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肇河 (1878~1948) 黄肇河,字润轩,连城县庙前镇芷溪村人,清光绪四年(1878)出生于当地名门望族之家。幼读诗书,勤奋好学,酷爱书法,光绪二十六年中举人。民国初年曾任众议院议员,因目睹北洋政府官场腐败而辞退回家,并焚毁证件以示决裂,从此居家以书法自娱。由于其知识渊博,尤其是文...[详细]
华时中,字榕轩,清上杭白砂里(今蛟洋乡华家村)人。生卒年月不详。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中举,道光三年(1823年)登进士,任安徽太平知县,后任直隶晋州知州,以息民讼称著。太平县有一房产积案,历百余年未决。他在查清争议双方症结后,开庭判决:以房价银给原业主,双方心服口服。消息传开,前来请清积案...[详细]
华岩,原字德嵩,后改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白砂道人、离垢居士,清康熙二十一年十月初七日(1682年11月21日)生于上杭白砂里华家亭(今属蛟洋乡华家村)一农民家中。幼年曾上过蒙馆,不久因父逝辍学,乃往寓浙东族人开办的造纸作坊当学徒,常利用纸坊废纸自习绘画,渐谙画技。一天,在门外墙上画了只牛,适逢某...[详细]
华仰桥 (1901~1951) 华仰桥,连城县姑田镇中堡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12岁入纸寮为人佣工。16岁因干预一乡绅子弟恶行,被诬受罚而出走,投永安童庆高部下当兵,未两年便结伴携枪逃回姑田。 姑田镇是连城纸业主要基地之一,各商号为了保护商业往来的安全,联合筹款买枪1...[详细]
胡炽基(1911~1989年),永定人,出生于缅甸。民国12年(1923年)随父返乡,民国1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担任共青团永定县委书记。民国17年6月,参加“永定-”,在战斗中不幸被捕,经营救出狱。后经罗明介绍转共青团厦门市委,协助做工人、店员中的团员、青年工作。民国18年10月...[详细]
胡建杨(清光绪和民国年间人),下洋镇下赤坑人。家贫,清光绪年间到南洋谋生。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南洋同盟会派他回国参加革命。10月末,抵汕头,即与当地同盟会取得联系,投入革命工作。11月10日,潮汕光复,又与粤东的粤闽客籍革命志士一起,于13日光复了大埔县,...[详细]
胡文虎(1882~1954年),永定下洋中川村人,清光绪八年(1882年〕出生于缅甸仰光。10岁回中川读书,4年后返回仰光,在其父胡子钦开设的永安堂药行里一边学习经商,一边钻研医药典籍。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夏,父亲去世,文虎和胞弟文豹共同继承父业。为了谋求药业的革新与发展,文虎赴泰国、日本...[详细]
胡曰皆(1907~1961),下洋镇中川村人。生于马来亚吡叻州的华都牙也。周岁随父母回乡,8岁父亲去世,家境日益艰难,18岁重返马来亚谋生,先供职于怡保福锡矿公司,后任堂叔胡重益办的复万和锡矿公司经理,以勤俭精明深受器重。继而与重益合营复万和,又陆续自办复万生、复万利、复万昌、复万亿、复万丰、复...[详细]
胡兆祥(1901~1975),原名陶皆,下洋镇中川村人。青少年时代,就读于本村犹兴高等小学和广东大埔中学,以后毕业于上海政法大学。20年代末,曾任福建省东山县和华安县县长,有政声。卸任后赴南洋,深得“万金油大王”胡文虎之器重,出任马来亚槟城虎标永安堂经理。30年代初被派回国,接任汕头、福州虎标永...[详细]
胡子春(1860~1921),一名国廉,下洋镇中川村人。父母早丧,与祖母相依为命。十三岁,随乡人远渡马来亚谋生。先在吡叻当商店学徒,近十年,稍有积蓄,便在督亚冷买了一片矿山经营锡业。由于引进欧洲新技术,获利甚丰,业务日益兴旺,最后拥有矿业机构30余处,成为东南亚首屈一指的锡矿企业家,人称“锡矿大...[详细]
胡资周(1905~1963年),永定人。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永定中学,民国14年参与创办下洋公学,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7年参加永定-,-失败后-前往缅甸,继续参加当地革命。民国23年被英国殖民者当局驱逐出境。回国后,在汕头任《星华日报》社长。民国24年来厦门筹办《星光日报》。9月...[详细]
江德贤(1906~1930),化名杨柳青,原籍湖坑乡南溪村人。出生后被遗弃,由高头归侨江驾轩收养。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厦门中山中学。民国15年(1926年)冬,北伐军东路军克复漳州,任东路军政治部宣传干事。接着随军到福州,与刚参军的何正生(后来成为他的夫人)等组织福州市学生联合会,发动...[详细]
江董琴(1888~1933),原名栋卿,古竹乡高头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于漳州简易师范。因参加反清革命事泄,只身逃往南洋,在槟榔屿华侨殷商、同盟会负责人吴世荣处工作。次年,由吴世荣介绍加入同盟会,负责具体会务。其间得识孙中山和许多革命党人。民国6年(1917年)回国,在孙中山左右...[详细]
江桂华(1907~1931),古竹乡高头北山村人,农家子弟。就读于漳州第二师范时即受到同学罗扬才影响,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民国16年(1927年)毕业回高头,适值同乡、共产党人江德贤回乡建党,当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协助江德贤建立共青团和农协会等革命团体,还组建了高头农军连。冬,中共金丰区委成立...[详细]
江岩(1911~1970)原名能达,又名亚岩,古竹乡高头村人。幼年丧父,仅读三年小学就为人佣工,当学徒,备尝艰辛。民国16年(1927年)冬,江德贤等在高头建立中共支部,开展革命活动,江岩积极参加。民国18年5月红四军解放永定,高头成立乡苏维埃政府,他被选为土地委员。接着投入反“围剿”武装斗争。...[详细]
江庸,字翊云,晚号澹翁,祖籍长汀南岩丁屋岭,清光绪四年(1878)农历三月二十七日生于四川壁山。(其祖怀廷曾为壁山县令),他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清末历任学部普通司司员兼京师法政学堂教务长,修订法律馆纂修,法政学堂教习监督,大理院详谳处推事等职,武昌起义后,他随唐绍仪南下,与革命军进行“南北和谈...[详细]
姜子润(1896~1976),字泰煊,抚市乡鹊坪村人。早年就读于南京高等师范历史科,兼修中文、地理,以博闻强记、品行端方为师长同学所爱重。 民国12年(1923年)南京高师毕业后,连续执教于厦门集美师范、永定县立中学、浙江省立一中、五中、暨南大学历史系,杭州师范等校。抗战爆发,入湖南衡阳任省...[详细]
简祥明(1896~1934),原名集庆,又名祥云,坎市镇洪源村人。民国6年(1917年),毕业于福建省立第九中学,以后在洪源和培风的小学任教。 五四运动发生,他受新思潮激荡,与一批进步教师一起,为开展革命教育,在大排创办了同志学校。民国16年(1927)秋,又与革命青年林梅汀在同志学校的基础...[详细]
九一是临济宗僧,清江南人(顺治二年[1645年]置江南省,辖今江苏、安徽两省)。俗名及生卒年不详。曾习儒业,顺治九年到上杭县太平里(今珊瑚乡)圆通山。此山跨越杭、武两县界,山顶宽阔平坦。九一僧来此,创建宝殿、层楼,辟有四洲亭、洗月池、犁云亭、佛子水、冷石泉等名胜,还在山上垦田百余亩。经其苦心经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