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夫(1235~1279年),字以行,号见雷,番禺县东圃车陂乡(今天河区车陂街车陂村)人,祖籍山西太原,另一说原籍福建蒲田。 王道夫生于南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出身书香门弟。王道夫生于乱世,父母对此子寄予厚望,愿他成长为国效力,其名为道夫者,正道以行,尽忠报国;号见雷者做事雷厉...[详细]
汪德亮(1905~1990),广州市人。 汪12岁时便考入北京清华学校。民国11年(1922年),清华学校中等科毕业。民国15年,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民国15年至民国20年,先后在美国彼保德师范学院、威斯康辛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民国20年,汪怀...[详细]
王福三(1887~1925),乳名路福,排行第三,后来改名福三,花东镇九湖村人,革命烈士。 王福三生于暹罗(泰国)董里埠华侨家庭,父亲王五有,在暹罗种植橡胶、胡椒为生,母亲是土著,傣族人,王福三9岁时回国,10岁,在村中的塾馆中当杂役,半工半读4年。14岁时到天和墟一家中药店当雇工。后转营小...[详细]
王干忠(1925.10~1995.12)正果镇正果洋村人,自小受到革命的熏陶(王弼宸之子,王新民亲弟)。1938年,年仅13岁就参加抗日儿童团,担任团长,带领少年儿童护村,送情报,并积极参加由地下党组织的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开展的宣传抗日活动。1945年初,参加东江纵队第五支队金龙大队神勇特别中队...[详细]
王国祥(1920~1995),增城正果镇白面石村人。1945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增城抗日人民自卫队(后编为东纵五支队“铁石队”)中队长、游击队罗浮大队大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东三支五团、六团副团长。增城解放前夕,率部参加强攻正果圩重要战斗,并配合南下大军解放增城。建国后,历任中共增...[详细]
王彭(1867~1927),原名应彭,九湖村鱼笱庄(花东镇三凤村)人。少时家贫。16岁往美国做劳工,受尽欺凌。他耿直豪爽,嫉恶如仇,仗义疏财,好抱不平,为同辈所称赞。 光绪三十年(1904),王彭参加孙中山创立的兴中会,除自己带头捐款外,还四出奔走,劝导旅美华侨大力资助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详细]
朱卓峰 (1910—1996),广东南海人。早年师从邓鹤芝学医,历任广东连县、广州市海珠区仁仁诊所、小港医院和海珠区中医院中医师。1979年1月,被广州市革命委员会授予“广州市名老中医”称号。1979年3月,晋升为中医主治医师。1981年,被确认为中医副主任医师。曾承担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学徒班和中...[详细]
王世孝 (1972~) 笔名王十月。广东增城人。历任时装中心手绘师,武汉中科院瑞琪列卡公司厂长,酒店用品公司主管,深圳宝安区文化局《大鹏湾》杂志社,自由撰稿人。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乡土人物系列”《蛮牯》、《酒叔》、《曾流子》、《老人与狗》、《喇叭裤飘荡在1983》及“湿地系列短...[详细]
王威(1909~1986),广东花县人,出生于中医世家。父王照南擅长中医治疗疮疡外科杂症,绰号“草果二”。王威自幼随父亲上山采药和学医。民国23年(1934) 在广州西华路彩虹桥新华里15号开设名为“草果二”王威诊所。1956年加入西区小梅联合诊所。1958年8月加入医疗机构大联合,先后在金花卫...[详细]
卫国尧(1913~1944),海珠区新滘镇沥滘村人,出生于地主家庭,幼年丧父,由母亲祈氏抚养长大。民国17年(1928)15岁时考进中大附中,中学时期,经常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勉,立志要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民国23年春,高中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考进东京帝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得到该校进步校长岗...[详细]
冼文思(1931.9~),1951年参加土改工作。同年11月任番禺五区横沙乡工作队队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1956年成立冼猎杨乡,任乡党委书记。1958年成立沙河人民公社,任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宣传部长。1962年,沙河公社分为龙洞、沙河、石牌3个公社,冼文思在石牌公社任党委书记。1...[详细]
伍秉鉴(1769~1843),字成之,号平湖,又名敦元、忠诚、庆昌等。原籍福建,先祖清康熙年间入粤,世居广州河南溪峡乡(今海珠区海幢街)。乾隆四十八年(1783),父伍国荣在广州怡和街创办怡和行。嘉庆六年(1801)秉鉴接替怡和行务,善于经营,不几年即成为广州巨富之一。至民国23年(1934)财...[详细]
伍崇曜(1810~1863),又名元薇,字良辅,号紫垣,原籍福建,世居广州河南溪峡乡(今属海珠区海幢街)。14岁入县学,18岁钦赐举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任怡和行及行商总商职务,其父伍秉鉴仍在幕后指挥。父子均善经营,是广州的豪商巨富。清道光十九年,林则徐入粤禁烟之初,召见崇曜等行商,他因担...[详细]
伍观淇,字庸伯(旧名冠球),1886年生于广东番禺县南浦村(今广州市白云区神山镇南浦乡)。 伍观淇祖上是耕田人家。观淇6岁入私塾读书,16岁时考入两广高等学堂。后来因参加一次涉嫌反清的-,被校方除名,故没有毕业于此学堂。 稍后,伍考入广州将弁学堂。将弁学堂学生要学习天文、舆地、测绘、算化...[详细]
吴冠云,女,镇龙镇九楼村专业户。他于1981年承包5亩荒地,种值三华李、橙、木薯等,并办起养猪场;1986年承包合作社石场,由于善于管理,盈利逾百万元;1997年承包一片荒山,种荔枝、龙眼、芒果、白榄等水果,养殖80多亩鱼塘;2001年在果园内建餐厅、客房,兴办农家乐生态旅游。2001年被评为广...[详细]
伍焕林(1924~2004),增城新塘镇群星村人,194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新塘镇军事干事、政治指导员、镇长,县总工会副主任,福和区副区长、区长,县生粉厂厂长,县城镇公社社长、党委-,县委委员,县农业局局长等职。从1972年起先后任县城镇公社副社长,县革委会生产组副组长,县革委会...[详细]
伍丽芳,女,1940年10月出生,广东广州人,中专学历,高级农艺师,中共党员。1959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任从化县农作物病虫测报站站长、农科所副所长、农业局副局长等职。1984年至1990年,先后任县人民代表大会第八、九、十届委员会副主任。1991年7月调广州市果树科学研究所,任副所长,至200...[详细]
吴全美(1820~1884),字碧山,原籍顺德,世居广州番禺龙溪乡(今属海珠区南华西街)。从小好习武艺。道光二十九年(1849)入广东水师团练,学习水战本领,在追缉海盗时屡立战功,不久便由把总升为海安营千总,咸丰元年(1851)晋升为龙门营都司。后因在海南儋州、厦门、江苏等地镇压农民起义有功,被...[详细]
吴权深,新塘镇大敦村人。1996年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党员干部搞好村两个文明建设,建成超二级标准大敦大道和占地460多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并开发178亩土地招商引资,发展村办企业280多家,每年上缴国家税收1000多万元。1999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85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几年均为亿元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