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巨伯( 1892~1951),原名钜柏,别字归农,广东省鹤山县人。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张随兄到墨西哥,后转美国读中学。毕业后,考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农学院读书。 民国6年(1917年),张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农学院获昆虫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历任东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教授...[详细]
张抗抗,女,新会县杜阮镇长乔村(今属蓬江区)人,1950年生于杭州,现住北京。1969年在北大荒农场插队8年。1979年于黑龙江艺术学校毕业后,从事文学创作至今。有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作女》等代表作。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二届全国鲁迅文学奖”、“全国首届女性文学创作奖”等...[详细]
张瑞成(1894~1927年),又名达权,新会县北子村(今属蓬江区)人。早年是一名织布厂徒工。“五四”运动后,从事工人运动。民国11年(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州地方委员会书记。民国13年(1924年)初调往香港,后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香...[详细]
张肖白(1897~1966年),女,又名采薇、慧英,英文名Victoria Chung,广东省开平马冈乡梧村人,生于加拿大维多利亚城。父张灵椿在加拿大教会任职。母亲庄燕娴是一名助产士,在广州博济公医学堂学医时,与孙中山是同学。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二月,孙中山在加拿大筹募军费期间,赠1块银元...[详细]
张远贻,民国38年(1949年)1月出生,杜阮镇长乔村(今属蓬江区)人,省委党校大专学历。1968年参加工作。197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7月,任江门市委常委、副市长。1993年6月,任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1997年7月,任广东省政府农办主任。2000年2月,任省政府交通厅党组书记...[详细]
赵善性(1903~1984),广东新会县人。赵从小喜爱体育运动,在广州培正中学读书时,便是学校排球、篮球、足球的代表队成员。民国12年(1923年)念高中时,被造为广东省体育代表团成员参加全国运动会和参加远东运动会。中学毕业后应青年会的邀请任体育干事,开始涉足社会体育活动。后被中山大学聘为体育指...[详细]
赵猷效(1934~1997年),广东台山人,出生于1934年,侨属。1952中学毕业后来到 棠东工作,任职于车陂二小(棠下小学前身),棠东分校。1955年,调到棠下小学正校任教。 四清时(1960年)被提升为教导主任。四清后期,为实现一村一校目标,棠东村正式筹建棠东小学。应棠东村民要求,...[详细]
赵植芝 (1875—1950) 赵植芝,滘头南雄里人。早年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经友人介绍谒见孙中山,旋参加民主革命。光绪三十一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太平洋支部会长。宣统二年(1910年),在香港花旗公司蒙古邮船当华语翻译,借以帮革命党人运输军火,支援孙中山、黄兴等策划...[详细]
甄同就 (1898—1968) 甄同就,江门造纸厂工艺技师,广东台山新昌人。民国2年(1913年)始于江门制纸股份有限公司当工人。1953年12月30日参加中国共产党。 1958年,在技术革新中,成功以70%的蔗渣和30%的木浆在生产薄页纸的纸机上生产出水泥袋纸,改变原来老工艺,为国家节...[详细]
周华(1895—1927),江门人,出生于水上人家。民国12年(1923年)任江门五邑船艇工会总干事。次年,组织船艇工人开展反对资本家压低船艇运费斗争。民国14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组织领导江门1300多名船艇工人大-,江门河面的船艇全部停航,客货停运,码头上货物堆积如山。...[详细]
周锦花,女,1948年出生,广东开平人,东山区环卫局 工人。1985年参加环卫工作以来,工作积极认真,敢于挑重担,担任班长期间注重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关心同事, 乐于助人,公而忘私。1990~1992年,连续3年被评为广州 市优秀城市美容师。1994年,被授予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 ...[详细]
朱绮华,女,1946年11月出生,广东台山人,大专学历。1968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从化鳌头公社石咀小学、鳌头中学、从化中学、市教育局任教师、副校长、副局长等职。她在工作中,能调动起所教班级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经常主动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和生活上的困难,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1986年,获广州市...[详细]
朱健强,男,1952年出生,广东开平人,1999年任执 信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2003年任东山区教育局局长。他 在执信中学辛勤耕耘30年,以重建执信中学教育理想为己任,带领全校教职工,改革创新,办出学校的特色、风格, 使该校成为全国基础教育的先进单位。担任教育局局长后, 处事公正严明,工作雷厉风...[详细]
朱勉躬(1899—1963),新会县丹灶(今属蓬江区)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民国13年(1924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攻读法学。翌年回国。曾任国立广东大学、私立广东国民大学、国立广东法律学院、国立中山大学、省立法商学院教授、院长,私立岭南大学训导长。1950年初,出席新会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详细]
朱振中,民国35年(1946年)5月出生,江门市人,大学学历。1970年8月,在肇庆地委工作。197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后,先后任广州市委办公厅副处长、市委办公厅正处级秘书。1988年8月后,任广州市委政治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越秀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区委书记。1996年...[详细]
朱志淞(1910~1989),广东新会县人。 民国25年(1935年)7月,朱在中山大学毕业后,曾先后任香港农殖训练所农场主任,广东省农林局北区林业区主任,中山大学农学院助教、副教授等职。 建国后,朱历任广东省农林厅林业局(后改称为省林业厅)科长、副总工程师,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详细]
朱紫绶(1877—1943),字裘炘,号赤霓,新会县丹灶乡(今属蓬江区)人。出生于马来亚(今马来西亚)。清光绪八年(1882年)回到祖籍读书。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到广州杉木栏街广祥烟号当学徒。两年后到新加坡,在朱广兰等商号习商。此其间,结识侨商邓泽如,经邓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由此,朱、邓...[详细]
陈盈 (1917~2010) 广东鹤山人。中共党员。抗日战争期间,任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独立营政委。1945年后历任中共粤桂边区地委副书记,粤桂边区纵队三支队政治部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教办公室主任。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回忆录《战斗在十万大山》,小品集《思想小品》(七...[详细]
民国16年(1927)9月出生,江门外海人。曾任中山县委宣传部部长、政协中山市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山诗社社长。任中山市孙中山研究学会会长21年,长期从事孙中山、陈少白研究。撰写与孙中山相关的著作有《陈少白年谱》(1999年8月版,被日本学者译成日文版),主持编撰出版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文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