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河源市> 连平人物

谢静生

[公元1908年-1953年]

谢静生为[公元1908年-1953年]

  谢静生( 1908~1953),字宗深,号志清,连平县陂头金中潋塘围人。民国15年(1926),谢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五期。后留学日本,在日本釜山步兵士官专科学校学习。毕业回国后,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连长、少校、参谋、少校教官、国民革命军教育部上校科长、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直属第五政治大队大队长等职。民国29年任清远县县长。民国32年后,在宋希濂部先后任少将处长、少将参谋、少将局长等职。民国35年被选为国大代表,同年出席南京制宪国民代表大会。
  谢早年离开家乡,一生戎马倥偬,但一直没有忘记家乡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或书信往来,或利用回乡探亲访友之机,关心家乡,造福故里。
  民国30年秋,谢回乡探亲,听到群众对-、0、抽 “三毒”的控诉,目睹乡间现实,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便与银梅(陂头)区地方巡官谢庭璜分析当地“三毒”情况,共商整治措施。经征得国民党连平县政府县长刘奋翘的同意和支持,便果断地采取行动,强令关闭当地“三馆”(烟、, 、伎馆),并将长期参与“三毒”的人员10余人捉拿起来,集中强制教育,促其反省悔过。尔后,银梅(陂头)区的“三毒”现象基本得到了遏制。
  民国34年(1945)前,银梅(陂头)还没有中学,能上县城读初中的人极少。谢静生从小目睹家乡文化教育的落后,为改变这一现状,便产生了在家乡办一所中学的念头。民国29年,谢将这一想法转告其弟谢慧中,嘱他与乡间有识之士商议此事,结果得到了家乡各界的响应和支持。民国32年夏,谢回乡邀集有关人员,对筹办中学的有关事宜作了进一步的商议,使筹建中学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民国34年,新校舍落成后,为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谢出面转请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题写了“连平县私立银梅初级中学”的校名。接着,又推荐翁源“四君子”之一的李心钧先生任该校第一任校长。同年秋,银中开始招生,谢慷慨解囊,资助3名特困生上学。
  1949年11月,谢去了香港。不久,他决定弃暗投明,并主动与中共方面人士联系,请求协助办理有关手续。1951年1月30日,他从深圳入境,因启程仓促,接应安排不周密,被不明情况的边防部队扣押,旋交省公安厅直解清远。1953年3月,北江清案委员会以“ 骨干、特务罪”判处谢死刑。1985年,清远县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重新核查后,于同年11月25日撤销了原北江清案委员会的判决,宣告谢静生无罪。
  


  陂头镇   陂头镇位于连平县西部,距县城42公里,西与翁源县交界,南与新丰县接壤,北与江西全南县毗邻。全镇总面积315.8平方公里,有人口3.2万人,耕地面积近2.8万亩。陂头镇属石灰岩地区,境内奇峰突兀,碧水环流,既有巍巍九连的雄奇险峻,又有桂林山水的温婉清幽,山清水秀,风景怡人,被称为“小桂林”。陂头是个农业大镇,农产品资源丰富,盛产竹木、香菇、木耳、三鸟、蔬菜等农…… 详细++
同年(公元190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