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谦 [清][公元1856年-1919年]

  • 谢谦(1856~1919年),字柱卿,县城北街(今中乘街)人,清咸丰六年(1856年)出生,9岁时父母双亡。光绪十年(1884年),法军侵闽,谢谦渡台投效刘铭传戎幕,襄办霆庆等营文案,帮助整顿苏澳、福绥各营防务。同年八月,沪尾(今淡水)抗法大捷,因功被奏保从九品,后协办台北清赋总局、基隆官盐配运...[详细]

谢顺利 [公元1934年-1981年]

  • 谢顺利,古田旧城人,生于民国23年(1934年)6月。少年家贫,小学肄业,以制豆腐为生,后当店员。1954年为古田县邮电局炊事员,翌年11月转为正式工人,任半坑亭邮电营业处乡邮员,1959年为古田县邮电局送报员。 顺利从1959~1981年,一人负责古田县城区电报投送,长年累月坚守岗位,从不...[详细]

谢赞聚 [公元1896年-1975年]

  • 谢赞聚(1896~1975年)霍童洪口人。民国21年(1932年)2月参加民主革命,民国2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27年,闽东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国民党背信弃义,捕杀革命人士,破坏国共合作。党组织派谢赞聚去当“白皮红心”保长,表面替国民党当差,暗地里为共产党办事。谢赞聚当了保长,把甲长换...[详细]

谢郑银 [公元1913年-1936年]

  • 谢郑银,双城镇下溪坪人。民国2年(1913)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民国23年2月,在共产党员林爱的引导下,加入革命队伍,积极参加贫农团活动,开展抗租、抗捐、抗债、抗税、抗粮斗争。同年5月,任霞鼎泰县第一区(柘洋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和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斗争。10月4日,国民党军第78师攻占柘洋...[详细]

薛承健 [公元1921年-1961年]

  • 薛承健(1921~1961年),民国10年(1921年)生于屏南县双溪村,父亲是小学教员。 承健从小读书勤奋。民国25年,他以优秀成绩考入省立福州高级中学。抗战初期,学校内迁沙县,交通不便,家庭经济经常中断,他靠奖学金艰苦度日,但仍然勤勉学习。 民国29年,承健又以好成绩考入福建省立农学...[详细]

薛敬渊 [公元1890年-1966年]

  • 薛敬渊,字秉其,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二月出生于屏南县双溪镇一个贫困家庭。敬渊少年丧父,从祖父读书习文,好学上进,青年时期就以诗文见称。 民国初年,在新思潮影响下,为渴求新知识,敬渊筹借路费,跋山涉水到省城福州,进前清探花陈海梅倡办的福建经学会攻读法律,同时应海军上将、省长萨镇冰聘为家...[详细]

薛贻源 [公元1913年-1957年]

  • 薛贻源(1913~1957年),字渊如,民国2年(1913年)生于屏南县双溪村。民国21年从福州师范毕业后回乡任小学教员。民国2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 民国29年,贻源自北京师大毕业后,在中国地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参与汉中盆地地理的实地考察,参与编写《汉中盆地地理考察报告》,绘制有...[详细]

许少麟 [公元1901年-1966年]

  • 许少麟,又名锐谦,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福安穆阳。后迁居福安城关,祖上世代业医。少麟16岁秉承祖训始习中医。他聪颖好学,苦研历代医家名著,又善于总结实践经验,故医术上颇有造诣。后在福安城关“隆泰药店”坐堂行医,享有盛名。 1953年,少麟作为首批社会名医应聘到福安专区医院为中医师。...[详细]

徐式圭 [公元1892年-1963年]

  • 徐式圭,原名世特,字若璋,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于屏南县汾溪村。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考入福建全闽大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式圭就读于福建私立法政专科学校政治经济系。民国4年,毕业回乡。 民国6年,式圭在屏南县长桥天宝寺办私塾。因匪患,半年中辍。民国7年,屏南知事何树德组织...[详细]

许旺 [公元1903年-1937年]

  • 许旺(1903~1937年),乳名品旺,灵霍乡柏洋(今柏洋乡柏洋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自幼失怙,10岁给地主放牛,13岁学做木工,16岁出艺。 民国18年(1929年),中共闽东组织在福安溪柄、穆阳、溪北洋等地领导农民开展抗鸦片捐--,许旺在这一带做工,自发参加斗争。民国2...[详细]

许威 [公元1905年-1968年]

