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广荫(1913~1988),广东南海县人,出身中医世家。自幼随祖父罗萼初学医,尽得祖传治疗“脚气”之秘诀,医术驰誉南海县西樵一带。民国23年(1934)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后在广州光复北路540号挂牌开业。1956年带头组建光复第一中医联合诊所,任中医师、所长。1957年8月任健全联合诊...[详细]
罗华堂(1874~1939),炭步鸭湖村人(今瓦步村),世代务农,年幼丧父,其母及弟妹四人,力耕不足糊口。华堂因家贫辍学,17岁受雇于永兆公司,在渡船当踩车工。该船航行于广州—赤坭,经营客货运输。一次,船行至五和附近,遭匪抢劫,华堂急中生智,在船尾点燃鞭炮放在煤油罐内,再将罐投入河中,顿时恍似 ...[详细]
罗惠琼,女,1935年8月生,1952年9月参加工作,195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退休。退休前为三元里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罗惠琼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团结知识分子,深入教育第一线,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使三元里小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从1985~1992年,多次被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部、广...[详细]
罗明燏(1905~1987),海珠区新滘镇沥滘村人。民国15年(1926)7月在唐山交通大学土木系毕业,后历任广州市工务局测量员、工程助理员、技佐、技师、广州市政府工程专员。民国20年(1931)8月任广东省政府技正(工程师)并在動勤大学任教。他参与了广州河南滨江大堤建设、梅花村公馆区的主要工程...[详细]
罗明熵(1905~1987),厂州市番禺县人。 民国15年(1926年)7月,罗在唐山交通大学土木系毕业后回广州工作,历任广州市工务局测量员、工程助理员、技佐、技师、广州市政府工程专员。民国20年8月,任广东省政府技正并在勷勤大学任教。罗曾参与了广州河南滨江大堤建设,梅花村公馆区等的工程设计...[详细]
罗明佑(1900~1967),海珠区新滘镇沥滘村人。毕业于广州高等师范学校。民国7年(1918)罗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当时北京城只有一家外国经营的“平安影戏院”,票价昂贵,一张影票最低售2元,超过半担米价。18岁的罗明佑,出于民族自尊心,想开办一家为中国人和学生开放的电影院,打破外国人对电影的...[详细]
罗俏兰,女,汉族,1967年9月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白云区人民-公诉科科长。罗俏兰从事检察工作10多年来,先后办结各类重大团伙案件800多件,1000余人,追诉遗漏犯罪分子15人,追诉遗漏罪行50宗,防止错诉17人。在担任白云区人民-公诉科副科长、正科长期间,注重公诉队伍的政治业务建...[详细]
罗清(生卒年月不详),原名罗丽荷,字雪谷,乡人皆称其为雪谷。广东省番禺县鹿步司横沙堡横沙乡(今黄埔区大沙镇横沙村)人。清同治至光绪年间的民间艺人。 罗清自少饱读诗书,研究学问,精通各类通史与各家著作,并爱好琴棋书画,精于手指画,用指头画得一手好国画,擅长画兰竹,最有名的一幅手指画《风吹竹》至...[详细]
罗盛樑(1926.5-1999.10),从化吕田人,初中学历,1945年2月参加工作,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从化团县委副书记、书记,第三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乡、公社党委-、书记,县人委党组成员,县农林水战线党总支书记、县水电局长,县商业局党委副书记,县路线教育办副主任,县...[详细]
罗文干(1884~1941),字钧任,广州番禺沥滘乡(今属海珠区新滘镇)人。早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法律,获法学博士学位。宣统元年(1909)毕业归国,经学部考试评为最优留学生,赐法政科进士。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府司法司司长,民国2年(1913),出任北京政府总检察厅厅长。 民国4年(191...[详细]
据传,罗氏族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从中原南迁广东南雄珠玑巷,再而南迁番禺罗边、傍岗、罗家,继迁往东莞厚街。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罗文秀从东莞县厚街出发,以贩卖小食麻糖为生,游走四乡,随后到今南沙大岭界村定居,建立村落。是南沙罗姓之祖。罗文秀生有二子,长子罗圣进后人主要居住罗屋...[详细]
罗绮园(1894~1931),番禺县石镇傍江村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1916年考进上海同济大学攻读文科,1921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回广州从事革命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广东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23年5月,罗绮园担任青年团广东区委候补委员会,负责团的机关刊物《青年周刊》。192...[详细]
罗原觉(1891~1965),原名泽堂,字韬庵、恽卢、韬元,号 “道在瓦斋”、“菜园病叟”等。广东省南海县紫洞乡人。出生在广州西关官宦书香之家,从小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常去家居附近的西来初地、玉器墟、天光墟等古玩字画摊档浏览,逐渐产生对中国古代文物的兴趣。十多岁时在广东公学堂读书,后在广东高等师范...[详细]
罗宇衡(1892~1933),番禺横沙堡横沙村(现黄埔区大沙镇横沙村)人。 1892年,罗宇衡出生在一个较为富有的家庭,父亲拥有土地20多亩,房屋2间,并在横沙、乌涌圩开设店铺,在横沙村内“汇源”当铺也有一定的股份。父亲去世后,罗宇衡继承父业经商,常出入在珠江三角洲的广州、佛山、顺德陈村、东...[详细]
罗育文(1925~1997),增城永和镇人。1945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东江纵队第四支队北撤山东后,他在新塘开办理发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建国后,历任永和乡副乡长、乡长,仙村区党委组织委员,县供销社副主任、主任。1957~1963年任副县长。“文革”期间先后任县革委生产组副组...[详细]
卢岳(1919.6-1998.7),曾用名卢动,广东番禺人,大专学历,1949年10月参加工作,在南海县沙头乡中心小学任副校长。1956年8月,自愿报名到从化县工作,被分配到从化中学任历史教师。1958年3月,调良口小学附中任教。1959年2月,调回从化中学担任高三毕业班主任兼历史科教师。当时从...[详细]
吕刚,1925年11月生, 1943年8月参加工作,194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任郊区区委书记、区革委会副主任,1975年任市农委副主任兼郊区区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79年兼任郊区政协主席,被选为广州市市委委员。1978年、1983年当选为广东省第四、第五次-表大会代表。吕刚思想...[详细]
马采 (1904—1999),字君白,别号采真子,广东海丰人。1904年出生。1921年10月由广东当局公费派往日本留学,1927年在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毕业后,考入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哲学科,先后师从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和田边元、美学家深田康算,并在植田康藏教授指导下于1931年完成大学学业,获文学...[详细]
黄阁村麦姓始祖。南宋咸淳九年(1273),中原汉人南雄珠玑巷麦必达兄弟5人携眷南迁黄阁定居,是为麦氏黄阁始迁祖,也是南迁黄阁的开山鼻祖。必荣一脉后迁东莞,祠在乌沙,官至奉政大夫、再升朝议大夫。麦必达,字尚礼,在黄阁垦荒、筑堤、护田。麦必秀,字尚义,官至江西南康县正堂,后携眷迁南沙。有子名倜,字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