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利(1967.11~1991.5),男,汉族,夏津县宋楼镇刘芦村人,在白马湖镇中学任教。为人忠诚而谦和,工作勤奋而扎实,授课一丝不苟,得到领导表扬和师生们的敬仰,教学成绩为全镇优秀,多次被市、县教育部门表彰。1991年5月30日,为抢救落入酒厂排气井中的学生而不幸牺牲。被夏津县委、县政府授予...[详细]
刘文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有大量书法、绘画作品在国际、国内书法比赛中获奖。1998年,刘文海获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新人最高奖——银奖,并获奖金三万元。2002年,刘文海被评为德城区第八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3年被评为德州市“十佳”优秀青年,德城区“十大”杰出青年,当选为政协...[详细]
刘相会(1891—1974)(常大娘),朱集镇刘玉亭村人。九岁到大常村当童养媳。在抗战期间,她为抗日游击队做饭、缝衣,给伤员喂水、喂饭、端屎、端尿。在环境恶劣时期,她和丈夫常培仁先后挖了3个地洞,作为地、县、区干部进行革命活动的安全之地。她一家人不分昼夜为同志们站岗、放哨,先后掩护过60多名军政...[详细]
刘业村(1855~1929)名绪曾,字唯斋,号业村、梦庄道人,庆云县崔东北村人,光绪年间附贡生,诗人、书画家。斋堂为醉石山房、听雨草堂、垕山堂等。 刘业村幼年丧父,由母扶养成人。其曾自设家塾,教读亲族子弟,空闲时间练习书法。中年后,刘业村声望日隆,京津等地官商用重金来聘,均婉言谢绝。每遇青年...[详细]
刘颖(1913--1984),教授。山东禹城人。1935年毕业于北洋工学院机械工程系。1940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和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四川铭贤学院教授、机械工程系主任,武汉大学教授、机械工程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华中工学院教授、副教务长、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详细]
李维俭(1915~2002),原名承业,男,汉族,宋楼镇红寺李庄人。毕业于济南师范,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后离休。系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齐鲁书画研究院书法家,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山东省书协会员,德州书协会员。赋性聪颖,美仪容。自幼好书法艺术,遍临欧、颜、柳诸家法帖,崇尚二王风骨。并兼习...[详细]
李小摩,诗人。男,1971年11月6日出生,原名李建国,山东禹城人。曾用艺名李小摩、小摩等。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员、北京东方文艺社特邀记者、东方文学艺术创作中心二级创作委员、《中国诗歌学会》论坛版主。多次应北京《中国现代诗》、中国艺术研究院之邀参加文学艺术研讨活动并获荣誉证书,并和射冕、李瑛、崔道...[详细]
李以达(1924.4~1998.5) 字伯群,又名李博,夏津县南城镇乔官屯人,博士,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内蒙古大学教授,生命科学院名誉院长,内蒙古自治区科协名誉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会员、研究员,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78年4月受到全国科学大会表彰奖励。1986年被内蒙古自...[详细]
李愚(?~935)字子晦,五代南唐时渤海无棣(今山东庆云)人。少时聪慧异常,勤奋苦学,通读经史。因仰慕齐国宰相晏婴犯言直谏的为人,初名晏平。李愚为人谨慎寡言,史书记载“非礼不言,行不苟且”。李愚崇尚古文,文章有韩愈、柳宗元之风格。《旧五代史》67卷有传。 唐昭宗景福年间,李愚代理安陵县(即今...[详细]
鲁夫(1918-1947),原名张连亭,1918年生于山东省夏津县张营村一个贫农家庭,自幼丧母,靠伯父扶养成人。高小毕业后,考入县简易师范读书。"七七"事变后,积极投入学生抗日救国运动,多次参加-、-、卧轨、-等活动,遭国民党政府通缉。1938年到延安抗大学习。1940年到陕甘宁边区某区任民政助...[详细]
罗止园(1879~1953)名文杰,字亦才,号未若,晚号止园,德州城内大营街(今进步街)人。生于书香门第、中医世家。自幼学习刻苦,博览群书,尤以医学、绘画有特嗜。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举秀才,名列第一。1907年任北洋陆军第五镇军医官。1909年(清宣统元年)考入山东省法官养成所,毕业后历...[详细]
卢青云(1919.2~1998.6),原名卢俊桥,男,汉族,银城街道四联村人。1936年考入临清简易师范学校,“七七”事变后,辍学归乡抗日。在中共鲁西北特委领导下,参加夏津抗日动委会,组织抗日救国会,发动农民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12月夏津沦陷,遂回乡下开展地下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壮大抗日...[详细]
鲁秋,山东禹城人,原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农村金融》杂志美编、吉林省农业银行宣传部副部长、国家二级美术师、高级记者。现系文化部诗酒文化协会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秦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美协吉林分会会员、韩国国际美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支会会长。 ...[详细]
马凌云男,1950年出生,山东齐河人。毕业于德州师专艺术系。现为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河务局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民俗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画圣吴道子研究会理事、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画师、山东省书画学会理事等。数年来坚持国画创作,重传统,师造化。主攻山水,兼画人物、花卉,尤喜壮丹,擅长小写意,并取得一定成绩...[详细]
马龙潭(1857~1940)字腾溪,清末民初庆云县中马村人,奉系将领。马龙潭少时风流倜傥、文武通达、才华过人,爱好书法,喜欢骑射。 父亲马奇峰于同治六年(1867年)被封为振威将军,哥哥马龙文于同治七年(1868年)镇压农民起义军捻军时战死,清廷恤荫马家子孙世袭云骑尉。光绪三年(1877年)...[详细]
滕茂训(1937.11~2006.11),男,汉族,夏津县田庄乡西滕村人,1956年毕业于德州农校,同年参加工作,1982年晋升为农艺师。历任农业技术员、农技站站长、农业局副局长、局长、新盛店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县科协主任等职务。其为人性情豪放,聪颖好学,毕生从事棉花的栽培管理研究。工作勤奋不辞劳...[详细]
马友德男,1930年1月生,山东齐河人。中共党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二胡学会顾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荣誉理事、胡琴专业委员会顾问。著名二胡教育家、演奏家。培养了一大批二胡演奏家和专业管理人才,1991年获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1993年获国家高等教育事业有突出...[详细]
马于飞(1958~2008.10),原名马启星,男,汉族,夏津县东李官屯镇张法寺村人。中学毕业后,入北京军区秦皇岛52977部队服役6年,转业后在北京文化界从事采访和编撰工作。期间,主编了《厨师周刊》、《饭店与厨师》、《今日影视人》等数10种报刊。20世纪末,马于飞涉足影视界,因形象与一代伟人毛...[详细]
孟宪法(1929~1992),男,汉族,夏津县银城街道南关村人。中共党员,曾供职于县文化馆。为人温良谦恭,平素寡言,不善辞令。做事勤谨,不惜心力。曾师从本县画师李荣清习画,后又入著名山水画家黑伯龙门墙,对恩师之德艺,心追手摩,颇得真传,而自成格调。师徒多所合作,曾画四尺整张“开山造田图”,层峦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