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又雄(1820~1913年),字淡如,南海湾头(今石湾区澜石镇湾华村)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恩科举人,一度出任高要县学教谕,后以学廉设馆省城(广州)龙津义学(龙津石桥侧),开筵讲课授徒,从游者众。后在香港九龙以教学为主。他生性诙谐,才思敏捷,其作品(包括谐诗、谐联、妙批等)雅俗共赏,工妙...[详细]
中国当代骨伤科流派十大名家之一何竹林,广东南海人,生于1883年,从清末经民国到新中国,悬壶济世70个春秋。1972年在广州辞世,终年90岁。 何竹林父亲何良显,精通武术,擅长骨科,行医为业。何竹林受父亲影响,自幼酷爱习武学医。他8岁起,先后拜广州光孝寺一和尚和番禺一民间武林高手为师。经10...[详细]
胡澧,字伯钟,号节庵。乐平古灶村人。明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明正德五年(1510年)任工部员外郎,后升郎中。因督治济宁河道有功,擢升四川叙州知府。不久调任四川松州、潘州地区副使。当时该地区少数民族-,长期不能平息。他到任后,创制一种带有 的弓箭——神机箭,能将300步以内的敌方营帐、兵马烧...[详细]
黄甦(1908~1935年),生于佛山镇的一个粤剧艺人家庭。年幼丧母,随父亲卖艺度日。民国12年(1923年),15岁的他去香港做杂工,后成为电器工人。 民国14年(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香港工人在苏兆征等领导下,举行-。黄甦是工人运动的骨干分子。他发动了一批工人参加-,后返回广州...[详细]
黄棨(1908~1976),原名黄耀棨 ,字广厦,号少痴,广东三水县芦苞人。自幼勤奋好学,少时从三水县立中学转广州南海中学读书。25岁毕业于广东国民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与父亲(黄祝蕖)开办祝蕖补习学校,任校长。广州沦陷时,回家乡继续办祝蕖国文专科学校。芦苞失守后,举家迁入曾洲茶园村,被推选为三水中...[详细]
黄邦镇(生卒年不详),字乃康,三洲街道伦埇村人。明崇祯三年(1630年)贡生,任雷州府儒学辅助教师,转任信宜县县学教谕。知县赵挺行委派他守城池,适逢数千农民起义军进入县境、逼近县城,他领兵督战获胜。岭南西道巡道嘉奖他,御史李云鸿推荐他,提学使张镜心也推荐他,后被提升为湖北荆州府松滋县知县。 ...[详细]
黄恩荣(1855年~1938年),字干南,名中医。芦苞镇大村人。出生于医学世家,幼承家学,勤奋攻读各类医学著作,医术精湛。壮年参加科举考试,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辛卯科中举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赴京会试,与邑人梁知鉴等十人在有名的《公车上 书》上签名,主张变法图强。后授职法部主事...[详细]
黄鹤龄(1892~1973),字梦年,西安街道单涌村人,客居广西柳州。民国10年(1921年)保定陆军学校骑兵科毕业,民国16年(1927年)任第十五军一师九团团长;民国21年(1932年)任第十五军四十三师师长;民国22年(1933年)任梧州海关监督;民国25年(1936年)6月任广西梧州区行...[详细]
黄恒庵(1627~1692年),明代天启七年(1627年)十一月十二日生于顺德,后移居佛山。他精通医理,先后研制出乌金丸、活络丸、牛黄丸、卫生丸、宁神丸和理中丸等几种蜡丸,在临床上有较好疗效。尤以乌金丸最负盛名。1954年,乌金丸改名为“龟鹿八珍丸”,1970年后,此药品失传。 黄恒庵家境虽...[详细]
