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佛山市> 禅城人物

区瑞芝

[公元1900年-1994年]

区瑞芝为[公元1900年-1994年]

  区瑞芝(1900~1994 年),原名尧楷,字宗钰,笔名风流记者、我是忠义乡人、忆燕楼主。原籍新会,世居佛山镇青云大街,是资深报人,佛山掌故、民俗、街史等著名作家,人称“佛山通”。区瑞芝少时家境尚算宽裕,其父区森,在佛山镇大新街开设义和家用铜器店。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区瑞芝在谭伯衡私塾读书。民国2年(1913年),在父店学习铸铜工艺,后协助父亲料理店务,学习经商。区家藏书甚丰,他博览群书,且性嗜武技书籍, 交流甚广。
  瑞芝童年好读,对地方历史更感兴趣,他除求教老人指导外,并购古今书籍阅读,加以钻研,因此在他成年便写小品文投稿于《广州共和报》,屡得刊出,文思日渐进步。于是每有余暇,遂作文投稿。
  民国12年(1923 年),他结婚后由友人介绍,离开父店,投身报界。最初在《广州市羽公报》为南顺专访兼撰述员。他写了大量的地方掌故、民间故事,颇受、读者欢迎,名声渐起,有“风流记者”之称。他任《南海日报》及南海通讯社记者时,以“我是忠义乡人”、“忆燕楼主” 等笔名,相继向广州市《国华》、《越华》、《现象》、《公评》四大报,以及《环球》、《商报》、《群星》等12家报社投稿,还为各报副刊撰述民间掌故(以《环球报》“讲古寮”为最多)。
  民国23年(1934年),他曾和钱天、吴宫曲、谈虎文等开办《霹雳》小报,自为主编。共出4期,后因经费不足而停刊。随后又兼任广州市《环球》、《商报》、《群声报》、佛山镇《南海日报》(南海民报)和南海通讯社记者, 又和文友吴泽民合写了小说《摩花孽债》,还为省、佛各报副刊撰述有关各地历史和民间故事等,直至民国27年(1938年)省、佛山沦陷时止。
  民国28年(1939年),因维持生活,一度为《佛山南粤报》、《广州市中山报》、《珠江报》记者兼撰述员。曾为副刊撰写武侠小说《悦诚堂》和地方掌故,同时与陈兆宪合著发表过《古禅沧桑录》,惜未成书。
  民国31年(1942年)辞去各报职,在佛山福禄路开设老区书店(书店在1952 年结束)。民国34年(1945年)后,重操旧业, 再任《国华》、《越华》、《现象》各报记者,兼任《佛山民报》和黄埔、东风等通讯社记者。此期间,还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组织南海县四邑同乡会和省机器工会南海支部,均被选为理事长。至1949 年止,曾担任过佛山烟丝、纸业、洋染料、毛笔、炮竹、瓦瓷同业公会书记,印刷职工会书记和书版代表会理事长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瑞芝曾一度在佛山工商联与合作书店工作。1966 年“文革”时受到冲击,被送返原籍务农。他除了耕田外,日夜书写不倦,还为农民治病。粉碎“-” 后,他得到平反返禅,已是80 岁老翁。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健康,精力尚沛,除开书店售书外,还利用业余时间,走访四方收集资料,笔耕不辍。1986 年佛山市开展修志工作,他积极为各有关部门提供史料,曾被聘为《佛山市民间传统秋色赛会》顾问和佛山大学佛山文史研究室顾问。十多年来,先后编写了《佛山史丛谈》、《谈古论今话佛山》、《佛山秋色简介》、《佛山新语》、《佛山风俗记》、《佛山佛教简史》、《佛山街道沿革》、《石湾史简介》、《粤剧简史》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注》等;创作小说:《咏春拳师梁赞先生》、《靓仔玉海外雪国耻》、《陈开起义》、《佛山武林春秋》、《佛山寻踪》、《南海事物记》等。他早年著作有:《悦诚堂》、《鸿胜馆》、《嫩仔容》、《咏春三娘》、《佛山新聊斋》等,可谓琳琅满目。1993 年夏,香港亚洲电视台闻知区瑞芝熟悉佛山拳术情况,派记者前来采访,在《中国乜都有》的节目里,播出他的《咏春拳的来历及其传人》的谈话,为佛山武术界增光不少。
  他除出书赠送社会各界人士阅读外,还先后应聘为佛山市博物馆文博顾问、佛山市地方志办、佛山市地名志办、佛山市政协文史科、南海县地方志办、南海县政协文史科、《佛山报》、《陶城报》、《佛山侨报》、佛山艺术、佛山广播电台等撰述员。同时还是佛山市历史学会、民间文艺家协会、金融学会会员。并为佛山市商业、金融、城建、公安、文化、文物、体育、粮食、报刊、军事、南海县工商、交通、气象等部门专志撰述史料。

同年(公元190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