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焕标 [公元1937年-2005年]

  • 林焕标 (1937~2005) 笔名凡尼。广东南海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任河南新乡市图书馆馆员,广西师院中文系副教授、教授,《广西师院学报》主编,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生导师。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评论集《战斗生活的结晶——陈辉的〈...[详细]

林君选 [公元1908年-1995年]

  • 林君选(1908~1995 年),笔名昆邕、圭峰山人,原籍广东新会,宣统元年(1908年)生于佛山。幼承家训,酷爱临池,对包世臣、康有为的书法理论心领神会。林君选以鸡毛笔作行草书闻名于世。 他的书法主张融会北碑南帖的长处,强调执笔悬腕竖峰,将力量集中到笔端。尤其擅长使用柔毫,他的鸡毛笔书法郭...[详细]

林品三 [公元1858年-1936年]

  • 林品三(1858年~1936年),芦苞乌石岗村人。少学医,后在上海师从名医何慈庵。学成后,在上海设馆行医。精脉理,因医治多名顽疾者而名声大噪,求医者众。经考核被荐为太医院御医,供职十余年。清末,南返广州,悬壶济世,行医带徒。林从医50多年,医德高尚,著述颇多,惜多已散佚。只遗家传验方哮喘丸、育麟...[详细]

林汝

  • 林汝(生卒年月不详),南海人。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老艺人,是佛山秋色针口画最有名的老艺人。针口画是以绣花针在纸片上针刺出一点点的针口(孔),针孔相连组成线条,勾勒出物体形象,透过阳光或灯光显现成画。60年代初,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来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视察时,对针口灯的精巧艺术十分赞赏,当场为针口灯取名...[详细]

林世荣 [公元1861年-1943年,岭南武杰]

  • 林世荣(1861 — 1943年),武术家,1861年出生于广东南海平洲平北西河村,幼随祖父习家传武术,少年曾在屠猪店里当伙计,后师从林福成和吴全美等名师,并师从黄飞鸿二十余载。后香港先后将武术家林世荣拍摄成同名电影、电视连续剧。 曾任福军军中武术总教练,曾于清末参加广州大型武术比赛,获第一...[详细]

林宜煊 [清]

  • 林宜煊(生卒年不详),字睿圃,西安街道范洲村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贡生。清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攻陷明城。域内别有用心的客户绅士豪富,引诱、拉拢农民起义军中的“客户农民”,加入以李天参为首的反“土”集团,在高明县域内策动“土”、“客”战乱。他倡议组建联防组织,抵抗“客...[详细]

林载华

  • 林载华 1942年出生于非洲毛里求斯,祖籍广东梅县,居佛山城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剪纸工艺美术师。自幼喜爱美术,1960年,进人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学习剪纸,自学成才。他辛勤耕耘,把现代版画和装饰画的精华,有机地结合到剪纸艺术中。作品线条优美、装饰性强,形成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 成为佛山现代...[详细]

林钟 [明]

  • 林钟,字太和,白坭岗头村人。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中举,明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授浙江省西安县令。任内廉洁奉公,革除陋俗,惩治豪霸,劝学兴农,百姓安居乐业,多次得上司表彰。因他办案精明,故邻县遇有疑难案件,也请他去帮助审理。任满离去时,当地百姓夹道欢送,并立感恩碑以志其德。后迁任南京刑...[详细]

李其蕃 [清]

  • 李其蕃(生卒年不详),字异苑,明城镇人,李翘楚次子。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举人,任安徽舒城县知县。崇尚仁爱之政,县里有在征收田赋时借弥补损耗之名而额外加征田赋或征调百姓服劳役等弊端,他都加以取消。百姓都称其为慈祥的父亲。清康熙初年参与修订《高明县志》。 明城镇 明城地处高明中部...[详细]

李翘楚 [清]

  • 李翘楚(生卒年不详),字俊生,明城镇人。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贡生,任南雄府府学辅助教员。知府称赞他善于教学,升其为南雄府府学教授,他又任教十余年。荣归故里时,当地人举行盛典欢送他。明城镇 明城地处高明中部,区域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广明高速和江肇高速在工业园区交汇贯通,中心城区和工业园区...[详细]

李侍问

  • 李侍问(生卒年月不详), 字謇衷, 明末清初佛山人, 是明代户部尚书李待问的族人, 佛山李族第十世后裔。他主持编修的《佛山忠义乡志》, 成书于康熙五年(1666年), 是佛山第一部地方志。 李侍问博闻强识, 读书必做笔记, 尤其注重搜集整理地方史料, 所以有关著术很多。大司农李忠定很器重他,...[详细]

