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珏,字致刚,建安人。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进士,任安陆府教授,御史台主簿。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二月,金兵南侵,徽宗和钦宗被掳,康王赵构在济州起兵,自任兵马大元帅。郑珏耻于张邦昌作金人傀儡,以民族节气为重,毅然投身康王。不久,康王即帝位,称高宗,改元建炎,建立南宋政权,任郑珏为监...[详细]
郑世堂 政和县镇前镇下园村人,生于1950年12月。196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5月,郑世堂调镇前分法庭工作,1993年3月调任东平法庭庭长。他扎根山区,多办案办好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镇前法庭管辖镇前、杨源、澄源3个高山区特困乡镇的...[详细]
郑元桢,字翊周,南平县(今南平市)人,生于清光绪五年(1879)。其父以漆皮枕为业。元桢从小聪明好学,凝重寡言,五岁时读书一目成诵,受师器重。光绪二十二年入县学,旋受学于高师序东,学业猛进。光绪二十四年,步试补廪。光绪三十年恩科会试中进士,钦点兵部主事,后改授广东龙门知县。郑元桢任广东龙门县知县...[详细]
郑元路 原名包新路,外号麻子路(因脸麻而得名)。南平县(今南平市)塔前乡塔前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两岁丧父,母亲改嫁到西芹南洲村,遂改郑元路。从小顽劣好, ,好逸恶劳。12岁就号称“孩子王”,上山砍柴,强迫别人抬他上山,待人砍好柴,又强迫凑搭一担给他。 郑元路17岁当起...[详细]
郑贞,字雅轩,建瓯县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三月生。幼随父习武,清末任骑尉,平时设塾教授武艺,以后担任过建瓯乡村师范武术教员。 民国元年(1912)任保甲局长,接受同盟会员朱剑鸣等的策划,与延建邵警备司令徐镜清等一起响应起义,使建瓯兵不血刃宣告光复。 民国15年冬,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师...[详细]
真树华 浦城人,民国12年(1923年)生于福州。民国26年9月,就读浦城县立初级中学三年级,在闹市棋盘街办起壁报,名为“街头教室”,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在与友人信中,激励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用自己精力、知识,为被压迫的农民呼喊,为抗日救亡服务”。 民国27年8月,树华以优异成绩考入...[详细]
真宪时,字法侯,号存古,松溪县人,祖籍浦城,南宋理学家真德秀(②真德秀:浦城县人,宋庆元进士,人称“西山先生”,谥“文忠公”,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著有《大学衍义》《文章正宗》《读书记》等书。)五世孙。九世祖迁入松溪县祖墩乡坑口村定居。明万历卅二年(1604)中进士,为万历、天启两朝名臣。先后...[详细]
真尧恭 真尧恭,浦城富岭镇员盘村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生,家境清贫。10岁时,由西山祠租产补助,入县城明伦堂小学读书。高小毕业后,考进公费的福建陆军小学,3年后升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加入武昌起义行列。民国元年(1912)秋,就读于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次年,南下参加讨袁和护国 运动...[详细]
暨之骐字子隽。政和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举于乡,同治七年(1868年)住湖北河川县。清积狱、释滞囚,废除验勘夫价差礼一切陋规。县有富豪林某历贿县官,监拘仇人,之骐独不许。林某含恨,恰有过境委员马凤瑞0公费,之骐拒不给。林某就贿耸凤瑞收集之骐琐事禀控,使之骐撤任。之骐居官三年,妻子每以年...[详细]
衷志纯(约1898~约1949),字粹然,崇安县吴屯乡大浑村人。 民国7年(1918)夏,他在崇安县高等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福州省立第一中学,学业猛进,经常面聆崇安革命前辈潘谷公等人的教诲,初步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 民国8年“五四”运动浪潮席卷福州时,他和同学一起参加爱国反帝--。...[详细]
周常字仲修,浦城人。宋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著《礼檀弓义》,为王安石、吕惠卿所赞赏,补为国子直讲、太常博士。以养亲为由,求任扬州(今属江苏)教授,年未五十即致仕。后经御史中丞推荐,复起为太常博士,他又辞去。至元符(1098年)初,朝廷复申前命,入朝并兼崇政殿说书,后升为著作佐郎,上疏说寝陵...[详细]
周楚钦,又名周长禄、周宝辉,浦城城关人。民国7年(1918)生,8岁入小学,因家计艰难,民国22年赴杭州当制藤椅学徒,2年后,考入杭州光华中学。民国26年6月,考入浙赣铁路司炉学生训练班,只学习1个月,因抗日战争爆发,就分配到江西玉山机务段当司炉工人。民国28年秋,中共浙赣铁路工作委员会派共产党...[详细]
周绍高 周绍高,字子季,浦城城关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二月生。民国13年(1924)浦城中学毕业后,到上海闸北搪瓷厂当学徒。不久,转到海道测量局学习无线电收发技术,因成绩优异,到上海宝山县吴淞口海岸电台实习。民国16年,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交通处在上海创设无线电训练班,绍高被录取受训...[详细]
周武仲 字宪之,浦城人。生卒年不详。17岁补太学博士,宋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授黄都簿,后升监察御史。 宣和二年(1120年),淮南旱饥,周武仲奉旨察访赈济。有人劝他应谨慎其事,周武仲正色说:“吾敢趋时顾避,爱一御史轻两路生灵哉?”即晓谕监司州县问民疾苦,按照次序监赈。宿州(今安徽...[详细]
周一鹗(1904~1984年) 又名惠生,建阳崇雒乡后畲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小时寓居福州叔父家,入省立福高读书,学习勤奋,成绩优良。后考入国立北平(现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生物系。民国14年(1925年)毕业,转赴法国入波亚芝野大学深造。民国17年回国,先后在北平师范大学、北平...[详细]
周一凯(1919~1975年) 又名迪生,建阳崇雒乡后畲村人。其曾祖父做木材生意起家,祖父周延祚捐款得官。父亲周翰曾任福建省私立法政专科学校校长。 一凯少年时在福州读书。其胞兄一夔留学美国回来,在南京中央政治大学任教授,一凯到南京读中学,随兄生活。在中学读书期间,就在《大公报》上发表诗词...[详细]
周子庄(生卒年月不详),崇安县城关人。参加革命前任民国崇安县政府文书。民国16(1927)年3月,崇安县农民协会成立,他任农会秘书长。9月,与中共崇安特支书记、县农会顾问徐履峻一起到浦城岱后,秘密组建岱后办事处兼任秘书,11月专程到福州,以县农民协会的名义控告土豪万钟琪勾结官府,无理逮捕农会干部...[详细]
庄征(1918~1947年) 又名庆基,化名钱康、赵才凤。原籍福建莆田西天尾石盘村,民国7年(1918年)出生于建阳徐市乡。小学毕业后,考入建瓯培汉中学,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5年考入南平剑津中学,组织读书会、哲学研究会、话剧团,编印学生自治会会刊,宣传抗日救国。 民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