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铭信(1938~1975),权家窑人,出身贫寒,1961年毕业于卢氏一中高中部。1963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次年赴洛阳师范进修一年,结业后任卢氏东湾小学教导主任。1966年调人瓦窑沟公社观沟学校任校长,1973年调任张麻中学校长,后曾一度到沙河任教。 他四方脸,中等略高身材,性格...[详细]
任晨,原名仰文,字博山,乳名五来,参加革命后名任晨。1916年(民国5年)3月17日出生在灵宝县阳平乡东坡村一个破落地主之家,父亲在他出生前一个多月因病故去,母亲寡居抚孤。因而他少年时代历尽了艰辛,深知人世之炎凉,遂立下了变更社会之宏图人愿。他不顾家庭的阻拦,四出求学,最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开封明...[详细]
僧梁(1922-1969) 双槐树街人,他虽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却自幼质朴好学,同情贫苦人民,富有正义感。1939年7月,毅然背叛家庭,参加中共地下组织,任双槐树支部书记。1940年任三区区委书记,工作积极持重,同年到县城区立农林中学学习,因常资助贫苦同学,引起校方怀疑,1941年在-下,同地...[详细]
上官子平(1906~1945年),渑池县仰韶乡仰韶村人,出身地霸。久有控制地方之心。曾任国民党渑池县-长、县长,地方自卫队司令等职。他嗜好烟毒,搜刮民财,为非作歹,在渑池称霸达十年之久。 1930年,阎锡山和冯玉祥联合讨蒋(即中原大战)时期,上官子平出任渑池县-长,因-,被当任县长...[详细]
师广军 (1956~1979年),交口乡侯桥村人。1972年毕业于本村中学。他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乐于助人,多次受到学校表扬。毕业后在家乡劳动,表现积极,维护集体利益,受到干部和群众的好评。1976年3月应征入伍。入伍后,工作积极主动,训练刻苦认真,受营嘉奖一次,连嘉奖三次。1977年11月任中...[详细]
时文庆(1917~1983) 原籍山东省莱东县人,雇农出身。1943年入党,抗日时期历任村武装干部,区、县各届救国会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专署民政科员,南下工作队员,区委会副书记。1949年随军南下后至卢氏,历任区委书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书记、监委书记、人大常委副主任等职。曾多次与敌战...[详细]
水志池,东凡乡南阳村人,是陕县最大的封建地主。水家从清光绪初年至民国年间,一直是坐阵一方的豪强大户.依靠剥削发家。家有大小庄园12处,房屋窑洞200余间(孔)。最大的庄园是南阳村,有高大的房院7座,门面房屋一砖到顶。内建有上房、厢房、仓库、客厅以及养马房等79间,占有耕地4,450亩(人平占有2...[详细]
苏汉华 灵宝县大王乡佛湾村人。1921年生,1938年2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即到第十八集团军驻洛阳办事处任警卫班长、副官。1940年剑延安,在中央党校任校务处科员、管理员和科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到黑龙江省肇卅1县任-长等职。建国后历任广州市-处长,中共肇庆地委常委、副专员、广东省公安厅...[详细]
苏俊楼(1941~1971) 湖南省桃江县桥头乡人,中共党员。1961年参军,历任排长、副政治指导员,曾获三等功三次。1971年2月16日,在文峪乡组织新战士进行手榴弹投掷演习时,一新战士将一枚手榴弹已拉断弓弦,脱手扔于身后人丛中,苏俊楼见状,一把捡起正在冒烟的手榴弹,原想扔出,见已来不及,...[详细]
孙裕,字绰然,清雍正、乾隆年间涧西村人,性孝友刚直,后来他当了县里的小官,县令邹印光企图增收赋税向上司邀功,用金钱收买孙裕,令其捏造粮册,孙裕断然拒绝并顶撞了邹印光,邹大怒,欲治之死罪,县衙上下无不为他担心。有人劝他顺从,孙裕毅然表示,宁死不为不义之事,弃官逃往江南,到凤阳府宿州灵壁县固镇当驿丞...[详细]
孙钟秀 字振川,清初秀才,慷慨好施,见义勇为。卢氏自明末以来,连年战乱,人民幸存者甚少,土地多被荒芜,而历年税额不变,百姓不堪其苦,县令召集县内绅士商议,欲上 书请求州府给予减免,众绅士都认为仅上 书,纸上浮言,不足以动上听,必须有人亲往面陈疾苦方可,众人均有难色,独钟秀奋然以身任之,遂变卖家...[详细]
王邦才,字汝抡,号西皋,卢氏县城人,明万历丙子科(1576年)举人,器宇轩昂,性刚正,有才识。他任陕西蓝田知县时,坚决抵制陕西税监粱永、赵钦的横征暴敛,解民倒悬,后擢升为山东济南府同知。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王邦才为辽东战事筹措粮秣,布衣陋食,勤于公务,提议废除了数以万计的不...[详细]
王炳离 亚洲第一桥--济南黄河公路大桥的设计者。1921年出生于阌乡县阳平乡灵湖村。6岁上学,1935年7月毕业于阌乡县立一小,1939年毕业于河南省立陕州第九初中,1942年7月毕业于省立洛阳中学高中部。1946年7月于陕西武功张家岗国立西北农学院农田水利系毕业,由学校介绍到黄河水...[详细]
王斌吾 又名建业,1911年生于灵宝县阳平镇张村。30年代在开封师范学校毕业后,回阌乡县任县立小学校长。1936年夏应约赴北平,由杨在洲等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到阌乡城,利用合法身份,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在师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后被国民党特务发觉,遂于1937年秋赴豫南参加新四军第8团...[详细]
王道正,字瑞甫,陕县西张村乡凡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2),死于1944年9月。曾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随国民党宋哲元部到察哈尔省,先后任龙关、宣化两县县长。1935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时,在保定专区任专员。1938年返里。初在家习书法、练武功,后与他人经营棉花行业,任合作供销理事会理...[详细]
王大同 (1880~1973年),字筱康,崖底村人。出身贫寒,世代务农。幼年聪明好学,常常为读书忘食废寝,因而积累了丰富知识。清光绪二十六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秀才。后应牛王庙村聘请,教学授徒。大同水旱烟不吸,持身严谨。每天起早喊学生(时大龄学生住校食宿)起床诵读。他常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详细]
王尔鉴(1703~1766),字在兹,号熊峰,北苏村人,清庚戍科(1730年)进士,历任山东省邹县、益都县和滕县知县,济宁州知州,曹州府知府,四川省巴县、营山县知县,合州、达州知州,夔州知府等职。他平易近人,遇事仁而有断,所至兴利革弊,各事认真,在山东曾两次主考,能以文章、经纪拔取...[详细]
王宏剑(1955.1—)河南灵宝人。 擅长油画。 198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 后任安阳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教师。现为河南省书画院副院长,二级美术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作品《奠基者》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春之祭》入选 第七届全国美展,《冬之祭》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有作品为中国...[详细]
王基(1932~),原名王学贵,曾用名王培华,笔名荆舟、荆翔宇、薛凤子、薛桂、仰韶等,河南省渑池县人。1958年毕业于开封师院(河南大学)中文系。先后任开封一高(开封高中)教导主任、副书记、副校长。1983年调任开封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作协主席、《东京文学》主编。1988年出席中国文联第五次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