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南平市> 建瓯人物

郑珏

[宋]

郑珏为[宋]

  郑珏,字致刚,建安人。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进士,任安陆府教授,御史台主簿。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二月,金兵南侵,徽宗和钦宗被掳,康王赵构在济州起兵,自任兵马大元帅。郑珏耻于张邦昌作金人傀儡,以民族节气为重,毅然投身康王。不久,康王即帝位,称高宗,改元建炎,建立南宋政权,任郑珏为监察御史,升谏议大夫。珏建议高宗驻兵建康,凭籍长江天险以巩固边防。不料郑珏的奏章竟被当时专横弄权、恣意行事的宰相黄潜善、汪伯彦压置不报,而未及时防御,致使金人攻入泗州,高宗只好匆惶渡瓜州而转镇江。
  黄、汪2人的误国行为,引起众臣的怨愤,受中丞张激弹劾。高宗罢去他们相职为观文殿大学士,派潜善任江宁知府,伯彦任洪州知府。郑珏认为处理过宽,无以谢人怨,又上奏“潜善挟私情,废公道,招致敌兵倏至,老弱、官眷、居民,或死于兵或溺于水者,皆潜善之过。伯彦听从潜善,无措施,以致败事。今仍服美缺,何以释人怨。”类似奏章,先后3次,高宗才罢去潜善和伯彦的职务。
  郑珏因忠君爱国,处事公正果毅,为高宗信任。高宗初到杭州,郑珏就奏请选拔吴越贤俊士人,用以解决艰难。当金人焚烧扬州而未占驻时,郑珏又奏扬州为江淮要冲,请派大军镇守,以捍卫-淮东,这些奏请都为高宗采纳。
  建炎三年(1129),朝臣乱政,御营都统制苗傅、刘正彦废高宗为睿圣皇帝,请元祐皇太后听政。先是苗傅、刘正彦窃权杀戮无辜。郑珏上奏章请皇太后严厉指斥苗、刘2人不得借用军权干预朝政,籍以扼制其凶焰,并与吕颐浩、张浚商议率兵勤王。后又派谢向化装徒步到平江见张浚等人,传告城中情况,叫张浚严设兵备,持重缓进,使苗、刘自动遁走,无需惊动三宫。浚等同意,进兵吴江。苗、刘大惊,便叫太后诏旨以睿圣皇帝为皇太弟,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幼主为皇太侄,由太后临朝听政。郑珏当即上疏抗争,反对诏旨。他对苗、刘说:“若此,义民四起,太尉且灭族矣。”这项诏旨结果没有发表。太后任郑珏为端明殿学士,兼签书枢密院事,郑珏力谋反正。两天后,高宗复辟,张浚等率兵攻至城下,苗、刘败走。苗傅逃到建阳,刘正彦逃到浦城,最后都被追捕。高宗升郑珏签书枢密院事,特封郑珏为建安县开国男,食邑400户。
  郑珏疾恶歼邪,拨乱反正,安定南宋一代的偏安局面,辅政百日身亡,谥忠穆。郑珏死时,高宗极为哀悼,曾说:“朕丧元子,犹能自身排遗,于珏殆不能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