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耀华(1985.3~2001.10),东源县义合镇曲滩村人,义合中学初二学生。 他9岁开始读书,2000年9月考取义合中学,从小养成诚实、勤快、乐于助人的性格。邻近有位80多岁的幸阿婆,邱耀华每当放学回来都去帮助她提水,干些家务等,深受左邻右舍的称赞;在校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2...[详细]
王森喜(1905~1990),热水镇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民国26年(1937)10月,发起和参与组织热水农民协会。民国28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他协助县“工合”事务所指导员张石仁先后建立热水横坑、罗香洞、辣菜坑、低湖造纸社。产品行销东江沿岸城镇和兴梅、广州、港澳地区。...[详细]
王守中(1911~1981),热水镇人。出生于农民家庭。民国23年(1934)夏和平中学毕业后,于热水东华小学任教时,参与筹建热水农会,组织青年读书会,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民国27年春任热水自卫大队军事教官兼中队长,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9年春任中共热水区委副书记,民国31年冬在外县以教书作掩护...[详细]
魏南金(1914—2001年),龙川龙母镇永和西和岭村人。1934年,在广东省立一中(今广雅中学)读书。1936年8月参加中共领导的地下 组织走上革命道路。1938年冬在龙川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永和支部书记。尔后,先后任中共龙川县委常委兼宣传部长、龙川中心县委常委兼青年部长、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详细]
温书华(1949.10~2002.7),东源县曾田镇蒲田村人。大专学历。 1968年2月,温书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1978年,转业到广东省新丰江水电厂任宣传干事,1985年4月,任新丰江水电厂党委宣传部副部长;1986年2月,任厂秘书正科级;1987年任厂党委宣传部...[详细]
吴干恒(1925~1948),家名海良,上陵镇人。家境清贫,靠租耕为生。他读小学三年级后,因家庭经济每况愈下,便辍学务农。 民国36年(1947)7月,中共九连工委在组建武工队恢复武装斗争时,广泛开展反“三征”、破仓分粮,摧毁国民党乡村政权,扩大人民武装等工作,并开辟了“三南”游击区。吴干恒...[详细]
吴黄舅(1914~1947),河源县漳溪井背村人。1945年参加革命。部队在其家里设立秘密交通站,吴黄舅任站长。他经常冒着危险传递情报,掩护革命同志。1947年5月,他回到家乡组织游击队任小队长。同年8月,吴黄舅在骆湖为营救游击队指导员欧阳骝的战斗中牺牲(原载《河源县志》第1140页)。同年...[详细]
吴建昌( 1924~1948),连平县忠信柘陂人。民国30年(1941),吴在柘陂华南小学读书。当时中共地下党员钟明在该校任教,吴积极参加钟明组织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于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3年下半年,吴建昌等人在柘陂组织了一批青少年学生,创办进步刊物《火花报》,积极宣传中共洛川会议精神...[详细]
吴泓生( 1913~1976),又名连芃,连平县油溪大塘人,初中文化。民国28年(1939)12月,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龙和队到油溪大塘茶壶耳屋、吴屋、小溪麦屋、大湖弘毅小学等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时任大塘小学校长的吴泓生,在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龙和队的教育培养下,思想进步很快,由钟义、许...[详细]
吴仰标(1921.5~1950.3),河源县漳溪乡瞻美阁村人。1937年,初中毕业考入韶关仲恺农校半工半读。1943年秋,吴仰标农校毕业后又考取大学,因家境贫寒弃学从教。回到家乡,他与在书臣小学教书的地下党人刘光、黄河等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次年冬,吴仰标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春,党组织派遣他...[详细]
肖伟明(1958—1979),出生于河源东埔窑下一个普通农村教师家庭。肖伟明读小学时,学习非常认真,成绩一直较好。读初中时加入共青团。1974年,初中毕业后参加区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担任班长。他服从分配,工作出色,经常受到表扬。 1977年春,肖伟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西边防前线当通讯兵...[详细]
谢磅标( 1906~1966),连平县陂头普安村农民。谢农闲常狩猎,练就一手好 法,能打空中飞鸟,是远近驰名的神 手。建国后,谢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陂头区金中小乡党支部书记、乡长等职。 民国34年(1945)农历四月二十七日夜,一股日本侵略军突然由翁源县城向陂头窜犯,至下田岭坎下时,遭到当地...[详细]
谢逢松,1932年出生于龙川县岩镇。1951年毕业于南方大学,分配到设在广州沙面的华南电影经理公司宣传科当;后调南昌,任江西省电影经理公司主任;1954年春,调进北京,先后在中国电影发行总公司和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文编、绘画、电影剧本创作等部门作领导工作。现为专业作家,国家一级编剧,中国书法家协...[详细]
谢国平(1885—1911),原名国南,字少知,连平陂头莲星村人。是策动武装起义推翻清朝连平州政权,建立民国连平县政权的第一任县知事。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谢长至10岁时,家里送他上私塾。在他13岁那年的某一天,有两位外国牧师到他家作客,赠给他数十本宣传新思想和民主革命的书籍。自此,...[详细]
谢静生( 1908~1953),字宗深,号志清,连平县陂头金中潋塘围人。民国15年(1926),谢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五期。后留学日本,在日本釜山步兵士官专科学校学习。毕业回国后,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连长、少校、参谋、少校教官、国民革命军教育部上校科长、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直属第五政治大队大队...[详细]
谢平波(1910~1943),热水镇人。在小学读高小时从师于进步青年张觉青、黄惊白。民国15年(1926)在和平中学读书,参加了“新和平青年团”,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 民国23年(1934)夏,谢平波经常到东华小学与罗响、张觉青一起阅读进步书报,讨论国家大事,自觉加入革命斗争行列。 民...[详细]
谢映光(1910.5~1946.2),河源县船塘李田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利用教书、行医、行地理、做糕饼卖作掩护,四出宣传抗日救亡道理。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3月,谢映光接受组织任务出任李田副保长,以合法身份,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抗战胜利后,他继续以各种身份为掩护,进行秘密革命工作。...[详细]
谢震强,男,1936年生于河源县城镇,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副主任中医师,传统医学博士。曾先后任河源卫生学校副校长、河源市中医院副院长兼香港亚洲函授学院中国分院中医教授,河源市科技协会常委,河源市中医药学会常委,河源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河源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跻身医学42载,认...[详细]
徐炳荣(1907~1956),字光甫,下车镇人。北平大学毕业。民国16年(1927)始,历任乐昌县税务局局长、和平县县长、浰东中学校长、和平县参议员、广东省教育厅督学等职。在任和平县县长期间,改良市政,建设新城,颇有建树。 民国31年(1942),徐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事业,谋求以学兴邦,牵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