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宁德市> 福安人物

杨复

[明]

杨复为[明]

  杨复,字志仁,号信斋,宋长溪县西乡杨澳(今福安市甘棠镇杨岙)人。生年不明,少时聪敏嗜学,博闻强记。
  庆元四年(1198年),朱熹应黄干、杨楫、林湜、杨复邀请,避难长溪,曾至上东庵讲学,一时学者云集。杨复热情接待朱熹,并与黄干(尚质)侍其左右。问难聆诲,得朱熹真传。庆元六年三月,朱熹病逝于建阳考亭。杨复与黄干、刘子渊、陈日湖等人时常聚首,切磋义理,并各自招徒课艺,力倡朱熹之学。由是,形成朱子学派的一个重要支派,杨复著的《仪礼·旁通图》,既本朱熹仪礼学说,又有所创新。
  嘉定年间(1208~1224年),杨复门人礼部侍郎李骏、江西提刑郑逢辰为其表奏于朝,宁宗批曰:“尚有员,毋嫌仕进。”敕杨复为正奏状元,授文林郎。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真德秀出任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创贵德堂于三山郡学,延请杨复主持教务,闽士多诣其门。杨复殚精竭虑,陶冶后秀,名震一时,是年十月,杨复卒。真德秀捐俸派人为其建坟墓于宁德五都港尾圆明庄(今宁德市漳湾镇圆明寺)以葬。县人分别于明嘉靖、崇祯和清光绪年间,祀其于县治南重金山麓之乡贤祠、黄崎镇的兴文书院和甘棠南门的仰山书院。
  杨复以其精湛的理学造诣和培育后秀的精神,深受时人推重。真德秀赞之曰:“道宗圣贤,学冠古今。推明典礼会通之大,究极天地鬼神之精。虽未获身管枢要,而立言垂世,真足陶冶后学。”明宪宗朝刑部尚书林聪赞之曰:“析理入微,见道极高。儒绅推重,振古人豪。”
  杨复对朱熹著述及先秦古籍“劲特通敏,考索最精”。生前著有《祭礼》《仪礼图》各十四卷、《集注文公家礼》十卷、《〈家礼〉杂说附注》二卷,还有《〈大学〉〈中庸〉口义》、《〈论语〉问答》、《〈诗经〉杂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