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拾义(1874年~1939年),原名振之,字拾义,南边白坭 村人。父于芦苞镇经营商业。唐年青时在广州博济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前身)攻读西医,学业成绩出众,毕业后曾在芦苞镇行医。民国元年(1912年)起在广州华林街开设诊所,专治哮喘症,并自制久咳丸、发冷丸等成药销售。他十分注重宣传,不惜耗资在报...[详细]
谭光(1912.9~1991.4),又名谭秉国,原籍广东佛山高明,生于广州市河南宝岗。1938年7月参加抗日民族革命斗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历任广东高明民众抗日自卫团小队长、副中队长,中共高明二区委书记,广州市游击区二支队四大队小队长,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珠江纵队第三团一连连长,广东人民抗...[详细]
谭海观(生卒年不详),字晓林,富湾镇宏基村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举人。清咸丰四年(1854年)六月,太平天-队攻下高明县城。谭海观与林宜煊倡议组建高要、高明六堡团练局,保卫家乡。收复县城后-行赏,被任命为四川内江县、什邡县知县,后升为四川峨边府知府。 ...[详细]
谭鸿儒(生卒年不详),字实占,明城镇人。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中武举人。主管官员选才授官的期限已到,他还不去接受任命,而在家建祠堂安放先人的神主牌。他为人仗义疏财,同情穷人。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五十七年(1718年)两个饥荒年,他拿出粮食救济饥民,使不少人活了下来。 明城镇 ...[详细]
谭南昌(生卒年不详),字帮宪,明城镇人。拜叶贞为师,以忠义相许。明成化四年(1468年)入选贡生,任福建长乐县县令佐官。辞职回乡后,请求县令唐简修建县学,想通过教育让后辈明确道德伦常。县学建成后,他亲自前往广西安城请吴节作“记”,把它刻在石碑上。有《青玉轩集》流传于世。 明城镇 明城...[详细]
谭平山,原名鸣谦,字城斋,号聘三。广东高明县(今高明明城镇七社)人。1905年考入广州两广优级师范学习,在学习期间,加入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学习。1920年7月毕业后,回到广州,任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并与陈公博、谭植棠在广州创办《广东群报》,宣传新思想新...[详细]
谭清泉(生卒年月不详),广东省新会人,生于清代末叶。少年家贫,离乡来佛山,在正埠码头为苦力,代客搬运货物维生。谭清泉年少忠诚,工作尽责,中外客商称他靠得住,多乐为雇用,因此他获得一个德国染料洋商赏识。后来洋商资助他在佛山畸岭街(现永安路口)开设一家“仁发”洋染料店,代理他染料,与同行争衡,他有时...[详细]
谭世荣 (1948~) 广东佛山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广东长沙师范学校,1985年毕业于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华南分院,1987年在广东教育学院政治系本科函授毕业。历任小学教师、小学代理校长,公社团委副书记,文艺宣传队长,县团委副书记、书记,镇党委书记,县、市委常委兼县、市委宣传部长。...[详细]
谭天度(1893~1999),政治活动家,曾名谭夏声、鸿基、伍拜 一。佛山高明区明城镇七社人。生前居住永福路 1号大院。1920年,参加革命, 1922年春,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 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曾任广州农 工商联合会秘书长、石井兵工厂中 共党支部书记。他曾经同周恩来、陈延年、彭湃、邓中夏、苏...[详细]
谭维翰(生卒年不详),字嵩华,明城镇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中举人,掌管本县免费学校。后被任命为普宁县教谕十余年。在任职期间去世,举行葬礼时,前往吊唁的绅士络绎不绝。明城镇 明城地处高明中部,区域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广明高速和江肇高速在工业园区交汇贯通,中心城区和工业园区可以在5分钟...[详细]
谭维汉(1896年~1986年),芦苞谭基村人。1918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学堂(中山大学前身)。民国15年(1926年)考取庚戌赔款留学金赴美国深造,初入士丹佛大学,后入加州大学。因留学金不多,只有半工半读,且甚间歇,八年始毕业,获硕士及教育学博士学位。留学时期被选为世界学生联合会主席。民国2...[详细]
谭惟寅(生卒年不详),字子钦,明城镇岗头村人。宋绍兴三年(1133年)考中进士,在庆林书院讲授理学,后参加吏部“博学鸿词科”考试被录用,经过宰相龚茂良推荐,任命为太学教官,出任广西桂林、容州副职。在容州任职期间,建造“思贤堂”,祀奉元次山等五位曾在该地任职的贤良官吏,以彰显他们的行为事迹;又在思...[详细]
谭艺圃(生卒年不详),字泰舒,明城镇人。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中武举人,参加举人会试名落孙山。按照旧例,落榜举人取公文回本省效力可以当官。落榜举人争先恐后回本省报到,独有谢艺圃不干。人问其故,他回答说:“读书人想建功立业,不要走许多人倾心追随之路。若终生都没有建功立业机遇的话,读书、研究古...[详细]
谭元亨 (1948~) 广东顺德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73年后历任湘潭市京剧团专业编剧,湘潭市作协副主席,湖南省作协专业作家,广州师范学院儿童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青联、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4年开...[详细]
谭振国(生卒年不详),字代工,明城镇人。清康熙二年(1663年)中武举人。清康熙十二至十三年(1673~1674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乱,史称“三藩之乱”(包括福建的耿精忠、广东的尚之信)。岭南西道兵备道由谭振国统摄中军守府,督运军需品直达广西浔州府。当时,在肇庆禄步大迳也有反叛行动,当地官吏...[详细]
谭宗懿(生卒年不详),字德良,明城镇人,谭南昌之子。明弘治二年(1489年)岁贡,名列前茅。曾经在“锦岩胜会”上同程骥、程辂、熊兆平用相同的韵作诗相互赠送酬答。以省亲为由告假回家。皇上命令表彰其三代,赐封“三世明经”称号。 明城镇 明城地处高明中部,区域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广明高速和...[详细]
王广龄(1872—1916年)南海金沙下安王家村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19岁时到日本警监学校留学,毕业后回国,民国元年(1912年)任云南省 总办。3年调北京军政府任职,翌年调回广东,任广东省 厅厅长。王广龄积极支持孙中山北伐,而为时任广东省省长的军阀龙济光所忌恨。5年4月,在海珠(广州...[详细]
王金石(1888~1971),广东南海县盐步人。7岁随祖父汝材学医。长大后,到全国各地拜求名医,上海的曹洲沧、湖北的刘仲迈等都是他的老师。22岁开始行医,在西关设医馆(今长寿西路153号址),曾以“龙胆泻肝汤”一方,使一名重危病人起死回生,自此声誉日盛。 王金石精通内经,诊断如神,边观察病人...[详细]
王学曾南海县人。字唯吾,明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初任湖南醴陵知县,继调崇阳知县,能均土田、平徭役、兴学校。万历十一年升南京都御史,曾疏救仗义执言的邹元标、孟一脉等,不畏权贵,直声震朝野。十三年,上疏请止荫慈宁宫督工和内侍锦衣,并劾工部尚书杨兆谀谄中官,使杨兆惶恐认罪引退。后因疏谏触上怒,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