  • 许威(1905~1968年),又名齐会,南阳乡下洋仔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民国20年(1931)参加中共领导的地下工作,为秘密交通员。民国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东区的秘密交通工作。在他的引导下,兄弟许齐云、许齐纂相继走上革命道路,在东区的院洋、下洋仔、山坑、石鼓一带组织起一...[详细]

徐应拾 [公元1891年-1937年]

  • 徐应拾,纯池乡半村人,生于光绪十七年(1891),世代务农,家境贫穷。应拾自幼务农,小时读过一年私塾,年轻时苦练武功,为人敦厚正直,仗义勇为,富有正义感,曾为生活计,应聘当拳师开武馆。 民国20年(1931),应拾在寿宁结识了叶秀蕃,走上革命道路,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春,应拾受叶秀蕃、范...[详细]

徐援 [清][公元1625年-1703年]

  • 徐援,又名义援,号汉烈,后改名马援,纯池村人,明天启五年(1625)生。少负大志,性旷达,体强壮。家贫,早年跟随长辈往闽北、浙江等地谋生,从事打铁、烧炭,辛劳困苦,生活艰辛。时值清初,战事频繁,民不聊生,徐援毅然聚众举义,结寨为营,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人称马二爷。在浙江丽水、庆元一带劫富济贫,历十...[详细]

徐章弟 [公元1912年-1974年]

  • 徐章弟(1912~1974年),民国元年(1912年)出生于福安县溪潭乡凤凰坂村,原为渔民。 章弟13岁时双亲去世,随88岁的祖父下船捕鱼。他长年在海上生活,积累丰富的看天经验,被人称为气候“土专家”。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溪潭运输社政治社长。1958年,溪潭公社建立气象哨,章弟被...[详细]

颜阿兰 [公元1910年-1933年]

  • 颜阿兰(1910~1933年)大名敦愉,别名棠民,乳名阿兰。霍童镇人。 民国11年(1922年),颜阿兰入私塾读书。民国16年,就读于霍童民众夜校。经进步教师潘于光的启发,开始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革命道理。民国17年,离家赴福州,找到中共组织,结识马立峰、叶秀蕃,走上革命道路。 民国18年...[详细]

杨楫 [宋]

  • 杨楫(生卒年不详),字通老,长溪县潋村(今秦屿冷城)人。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中进士,与杨方、杨简同为朱熹高足,时号“三杨”。 杨楫平生清廉有守,刚正不阿。任莆田县尉时,闽帅程叔达“移县括逃田”,杨楫屡次上疏指责其过失,叔达表面信服而心不悦,俟杨秩满至其府告辞时,叔达怒曰:“尉格帅命乎?...[详细]

杨炳传 [公元1880年-1963年]

  • 杨炳传,别名全锐,字少山,洋庄村人,清光绪六年(1880)生。民国初,与郑丹诚等人自筹经费,倡办学校,五次跋涉宁德县,具文请求批准周墩办学。民国8年(1919),周墩创办宁德县立第三高等小学,丹诚任校长,炳传执后勤事务。民国23年,红军周墩-胜利后,地方绅士邀他参加 势力组织“善后整理委员会”,...[详细]

杨复 [明]

  • 杨复,字志仁,号信斋,宋长溪县西乡杨澳(今福安市甘棠镇杨岙)人。生年不明,少时聪敏嗜学,博闻强记。 庆元四年(1198年),朱熹应黄干、杨楫、林湜、杨复邀请,避难长溪,曾至上东庵讲学,一时学者云集。杨复热情接待朱熹,并与黄干(尚质)侍其左右。问难聆诲,得朱熹真传。庆元六年三月,朱熹病逝于建阳...[详细]

杨雅欣 [公元1915年-1944年]

  • 杨雅欣(1915~1944年),又名昌维,福鼎县贯岭茗洋半岭头村人,生于民国4年(1915年)7月16日。 雅欣少时聪敏,民国21年因家贫而辍学。翌年随父去福州当筑路工。后因时局动荡随父返乡。民国23年,开始与中共地下党员、表亲王老五(浙江南宋洋人)在鼎泰、鼎平边界进行秘密革命活动,参与组织...[详细]

杨鱼秉 [公元1904年-1960年]

  • 杨鱼秉,原名志坚,艺名半鲁,县城西郊罗公亭(今松城镇西关街)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生。 民国20年(1931年),他在县城创办同文印刷社,经营石印。民国27年,购置八开脚踩铅印机1台,首家经营铅印。民国33年,更名雨冰家庭工业社,兼营卷烟,所产松城牌香烟,销往台湾等地。 1954...[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