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焦作人物

许邦彦

[公元1857年-1947年]

许邦彦为[公元1857年-1947年]

  许邦彦(1857.6~1947.7),字硕甫,号耿介,郊区定和村人。少年家道衰微,性好学,无力聘师,从其姐姐接受启蒙教育。稍长外出就读,奔走于武陟河朔书院与怀庆府学院之间,为赶每月初一、十五两次月课,不避风雨寒暑,往返200余里,从不间断。因其勤奋苦读,博览诸子百家,又得山长名师指点,文采渐露。宣统元年(1909年),名列"岁贡生",悬金匾"明经"于门额。
  许邦彦一生不求仕进,矢志教育事业。初执教于清化镇,辛亥革命后,历任修武县立第一小学堂长、劝学所所长,《河南通志》采访员,《修武县志》员等。
  许邦彦治学谨严,所设课程主要有经、史、子、集、地理以及名人轶事和武术等,且对教学方法又极重视。早在1915年讲授地理课时,强调直观教学,自制地球仪,配以自编的《方域歌》为教材,将地理知识用韵语形式表达出来,以便学生易记易懂。他还绘制了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古今地名对照图、历代帝王系统图多幅。武术课上,他教授岳飞的八段锦及长拳、太极、乾坤剑等,并讲授《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天方夜谭》等以及民间流传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他常告诫学生:"20岁是人一生言行操守,成人之道的关键岁月",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1930年3月,许邦彦的历届众多学生集资,在定和村南立"德教碑"一通,盛赞其"以身教为重者也"。
  1938年春,日军侵占焦作,许邦彦携带诸孙入山(共产党占领的地区)。不久应群众要求,在太行山区的张盘沟设帐授课。当时他已年逾八旬,对前来求学者,不分贫富一概收录,甚至在文具书籍费用上亦由他支付。1945年9月8日,焦作第一次解放。12日,在焦作市万人祝捷大会上,许邦彦以开明绅士身份被邀,代表市民讲话。
  1946年10月,国民党以郑州为中心,在陇海、京汉铁路沿线集结重兵,阴谋继续北犯,许邦彦通过他在陇海线工作的友人,掩护并资助中国人民解放军情报人员刘雪英、陈国平、熊克常等。
  许邦彦著作有《康诰总论》、《齐风总论》、《方域歌》、《为人约语》、《教家庸言》、《乡谈备用杂字》、《耿介斋小草》(四卷诗文集)等10余部手稿,但多毁于"文革"中,现存手稿无几。

同年(公元185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