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静(1902—1987) 亦名刘亦宇,笔名刘敬云、刘镜园,化名子云、澄宇。应城城关人。幼时就读于县立高等小学堂,1914年入武昌博文书院。两年后,以插班生考入中华大学附中,与同校高年级学生恽代英等人组织进步团体“互助社”。1918年7月,入北京大学物理系预科班,后转本科哲学系学习。因酷爱读书...[详细]
刘杨萍,女,1971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一级法官,现任孝南区人民法院政治处主任。 她从事刑事审判16年,审理刑事公诉案件600余件,判处罪犯800余名,无一例案件存在疑议;办理刑事自诉案件30余件,实现调解结案率100%。面对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她勇挑重担、大胆创新,努力追求法律效...[详细]
刘正洪,男,1966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以中国山水画见长,作品多次获奖,在湖北省美术界有较高知名度。代表性作品有:《我们万众一心》(1999年),获第九届全国美术展优秀奖;《日出东方》(2007年)获建军八十周年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奖;《晨喧》(2008年)获第六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并...[详细]
刘子谷(1903—1986) 字虚中,乳名御香,曾用名复君,汉川马鞍乡高岑村人。1920年7月考入襄阳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3年秋,转入武昌中华大学就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时由组织决定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1924年初,联合在汉读书的汉川籍学生,成立汉川同学会...[详细]
刘祖靖(1907—1996) 曾用名贵安,汉川城关人。1926年9月考入北伐军总司令部学兵团,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抗大分校一营军事主任教员、分校作战参谋。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预备师4团团长、东北军大教员研究班主...[详细]
李秀昂:(1880-1912)清代会党首领,老河口起义发动者。原名正唐。德安(府治在今湖北安陆)人。勇武有膂力,善射。1903年入湖北新军前锋营。次年曾暗杀钦差大臣铁良,未果,后装病入医院。1907年更名秀昂,投工程营当兵。翌年在汉阳归元寺后杀死三十标满族官员双福及戈利哈玛,后潜逃,继续与革命党...[详细]
李镇南(1910—1998) 孝感孝南毛陈人。193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即唐山交通大学,现今西南交通大学)。1934年,公费留学美国,先后在美国康奈尔、爱阿华、伊利诺等大学学习。1935年,获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38年回国,先后在四川省水利局任主任工程师及四川大学教授。1...[详细]
陆春元(1908—1987) 又名国坤,云梦义堂陆家寨人,皮影表演艺术家。陆生于皮影艺人家庭,父早丧,8岁随母走村串户卖油条,13岁给富户放牛。陆喜爱皮影,不久便投拜父亲的徒弟胡志成为师,因学习刻苦,16岁正式登台演出,一直活跃在安陆、云梦、应城、汉川等县沿府河一带的集镇和乡村,演出的《杨家将》...[详细]
鲁锋,男,1977年生,中共党员,孝感义工联合会秘书长。曾荣获“中国红十字会志愿者之星”、“省五四青年奖章”等诸多荣誉,孝感市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被团省委等单位评为“湖北省十佳志愿服务集体”,央视《讲述》、《道德观察》等4个栏目都报道了他的事迹。 为给父母存一份健康,他第一次参与了献血,从此走...[详细]
鲁秀璋(1917—1965) 孝感书院街北正街人.其家祖业开米酒馆,秀璋十五岁缀学随父亲毓但学米酒技术,深得其家传,并加以研究,创出“鲁源兴”一块名牌。1949年以后,继承父业,经营米酒馆,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广大群众对米酒的爱好,他在保持传统的“清汤米酒”、“糊汤米酒”、“小汤圆米酒”品种上,...[详细]
彭仰钦(1902—1977) 孝南人,父亲早逝,13岁起在布店当学徒,后又到汉口当学徒工。1923年,彭去甘肃机械局学习技术,谋求生计。1929年回到湖北,参加汉口既济水电公司宗关水厂招工考试,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被录取。1938年8月,彭仰钦举家迁回原籍,避难务农。其间,彭仰钦为新四军罗厚福部修枪...[详细]
乔用迁(?—1851)字见斋,孝感杨店镇乔家湾人,清代官员。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后历任广西南宁知府、道员,广东按察使。1840年,林则徐在广州查禁 时,他奉命率军在穿鼻洋、尖沙角轰击入侵的英国军舰和0船。同年升山西布政使。1845年升贵州巡抚。1850年贵州苗族...[详细]
秦礼刚,男,1949年生,国际木偶联会会员、中国木偶皮影学会理事,现任湖北省云梦县梦泽影戏馆馆长,在皮影传承创新和对外文化交流方面有突出贡献。创作演出的皮影剧《武松打虎》获得国际木偶皮影大会组委会颁发的第21届国际木偶皮影“最佳传承奖”和国家文化部颁发的“文化遗产日”奖。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文化演...[详细]
秦应逵(1850-1915),字鸿轩,湖北孝感人(今孝南西河镇秦家松林人)。清末连中两元、并中进士,曾重修泰山南天门的清末名臣,著名藏书家、教育家。自幼秉性忠直,聪明好学,每次静读,必带笔而读。凡妙处、奇处、疑处、异处、感人处,必将看法和感受注在书楣、字缝、页边。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中会元...[详细]
秦正安 男,1943年11月出生,湖北汉川人。大专文化。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参加工作。曾任北京通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通县县委常委兼文教部部长、宣传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信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崇文区委副书记、区长,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副院长。1998年任北京市高...[详细]
邱中岳(1919—2009) 原名邱树清,字显英,应城郎君镇邱家湾人。少时曾就读于应城西河中学,以优良的学习成绩毕业。1938年10月沦陷后,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16期。毕业后,被分配到后方部队。1939年12月,中日军队打响“桂(林)南(宁)会战”,身在后方的邱中岳,再也按捺不住...[详细]
饶平想,男,1948年生,国家一级作曲。1970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戏曲音乐创作与戏曲音乐理论研究工作,发表了近百万字的专业学术论文和53部大型音乐作品。其中,编著的《戏曲唱词写作》专业书稿(32课时)被用作武汉音乐学院教材,负责主持作曲的大型楚剧《虎将军》获国家文化部“文华奖”,项目负责并...[详细]
沈遐清 女。生卒年月不详,字素卿,明末清初,应城人。幼时玲珑机敏,能写诗作赋,后下嫁浙都水利道陈昺虞之子陈运隆为妻。沈遐清寡居四十年,七十岁离世。沈遐清的诗作多悲怨之音。代表诗作如《惊梦》:觉来霜月送清寒,无限离愁梦不安。挽断罗巾留不住,别郎容易见郎难。再如《暮愁闻雁》:霜叶惊风送晚秋,平沙漠漠...[详细]
史青(1886—1962)字丹墀、丹池,安陆城关人,1903年留学比利时,为欧洲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1903年冬,闻孙中山将旅居伦敦,史青立即偕同学四人手持介绍书,拟前往拜见。至比利时后,方知孙中山即将由美国抵伦敦,史青等人即刻在比利时留学生中筹得3000余法郎,准备前往康德黎家中,亲手送交孙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