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启希(1925.4~1990.12),河源县曾田新东村人。 1941年,叶启希在曾田中心小学读书,期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2年3月,经程佩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后东地方党组织秘密交通员。1944年,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后随部队转战于惠阳、宝安、东莞、五华、紫金、海陆...[详细]
叶少雄( 1923~1948),连平县溪山下塘水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其父因吸鸦片烟,卖光了家产,并把年仅3岁的叶卖给百叟村欧阳光普为孙,叶也由此被改姓更名为欧阳继洪。民国28年(1939)冬,他高小毕业。次年3月,因不满宗族房姓的歧视和压迫,毅然离开欧阳光普,返回下塘水老家。叶回家后,先是在...[详细]
叶祥昌,男,1947年5月生,河源县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底插队落户在河源县双江公社务农,期间曾当民办教师及大队干部;1972年9月起在河源港务所工作;1975年7月起任河源县委宣传部干事、理论教员;1983年9月起在华南师范大学读书;1985年7月起先后任河源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副县...[详细]
叶运娥,女,1953年7月生,东源县曾田镇人,中共党员。197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曾田小学、下城小学、城南小学任教师、教导主任、校长。从教三十多年,潜心对语文科教学积极研究和深入探讨,先后在省、市、国家级各类刊物发表论文35篇,《全方位管理、全过程育人》一文发表于《教育导刊》,同时荣获省级...[详细]
叶卓(1891~1930),原名卓庆,龙川县登云镇东山村人。1922年加入广州石行工会,投身工人运动。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积极参与省港大-斗争,同年10月回家乡协助整顿双桥乡农会组织,开展“二五”减租斗争。后回广州担任石行工会主席。1927年10月回龙川开展工农运动,19528...[详细]
袁云蔚(1904~1953),和平大坝镇人。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山大学。中大毕业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广东军事政治深造班高级组深造。学习期满后,被任为梅州烟酒印花税务局局长。任职期间,不以权谋私,到卸任时,却是两袖清风。 民国36年(1937),云蔚归和平,致力于桑梓教育事业,在和平中...[详细]
曾博(1925.8~2004.8),连平县大湖人。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起,任鸿雁游击队班长,九连区工委政治交通员,交通情报总站副站长;1949年起,先后任粤赣湘边东江第二支队独立第二大队副指导员、东江军分区侦察通讯连副指导员、公安大队一连指导员。1950年当选为东江军分区-表。1...[详细]
曾超常( 1922~1949),连平县大湖盘石人。民国36年(1947)冬,他毅然离开了封建地主家庭,奔赴和平青州参加中共九连区工委举办的第二期青干班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鸿雁队当班长。次年2月,鸿雁队改编为桂林队,曾超常升任一中队排长。10月24日,在河源义合伏击国民党军需船的战斗中,曾身先士卒...[详细]
曾楚平(1925.8~2000.6),河源县船塘流石村人。1948年10月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2月,曾楚平在河源东江支前司令部任干事;1950年3月起,先后在惠阳地区运输部门任总务、汽车站站长;1953年3月起,先后在汕头、兴宁汽车站任保养场场长、305车队队长、党支部...[详细]
曾进(1913~1940),原名曾锡翔,河源县柳城石侧人。幼年随父在龙川县城读书。1934年,曾锡翔考入中山大学,与原广东作协副主席萧殷是同学。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曾锡翔投笔从戎,投奔延安,被分配在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改名为曾进,与萧殷等人一起参加周扬领导的文学写作与报道活动。后任八路军某...[详细]
曾亢,原名曾祥我(1929.6~2002.5),梅县白渡高溪村人。 曾亢生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3岁跟母亲回国。1946年考入梅县东山中学读高中,后因经济困难辍学,到本乡小学教书。 1949年6月,曾亢参加革命,到平远县闽、粤、赣边纵第一支队政治部政工队任宣传员、教员。后来被国民党保十...[详细]
曾庆梧(1916~1948),河源县黄田满坑人。1947年7月,在黄村参加游击队,回乡秘密串联发动,动员本村20多个进步青年参加游击队,曾庆梧提任小队长。1948年农历十一月,曾庆梧被敌人所捕,十二月在东江河滩被杀害(原载《河源县志》第1144页)。黄田镇 一、地理位置 位于东源县东北...[详细]
曾荣资(1924~1948),连平县大湖湖西人。民国28年(1939)秋,他进入湖东小学读书。时湖东小学民主革命和抗日救亡宣传的气氛甚为浓厚,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读书会”,阅读了《共产党宣言》、《苏联十月革命》、《中共抗日十大主张》等文献、书刊,思想日趋进步,在抗日宣传活动中表现突出。民国30年...[详细]
张丁友(1957~1979),河源县黄村永新村人。1972年夏,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976年3月,应征入伍,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副班长。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牺牲。上级党委给他追记一等功(原载《河源县志》第1153页)。黄村镇 【历史沿革】建制于清乾隆末年,传说当时黄姓在...[详细]
张桂香(1903~1962),河源县叶潭半埔村人。9岁随父到马来西亚北婆罗洲达埠谋生。张桂香17岁时举家迁到山打根市(省会),挑起养活全家的重担。稍后,经营红柴生意,数年后成为同行业首屈一指的企业家。战后改营木材,成为山打根市最大的木材经销商。他同时又兼营运输、药品、洗衣、报业等,成为“商界巨擘...[详细]
张谷英(1913~1948),女,河源县黄村转角山村人。1945年冬参加革命,任联络员。张谷英以行医为掩护,了解敌情,传递情报。1947年,为充实游击部队的装备,她带头捐出4支驳壳枪、4支七九步枪、200发子弹送给部队。1948年8月,上级派张谷英到蓝口执行任务,遭敌逮捕,后被押送到柳城杀害(原...[详细]
张汉斌(1922—1949),河源县埔前赤岭人。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读书期间,刻苦用功,学业成绩很好。民国31年(1942)中学毕业后,曾一度在埔前圩店铺当店员,后来在埔前中心学校任教3年。教书期间,经常阅读进步书刊,从中受到革命思想教育。他有一个舒适的家庭,有妻子儿女,生活过得很好,但他看到很...[详细]
张惠民(1921~1996),又名张古,河源县黄村红十月村人。1939年,参加抗日先锋队和抗日武装自卫队。是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3月,张惠民在五华县皇华中学以学校“工友”为公开职业负责地下党交通员工作。同年秋,调往东江纵队司令部,在后勤部管理运输队。1944年秋,张惠民调往紫金古竹以...[详细]
张辉如(1917~1948),家名张日新,东水镇人。出身于贫苦农家,少年丧父,家庭全靠母亲支撑。辉如13岁在村里一间私塾读书,勤奋刻苦,不断长进,但家境困难,只得中途辍学,外出做工。 民国36年(1947)参加中共九连山工委领导下的“雄狮队”,后被编入广东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三团珠江队。民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