李淑勤

  • 李淑勤 女。1972 年出生,佛山市人。12岁进入广东省粤剧学校学习,6年后毕业进入佛山市青年粤剧团,后成为该团的正印花旦。先后与罗家宝、彭炽权、冯刚毅、梁耀安、阮兆辉、李龙、梁汉威等粤、港著名的粤剧表演艺术家拍档演出。其扮相俊俏端庄,嗓音细润清丽,表演艺术博采众长,成功塑造了《顺治帝与董鄂...[详细]

李嗣 [明][公元1426年-?]

  • 李嗣,宇克承,号介轩,明南海县人。生于宣德元年(1426),正统十二年(1447)乡荐中举,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曾奉命催督南畿(江苏)、江西输赋。他善于理事,不费多大的气力就把差事办好了。此后,奏请增设一名大臣专董其事,成为定例。晋署郎中事。此时王城兵马司诬奏,房钞都税司...[详细]

李松波

  • 李松波 (1948~) 原名李树泉,笔名李子红。广东南海人。致公党成员。1965年考入云南省财经学校后辍学。历任昆明市第三机器厂车工、车间统计员兼调度,云南省侨联华侨服务公司负责人,中国致公党云南省委宣传教育处副处长、调研员。五届云南省青联常委,云南统一战线研究会理事,美国纽约《海外艺丛》撰...[详细]

李苏

  • 李苏(?~1941年),南海人,因父亲在佛山福禄里开设祥茂扫把店,故有扫把苏之称。李苏少年好武,在佛山山紫村鸿胜馆拜张炎学习武艺,与陈盛是同门。清光绪末年,张鸿胜去世后,清政府以鸿胜馆是当时反清复明秘密机构为由,遂派兵围捕。因主教陈盛事先得报,早已逃港,李苏等也四散远走避难。武馆被封以后, 李苏...[详细]

黎天相 [清]

  • 黎天相(生卒年不详),字吉夫,荷城街道扶丽村人。仰慕宋理学家陆九渊、陆九龄和宋哲学家朱熹、吕祖谦四贤人的学说。明崇祯八年(1635年)岁贡,任江西铅山县县学辅助教员,向生员讲授法则、经籍。监督建造鹅湖书院。当时,土司侬国奇攻下县城,官吏、百姓多遭杀戮,只有黎天相全家幸免于难。后来任广西隆安县县学...[详细]

刘传 [公元1916年-2000年]

  • 刘传(1916~2000年),原名刘永传,祖籍广东番禺,民国5年(1916年)1月16日出生于佛山石湾镇。刘传先祖迁居石湾时,恰逢石湾陶业全盛时期,祖辈父辈皆以制陶维持生计。刘传自幼体质孱弱,10岁时,父母节衣缩食送他进私塾读书,但刘传对读书兴味索然,但却迷恋于听讲古、看粤剧、读公仔书。转学3家...[详细]

刘时可 [明]

  • 刘时可(生卒年不详),字志孔,明城镇大塘美村人。明隆庆四年(1570年)中举人,初任安徽黟县县学教谕,升职任浙江奉化县知县,并任过惠州府和江苏镇江府教授(掌管学校课试等的学官),最后任楚王府副官。著有《梁湖集》、《群书拔萃》、《分门玉屑》藏在家里。 明城镇 明城地处高明中部,区域优势...[详细]

刘思桂 [清]

  • 刘思桂(生卒年不详),字攀士,明城镇人。聪明而又努力学习,外出从师学习20年,不随便与人交往,不关心世事变故而专心读书,以优秀廪生资格按例任教职,先后在平远、始兴、花县、合浦、吴川、惠州、龙川7郡县担任文教之官,不论在哪里都能尽诚教导学生。谢世于龙川县学署,哀悼吊祭的绅士、读书人等共数百人。...[详细]

刘征 [明]

  • 刘征(生卒年不详),字可久,明城镇细塘美村人。明隆庆元年(1567年)中举人,由广东合州州学主管升为广西融县知县。上任时,融县残缺破败,他修筑城墙保障安全,督促读书人认真读书,爱护百姓,使融县得到长远的好处。后贬谪到福建省按察使司任按察使副官。后来任广西永福县知县,再任云南永昌郡掌握狱讼的副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