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莉,女,1966年8月生于焦作。1978年在焦作二中上学期间,被选入市业余体校田径班,1982年被选入河南省田径队。自1979年以来,她4次破全国少年女子标枪记录,9次打破河南省少年女子标枪记录,16岁通过国家运动健将标准。1982年6月,在法国举办的世界第五届中-会上,以48.88米的成...[详细]
熊子庚(1908-1977),原名绍昌,字续三,修武县孟村人。 1937年春,参加共产党创办的华北军政干校学习,后任太行南区游击司令部二支部二大队教导员。193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秘密情报工作。 他胆大心细,机智勇敢,忠诚可靠,精明能干。总是准确、及时地把重要情报送到共产党八...[详细]
席松涛,1909年生,孟县横涧村人(今履洛阳市吉利区)。 1931年考入县立师范,在校期间,参加"孟县师范抗日救国会"和-斗每。1934年秋毕业后,到横涧小学任教,组建"贫民互济会"。193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中共孟县中心区委委员,兼宣传委员,并在西虢组建"孟县民众抗敌后援会"...[详细]
席振德,1925年生。又名席贞德,孟县西虢乡店上村人。1937年10月到陕西三原县当学徒,1938年7月经堂兄席柳溪介绍进陕西省旬邑县马家堡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鲁迅师范学习,1939年在学校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经组织分配到关中分区财政厅所属的一个金融机构光华商店(陕甘宁边区银行前身)任会计,当年秋...[详细]
许邦彦(1857.6~1947.7),字硕甫,号耿介,郊区定和村人。少年家道衰微,性好学,无力聘师,从其姐姐接受启蒙教育。稍长外出就读,奔走于武陟河朔书院与怀庆府学院之间,为赶每月初一、十五两次月课,不避风雨寒暑,往返200余里,从不间断。因其勤奋苦读,博览诸子百家,又得山长名师指点,文采渐露。...[详细]
薛澍(1249-1346),字时卿,号朴庵行一,修武县郇封村人。"幼谆敏好学,博极群书,宗主孔孟。"②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丙申科进士。"初授承务郎主事,历升榷茶都转运使,吏部尚书兼掌五部事。"③ 薛澍鉴于连年战争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及当时统治者蒙古族与汉族间在文化、礼则、语言、习俗等方面...[详细]
薛保职(1882-1958),字如曙,修武县郇封村人。幼年就读于本村私塾,但酷爱绘画,塾师恐他荒废学业,再三劝阻,终不能止;家长怒责,乃自日佯读,夜晚以被堵窗,燃烛作画,常烛尽伏眠于刨纸之上。家长察觉,怒殴之,他 躲于武陟县亲友处,仍练画不辍。后毕业于开封师范,即先后在阳武中学、获嘉师范、新...[详细]
薛翠芳,1936年3月16日生,女,汉族,河南省修武县人,高小文化程度,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12月~1979年5月,先后任修武县郇封乡党委委员、妇女主任、城关乡党委宣传委员、五里源乡党委副书记;1979年起,任修武县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1987~1988年,被评为焦作市劳动...[详细]
薛法猷(1933-1981),修武县小位村人。1957年到修武县硫磺厂当工人,1961年转入方庄煤矿作采煤工,1976年调到白庄煤矿任采煤班长、队长。在20年的岁月中,他象一头永不松套的"老黄牛",勤勤恳恳地一直坚持井下作业,默默无闻地战斗在煤炭生产第一线,为修武的能源开发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详细]
薛骏猷 (1962、2—) 河南修武人。擅长雕塑。1984年由焦作市文化局推荐到河南省雕塑工作室学习,1988年入北京中国城市雕塑研究班学习一年。曾在卫生部门从事宣教工作,现工作于河南省焦作市文联书画院。雕塑作品《二泉映月》、《父与子》分别入选第七、八届全国美展。雕塑《较量》、《挑战生涯》分别入...[详细]
薛临川(1905~1940),字为余,武陟县薛小段村人。毕业于汲县师范。在汲县读书时即加入了共产党。毕业后到焦作、武陟等地教书。 1938年参加八路军,历任赵谭支队(支队长赵基梅、政委谭甫仁)党总支书记、团部党总支书记等职。在其负责部队组织建设工作期间,积极发展、壮大党的队伍,吸收 员,充实...[详细]
薛所蕴(1600-1667),字子展,世居孟县城北五里缑村;县城北大街中段路西旧薛街有薛宅,薛所蕴晚年长期在这里生活。 薛所蕴万历四十五年(1617)考中秀才;天启七年(1627)乡试考中举人;次年即崇祯元年进士及第,时年29岁。授山西襄陵县知县。 崇祯六年(1633)皇帝召见了薛所蕴。...[详细]
薛楹之(1902-1971),字栋臣,修武县葛庄人。先后就读于本县小学与豫北甲种农校,1925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同年加入国民党,是国民党修武县党部的创建人之一。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进行清党,他拒绝登记,从此脱离了国民党。 薛楹之一生.都在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曾先后在焦作、洛阳、修武、开封、...[详细]
许剑(1915~),郊区定和村人,自幼启蒙于祖父许邦彦。1938年奔赴延安,入"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荣获抗大总校模范共产党员称号。1940年调八路军129师司令部任巡视员参谋。1945年后任太行第八军分区司令部情报处股长、副主任,参加了解放博爱、焦作、修武县的战斗。1948...[详细]
许继儒,焦作市东王封人,生于1915年2月,1934年以优异成绩考取河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年余,因家境困窘辍学,之后,二次续读于河大理学院化学系。1941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9月,到甘肃科学教育馆工作。1942年至1944年春采用土洋结合方法,进行小型和中型甜菜制白糖试验,在国内首次试制出七十斤...[详细]
徐沛三(1871-1925),孟县谷旦乡王庙村徐庄人。早年丧父,家境贫寒,16岁时远走他乡以卖针线谋生。在困苦生活中,他耳闻目睹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他年轻的心灵里就萌发了要自由、要民主的进步思想。 1921年初,因不甘受本村地主的破孩,全家迁至修武恩村生活。1923年2...[详细]
徐元庆1938年11月生,男,汉族,吉林省四平市人,中共党员,吉林农业大学学士。沁阳市畜禽改良站站长、高级畜牧师。 自1971年在河南省沁阳市畜禽改良站工作以来,获多项成果。其中:1984年,获新乡地区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成果三等奖,沁阳县科技成果二等奖;1986年,获农牧渔业部专业区划优...[详细]
许昭炎,中站区李封村人。生于1914年。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1937年"七七"事变后离校回河南教书。1942年到昆明西南联大续读,1944年大学毕业,在云南国民政府教育部做翻译工作。1945年至1984年,历任重庆天府煤矿、重庆煤矿设计研究院工程师、机电科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详细]
徐振泉(1887~1911.12),字静亭,河南省沁阳白马沟村(今博爱县)人。为独子,读书聪颖绝伦。14岁县立高小毕业,考入师范学校。因父母双亡,家贫而辍学。先后寄居舅父、伯父家中。平时关心国家大事,立下壮志,欲外出图建大业。族人赞其志,筹积资金为其壮行。来到省城开封后,与仁义会成员来往密切,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