黄江(?~1928 年),籍贯和出生地不详。黄江为佛山描联工会主任。民国11年(1922年)冬, 描联工会发现资方违反劳资合约的事件,即报告工联会。12月24日,工联会派出纠察队队员伍大光、伍枝等7 人,在福禄大街黄信利对联店里当场缉获资方违约雇工的产品。该店老板是商团分子, 鸣笛报警将7名工人...[详细]
黄节(1873~1935),原名晦闻,字玉昆,号纯熙,别署晦翁、佩文、黄史氏。广东顺德县人。自幼聪敏好学,深明事理。稍长,鄙夷同宗黄士俊的变节行为,易名为“节”,取号“甘竹滩洗石人”,以明立德蹈义之志。22 岁到简岸草堂就读,颇受老师简朝亮道德学问熏陶;课余与同学邓实结为知交,以匡世扶危相互勉励...[详细]
黄如航,1969年1月1日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在佛山市第一中学读书期间是“三好学生”,198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高中毕业后,他考进广东省人民警察学校,1989年7月毕业分配到佛山市-从事侦察工作。 黄如航非常热爱公安工作,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善于思考,具...[详细]
黄少强 (1901~1942年)原名宜仕,字少强,号止庐。官窑群冈小江村丰湖里人。少时,母孔氏教他习艺,并搜罗名人画卷供他赏玩。后从刘博文学西洋画,从此“爱画入骨髓”。9岁,值辛亥革命前夕,有感于民间疾苦,写了一幅《无告人》以表志。 民国9年(1920年)19岁时到高奇峰美学馆学画,次年又随...[详细]
黄鲲翔(生卒年不详),字鹏翼,三洲街道伦埇村人。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贡生,任四川万州州学辅助教员,转任四川长宁县县学教谕,后来升为广州府府学教授。在上述学校里任教有方,受到中央派往各省的主考官赞扬。广州府府学任期届满后,升迁为河北安肃县县丞,他不去上任,请求辞职回家。回到故里,他督促指导诸...[详细]
黄萧养 在广州的沙面、黄沙、洲头咀和芳村之间的珠江江面广阔,这一带水面称白鹅潭。白鹅潭之名,与明代一位农民起义首领黄萧养有关,波光荡漾的水面,当年曾经是黄萧养与明朝官军激战的战场。 黄萧养是广东南海冲鹤堡番村(今广东顺德勒流镇)人,明永乐年间出生于一个姓黄的贫苦农民家庭。小时被一游方和尚...[详细]
黄泳雩(1902~1975),字肇沂,号芋园,广东南海县横江乡人。父黄显芝在广州市沙基(今六二三路)经营米业。黄泳雩19岁随父学习经营管理,民国11年(1922)陈炯明叛变革命时,与父亲冒着生命危险,雇船捐送米粮,支援革命,受到孙中山的接见和嘉奖。民国13年,又多次捐献米粮资助军饷,为此,获廖仲...[详细]
黄虞龙(生卒年不详),字汝纳,西安街道大仍村人。明天启四年(1624年)中举人。倡议并捐资开凿横洞堤官窦,调节和控防水灾。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中进士,任贵州清平县知县,后被提升为贵州黄平州知州。清顺治四年(1647年),当地起义农民首领兰二带兵攻破州城,黄虞龙遇难。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详细]
黄执矩(1131~1163年),字才用,三洲街道伦埇村人。年少时不喜欢科举文章,但仰慕理学家周敦颐的学说。南宋绍兴年间(1152~1155年),由封川县尉调任新兴县丞。这期间,他遇上被贬到新兴的宋朝理学家胡寅,于是从胡游学①,共同研究讨论理学的有关问题,得到胡赏识。他认为,一个人不把喜怒哀乐显露...[详细]
黄衷,字子和,号铁桥病叟、矩洲,南海人。出身书香世家,生于明成化十年(1474)。其父黄琏以学行称誉乡里。黄衷小时显得特别聪颖,三岁时读《孝经》,他问父亲说:"孝本来就是人的天性,一般人与天子诸侯之孝有什么区别?"提的问题使黄琏感到惊讶。他科考顺利,弘治九年(1496),年方18岁就中了进士,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