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贵卿,元代福安县上二十九都东山(今甘棠镇东山村)人。生年不详。 元顺帝后期,政治腐败,民族压迫和经济剥削日益加剧。全国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至正十年(1350年),浙江红巾军方国珍部屯兵福安发动农民起义,尔后进攻大小员当(在今福鼎境内),在水澳大败元军。至正十二年(1352年),红巾...[详细]
甘清英,号静英,笔名岂敢,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生于屏南县漈下村。他学历不高,但治学勤勉,学识渊博。连续从事教育工作45年,其中有35年在古田任教。50年代被评为中学三级教师。 清英少年读过私塾,民国12年(1923年)就读于古田超古初级中学,因家境困难,一年后辍学。民国13~17年初,...[详细]
高敏,民国7年(1918年)出生于福安下白石。15岁入福安湖山小学就读。上初中时因父负债而辍学,旋进黄岐小学任教。 民国22年,福安正处于革命0。高敏遵照中共安德县委书记阮英平的指示,到福安下南区赤卫队从事宣传工作。不久后,国民党军队对福安苏区进行大规模“围剿”,高敏遂往福州隐蔽,后又至宁德...[详细]
郭公木(1891~1969年),又名郭梦熊,字卓如,乳名以焯。清光绪十七年(1891)十月生于斜滩镇的一个书香世家。早年就读于福安三中及省法政学校。民国6年(1917)留日,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律专科,获学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福建法政学校教员、省立第三中学校长。与当代名流陈绍珊、卢雁洲、高登...[详细]
郭廉,原名树干,民国4年(1915年)12月生在福安城内小西门农家。少时敏而好学,幽默风趣,爱好文艺,擅长绘画。民国21年,就读于福安扆山中学,受新思想的影响和教师郑眠石(楚云)的启迪培养,参加“反帝大同盟”。次年加入“共青团”。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工作出色,深受同学和教师的称赞。民国23年春...[详细]
郭梁(1894~1936年),乳名杏春,字剑狂。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生于福安县城山门下(今莲池街)孝廉第。父郭兆禄,进士出身,曾任兴化府教谕,擅长书法,以左手挥毫,字迹方正遒劲。郭梁幼承家训,善书法,喜绘画,少年时随父到兴化就读于兴化第十中学,并从名画家朱铎学画,画技大进。 民国2年(...[详细]
郭丽琼(1973~1990年),女,溪南公社甘棠大队(今溪南镇甘棠村)人,1973年2月25日生。1982年,在甘棠小学加入少先队,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做好事和“为灾区人民送温暖”活动,受到学校表扬。 1987年7月,小学毕业后,辍学在家劳动,参加夜校学习,向往雷锋的先进事迹,常对弟妹说:“要...[详细]
郭文焕(1900~1941年),原名培文,化名郭克、李宣南、独流、郭步青,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生于福安城关南湖。 郭文焕沉静好学,业余学电工。民国11年(1922年)福安开办第一家火力发电厂时,他毛遂自荐当技师,边干边学,终于发电成功,县城第一次有了电灯。他曾自筹资金在家里试行手工织...[详细]
郭文周,字景复,号东山,福安县城鹿斗(福安城区)人,明正德七年(1512年)四月生。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及第,授官中书舍人。不久,任云南道监察御史,他负责监征芦沟桥赋税时,能为民请命,取消加征税银的旧规矩,建立御史台,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负责检视、烙印南北太仆寺所豢养的官马。照南...[详细]
郭赞夏,字叔华,晚号惺庵居士,生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福安城关(今南湖街)人。父干丞(作桢),清代贡生。赞夏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前辈熏陶,早年就考中秀才。 民国初,毕业于福建省法政学堂自治科,历任福安县自治讲习所讲师、扆山中学教员。他致力于书法、篆刻,兼长绘画。 民国初年,他的...[详细]
韩信同(生卒年月不详)字伯循,号古遗,又号中村,五都中村涵头人。 元初,陈普讲学于石堂山。信同与其友杨琬等执弟子礼受业其门。在陈普指授下,信同对宋代濂学、洛学、关学、闽学诸典籍搜览殆遍,废寝忘食,悉心探究。在此基础上,他又对诸家经典著作重新整理。曾刊刻《落华藻》,贯通周(周敦颐)、程(...[详细]
何隽(1885~1952年),原名景常,字凤丹,斜滩镇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生。民国2年(1913)毕业于北京法政大学,民国5年毕业于司法讲习所。民国9年署京师地方审判厅推事,民国14年署北京高等审判厅推事,民国10年、民国18年分别在北京、天津获律师证书。民国19年在天津加入律师公会。 ...[详细]
何道武,又名何德诚,后垄村人。光绪二十年(1894)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0岁时,父亲逝世,第二年母亲又病故,孤苦伶仃,靠给人看牛、打短工过日子,受尽-。在困境中,磨练就倔强性格,拜师学拳术,练就一身武功。28岁回到家里务农劳动,深受国民党、地主的剥削压迫,他组织“法兵”进行反抗,遭到国民党镇压,...[详细]
黄钏(1510~1556年),字珍夫,号后谷,福安县阳头人,明正德五年(1510年)生。父绍,母李氏。黄钏自幼才识不凡,擅诗文,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中举,任浙江温州府丞,和县人监察御史郭文周友善时常诗文唱答。时东南沿海倭患频繁,温州首当其冲,黄钏亲督士兵修城墙,造战具,加强军备。温州吏民称...[详细]
黄安国,原名承藩,安东乡北壁(今北壁乡北壁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于名医世家。幼承家学,博览金、元、明、清诸家经典医著,精于治疗妇科、内科杂病,闻名福州、连江、长乐、罗源、三都一带,为省内名老中医。 他诊断用药,重视诊脉,对重病号常一日诊脉数次,观察变化,分析病机,审度预后。有...[详细]
黄垂明(1912~1992年)号阿伯,虎浿桥头人。出身贫苦家庭。 黄垂明幼务农,砍柴,放牛。16岁流浪福州出卖苦力,挖泥土、抬石头、拖板车、拉人力车谋生。民国22年(1933年),经黄垂旺介绍返回虎浿桥头参加贫农团,进行抗租、抗粮、抗债、抗捐、抗税的“五抗”斗争。同年8月,在桥头交通站任交通...[详细]
黄丹岩(1897~1934年),讳丹山、曾名彦彰,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年)生于福鼎县秦屿屯头斗门村。幼入私塾,后人岚亭书院。民国7年(1918年)初,入福鼎县第一高等小学。翌年“五四”运动爆发,丹岩深受鼓舞,积极投身-。后考入福宁府(在霞浦县)私立汉英中学。民国12年辍学,回乡在后坪村任教。...[详细]
黄德清(1900~1991年)原名黄光烈,赤溪小坛人。 黄德清出生贫农家庭。7岁时,家庭贫困不堪,生父不得不将其母出典给黄田一户破落地主。黄德清随母入续,受尽欺凌。放牛、种田,干苦活。他不堪压迫,于18岁逃出地主家,当脚夫、打短工,四方飘泊。民国21年4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此间至民国25...[详细]
黄葆芳(1912~1989年),福安穆阳苏堤村人,民国元年(1912年)5月生。民国24年毕业于上海美专。留校任教期间深得刘海粟大师器重,并亲承王个移、诸问韵、诸乐等师长教诲。后又是吴昌硕的再传弟子,其绘画、题词、字体各方面都体现出很深的功力。 民国27年,葆芳定居新加坡,从50年代起,任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