受益,如按教授级课时计算,他应得合法收入1万多元。可他分文未取。
  他每月收入300多元, 除一家必须生活费外,余钱都支援了灾区和有困难的同志。10多年间他共捐助了上万元。他写的几部数学专著都不要稿酬。目的是为了降低书的成本,便利广大师生购买。他去世后,人们看到他的家私俭朴,令人惊叹! 几件50年代的旧家具,竟没有一件高档电器和像样的衣服。
  唐以荣逝世后,《中华老年报》刊载了他的优秀事迹。并发表题为《重于泰山》的社论,高度赞扬他:“是一位真正的人、中国人、共产党人;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比泰山还重”、“永垂青史”。
同年(公元191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