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配乾(生卒年不详),字健吾,荷城街道棠美村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举人(解元),任化州县县学教官,后升为太学主管学生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的学监,再出任江西九江府知府副官,升任为四川蓬州知州。百姓告状,他分清是非曲直后叫双方回去反思,不少人都会有感触或者后悔。在任职期间去世,出殡时百姓哭...[详细]
区日琳(生卒年不详),字世璋,荷城街道阮埇村人。仰慕北宋哲学家邵尧夫的品行道德,精通《易》学,写文章自成一家,但屡次应试都没有考中,到了中年便不再应试,而以游山玩水为志趣,并因此取号“养闲”。曾经写诗云:“吩咐儿孙勤织网,一番春浪一番鳞。”他的儿子区益,孙子区大枢、区大相,曾孙区怀瑞、区怀素,玄...[详细]
区瑞芝(1900~1994 年),原名尧楷,字宗钰,笔名风流记者、我是忠义乡人、忆燕楼主。原籍新会,世居佛山镇青云大街,是资深报人,佛山掌故、民俗、街史等著名作家,人称“佛山通”。区瑞芝少时家境尚算宽裕,其父区森,在佛山镇大新街开设义和家用铜器店。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区瑞芝在谭伯衡私塾读...[详细]
区式金(生卒年不详),字怀溪,荷城街道棠美村人。年少时便仰慕范仲淹的学识,间或参与刑律研究,替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出谋划策,他们都器重他。当时,贼寇在巨山聚集,杀害百姓,广州、肇庆两郡都受其害,区式金叫众生员帮助招募士兵,加强防备,提出剿除策略,布置严密,贼寇之害得以消除。他是清康熙十九...[详细]
区夏民(1906~1928年),女,佛山人。父亲是越南归侨,在祖庙大街附近开裱联店。民国8年(1919年)五四运动后,她以优异成绩考入新型的秀德女子小学高年级,并被聘为该校幼童班老师。 民国11年(1922年),区夏民不满父母包办婚姻,在订婚前夜离家出走。她考入广州市立女子职业学校,与当时...[详细]
区夏卿(生卒年不详),号赞平,荷城街道显洲村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中举人,任兴宁县教谕6年。清道光三年(1823年)参与修订《高明县志》。荷城街道 荷城街道位于高明的东部,西江之滨,被西江、沧江二水环抱,素有“西江明珠”之称,是佛山市西江组团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明区委、区政府驻地,...[详细]
区孕彪(生卒年不详),字文质,荷城街道阮埇村人。郡学生员,为人宽厚正直,当地人推选他为里长,他在解决争端时,谁是谁非立即裁决,没有不信服的,强横陷害之风得以停息。清顺治九年(1651年)李巡抚授予他“造福于民之官”称号,要求地方官员以礼优待他。他的儿子区简臣凭进士身份任湖南江华县知县,他前往监督...[详细]
区郁如(生卒年不详),号卿圃,荷城街道阮埇村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以拔贡身份在龙川县等5个县任学正,后来任福建大田县知县。在任期间,清廉节俭自律,辞职回乡时两袖清风。荷城街道 荷城街道位于高明的东部,西江之滨,被西江、沧江二水环抱,素有“西江明珠”之称,是佛山市西江组团重要的组成...[详细]
区慵斋(1893~1973年),名榆,字以行,南海县大富乡生村人,出生于清末。少年毕业于商业学堂,后来在佛山镇内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民国早年投身报界,在课余之下,常为广州市《七十二行商报》、《广州共和报》、《公评》等报撰述小说和小品文。以后《国华》、《越华》、《现象》、《公评》四大报聘为撰述员,生...[详细]
区湛彝(1919~1984年),佛山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广东分会理事。编写的教材作品有《手风琴演奏法》、《手风琴伴奏处理法》、《手风琴曲集》,主要作品有《长沙新村儿童大合唱》、《小学生歌选》、粤剧《南海英姿》音乐总谱,《革命文艺》音乐部分,清唱剧《不朽的青春》等。抗日战争期间,...[详细]
区植仁(生卒年不详),字生府,荷城街道棠美村人。清雍正七年(1729年)中举人,任河北灵寿县知县,任职6年。该县土地贫瘠,百姓贫穷。他一上任便效法前任知县陆陇其的做法,严厉惩治危害百姓的官吏,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遭遇水灾,他终夜徒步指挥拯救,救济安抚灾民。当时,政府频繁向百姓征集军用财物,群众负...[详细]
任护花(1898~1978 年), 佛山禄丰社任围人。年轻时在佛山教过小学。酷爱文艺, 广州名报常发表其作品。后被广州《现象》、《越华》等报聘为特约撰述,《国华》报聘他为专职副刊, 乃迁居广州。30 年代中期, 上述三报及《公评》、香港《环球》等报刊都刊登他的连载小说, 如《阿Q 外传》、《擦鞋...[详细]
任流 1936 年11月出生, 佛山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省戏剧家协会理事, 市戏剧家协会主席, 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历任省文联委员, 佛山市文联副主席。任流在南海师范毕业后到广州美术学院进修, 结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函...[详细]
岑桑 (1926~) 笔名端木桥。广东顺德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50年参加工作,历任广州市影剧场公司副总经理,广州文化出版社部副主任,广东人民出版社文艺室副主任、主任、副总、社长兼总。《岭南文库》丛书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详细]
邵宗愚(?~1368年)凤鸣三山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率众起义,建三山寨,自称元帅。至正二十二年,率师沿水陆两路攻入广州,杀元江南行侍御史八撒剌不花,守将何深自刎死。其后,东莞何真来攻,宗愚退守三山。至正二十五年九月,宗愚再攻广州,十月攻下。至正二十七年四月,何真复引兵来攻,宗愚退归三山...[详细]
苏子衡(1876年~1954年),乐平禄步村人。早岁从商,民国13年(1924年)成立香港油麻地轮船有限公司,为创办人之一,任该公司董事多年。并开设苏衡安药材号数十年,经营有术,业务兴盛。为香港中药联0创办人,连任多届主席。子衡热心社会公益,对家乡尤具热忱。抗日战争时期及三水县历次水灾、战祸的救...[详细]
谭邦杰(生卒年不详),字产平,西安街道范洲村人。与其兄长谭大宁同时在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中举人,任湖北京山县知县。御史台派出的官员根据他的政绩向上级推荐他,通过考选被任命为北城兵马司,再升职为南京工部的高级副官。明崇祯六年(1633年)他向上请求并获准将本县科举名额由40名增加到50名,提...[详细]
谭澄(生卒年不详),字静江,明城镇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举人。清嘉庆元年(1796年)任惠来县教谕,后改任钦州学政,香山县教谕,雷州、南海、琼山、徐闻等县训导。经巡抚李质颖推荐,出任陕西清涧县知县。离任时两袖清风,满路百姓送行,有的送到千里之外。 明城镇 明城地处高明中部...[详细]
谭大宁(生卒年不详),字彦贞。西安街道范洲村人。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与其弟谭邦杰同时中举人,任广西太平府主管狱讼刑罚的官。当时,广西上思、宁明等地的土司、酋长陆某非常蛮横,到这里来担任此官的人大都接受他的贿赂。谭大宁来到,陆某偷偷地送重金给谭大宁,遭谭大宁严肃拒绝。谭大宁查访他的不法行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