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龙包凤 (约1538~1563)(约1540~1563) 包龙,又名鲍荣,包凤,又名鲍虎、鲍美。二人为同胞兄弟,四堡处仁乡(今洋背村)人。明嘉靖四十年(1561)在四堡揭竿举义之农民首领。据四堡《马氏族谱·狐塘公传》所载:“明嘉靖四十年,四方多‘盗’,同里人包龙、包虎亦揭竿为‘乱’,‘...[详细]
包识生(1874~1933年),字德逮,名一虚,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生于上杭胜运里(今庐丰畲族乡包屋村)名医世家。其父包育华为本县名医、兄弟究生、仰山、德崇均为行医为业。识生幼承家学,潜心钻研医学,尤其对张仲景所创六经辩证论治的理论研究较深。经过10年临床实践,深得医治伤寒等症的精髓,写成...[详细]
包树棠,字伯芾,号笠山,清光绪二十六年十月二十六日(1900年11月25日)生于上杭庐丰畲族乡丰济村。 幼年在村私塾启蒙,民国6年(1917年)8月考进县旧制中学,10年7月毕业,因家贫无力升学,曾执教于丘辉养正小学、庐丰联珠高等小学,15年2月考进广东省梅县嘉应大学就读半年,8月转入厦门大...[详细]
包育华,字桃初,清上杭胜运里(今庐丰畲族乡包屋村)人,生卒年不详。“性嗜学,精医理”,能文,工算,然无意仕途,不为名利所困。“能文不赴试,能算不经商,能医不标名”,惟存济世活人之心,究心医学,于“诊暇即阅医经,得要处辄自批解而长歌”,尝谓“医必宗《神农本草》、《黄帝内经》、扁鹊《难经》、《仲景全...[详细]
蔡梦说,字君弼,龙岩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生,隆庆元年(1567)举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升任监御史,先后巡按江南、广东。万历十七年后,以浙江副使的虚衔在家休养。万历三十五年后历任海南道副使兼学政、广东南韶道参政,后托病回乡,天启六年(1626)病逝,享年七十七岁...[详细]
蔡起八(1917~1946年) 蔡起八,漳平县新桥西埔大山村人。三岁丧父,全家靠寡母劳动维持生计。幼时得病,家贫无法医治,右手致残。7岁起凭单手跟着母亲劳动。10岁到山下西埔小学读书,早出晚归,往返三十余里。一年后辍学。此后劳动之余,勤奋自学。在村里塾师指点下,16岁已学会用左手写字,被称为...[详细]
曹菊如,原名淡初,红坊镇南阳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四月生。父早逝,8岁入学,15岁到河南睢县烟店当学徒,后又到江西赣州附近的塘江烟店当店员。在江西与邓子恢结交,读了《新青年》、《新潮》等进步书刊,萌发革命思想。民国11年(1922)春回岩,参加邓子恢等组织的“奇山书社”。积极为书社出版...[详细]
曹顺兰 (1907~1935.5) 曹顺兰,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出生于连城(原长汀)宣和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卖给城里吴姓富豪为婢,民国14年(1925)又被卖与坑子堡仓下门罗启胜为妻。 民国20年春,在县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长黄富群培养教育下,顺兰加入革命行列,被推举为文亨...[详细]
陈宝英(1900~1981年) 陈宝英,女,漳平县永福镇福里人。1900年出生,家庭贫苦,后嫁给后盂村宝山贫苦农民黄国堆为妻。 1934~1937年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宝山村为中共岩南漳县委和县军政委员会的后方秘密基地。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邓子恢、中共岩南漳县委书记兼县军政委员会主...[详细]
陈必亨,乳名佛养子,民国3年(1914年)生于上杭太拔乡彩霞村。父亲腾伟是私塾教员。全家4口,除靠其父低微收入外,主要靠耕种地主的土地维持生活。由于家境贫寒,只念两年私塾便辍学。 13岁时,被送到蓝溪圩上加工烟丝的“进利烟店”当学徒。民国19年春,报名参加共产党领导的蓝溪乡工会。在工会干部教...[详细]
陈朝攀(1909~1937年) 陈朝攀,漳平县中甲郭畲村(1942年划属龙岩)人。家贫穷,少年时期为地主雇工。1927年龙岩县共产党员张双铭到郭畲宣传革命道理,他接受教育后,同年加入青年团,任团支部书记;不久又加入共产党,成为中甲一带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1928年3月龙岩后田-后,在中...[详细]
程朝章,长汀濯田洋赤人。生于民国五年(1916)。他小时在家牧牛、打柴,仅念过一年私塾,13岁学做香。民国十九年(1930)七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翌年夏,在江西兴国高镇溪战斗中负伤。二十二年(1933年)任团部通讯员。 民国二十三年(1934)十月,程朝章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担...[详细]
程国才(1955~1984年) 程国才,1955年11月出生于漳平新桥上坂自然村一个贫农家里。念小学、中学时,他从老师们经常讲黄继光、罗盛教、雷锋等英雄事迹中,受到教育。1975年应征参军,在厦门守备区十四团二营五连,历任战士、卫生员、助理军医等职。 程国才在部队的教育下,树立了为人民服...[详细]
陈桂昌,曹溪乡中甲村人,民国9年(1920)3月生。民国23年参加地方游击队,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八团任侦察员、副班长。 民国27年在新四军军部教导营学习,毕业后在新四军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解放战争中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长。参加了孟良崮、淮海...[详细]
陈桂明,字金镛,清上杭太平里(今旧县乡)人。光绪年间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任北洋海军管带,后擢升游击。陈治军号令严明,训练有方,能体恤士卒,深得士兵拥戴,所领导的舰队作战勇猛,成为海军中的一支劲旅。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中日之战中,他率舰在鸭绿江与日舰作战,身先士卒,竭力督战。初曾...[详细]
陈国华(1904~1928年) 陈国华,又名朝全,漳平县中甲上郭畲村(1942年划属龙岩)人。他在龙岩溪南登高小学毕业后,考入省立龙岩第九中学读书,参加邓子恢、陈明等人发起组织的“奇山书社”和《岩声报》活动,思想进步。1924年(民国13年)他转学到厦门集美师范。时值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详细]
广州军区原顾问。 陈海涵是福建省上杭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宣传员、分队长、指导员、连长、中队长、营政委、大队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分区参谋长、旅参谋长、旅长、纵队副参谋长、军参谋长、西北军区空军参谋长、军事学院系...[详细]
陈剑 陈剑,籍贯及生卒年不详。唐大历四年(769)任汀州刺史。时汀州治于东坊口,因连年歉收,瘟疫流行,官吏和百姓纷纷请求迁址。于是,陈剑奏准迁州治于卧龙山下,背山面水,向阳开朗的白石村(今长汀县城)。迁州治后,陈剑倡导治理瘟疫,发展农业,并建立城池,以防外扰。从此,汀州日趋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详细]
陈锦辉,东肖镇后田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于雇农家庭。民国16年(1927),在郭滴人引导下,带头参加村秘密农会,领导农民开展“二五减租”斗争。同年冬加入共产党,为龙岩第一个农民党员。不久龙岩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后田村党支部成立,锦辉任书记。他遵照县委意旨,在后田成立青年国术馆,组织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