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科 [公元1928年-1970年]

  • 吴科(1928~1970年),又名吴登科,金山庵后人。幼年丧父,家庭贫穷,小学毕业便从事农业生产。 1949年9月南靖解放后,吴科积极参加乡政府工作,任过金山乡治安委员、乡长、团支部书记。195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乡党支部书记。8月间,庵后、水美民工在兴建石龟水圳、砌造涵洞时,突...[详细]

吴朴 [明][公元1500年-1570年]

  • 吴朴(约1500~1570年),字子华,又字华甫,初名雹,补邑诸生后更名朴。吴朴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性又善记,书过目辄不忘,“于天文、方域、黄石,莫不条析缕解”,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民间学者。 明嘉靖间,林希元(同安县人)从毛温伯征安南,聘请吴朴为参军。任中,吴朴积极为其出谋献策。安南既平,林希...[详细]

吴清培 [公元1901年-1936年]

  • 吴清培(1901年—1936年),又名钦培、玉清,漳州人。早年参与革命活动,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8年(1929年)在广西参加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卫生处长。民国22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七军团卫生部部长。民国23年改任红九军团卫生部长兼政治委员。同年随中央红军长征。在...[详细]

吴琴瑟

  • 吴琴瑟大溪乡山布村大片人,民国24年8月生。1959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学院养殖系。同年在水产部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任技术员。1965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科研先进分子称号。1973年在广东省湛江水产学院任教,1986年晋升副教授,1992年晋升教授,任养殖系主任多年,被吸收为亚洲水产学会会员...[详细]

吴沙 [清][公元1731年-1798年]

  • 吴沙(1731~1798年),漳浦县人(据台湾吴旺桔修的《吴氏家谱》载为西门外小山城大园头人)。生于雍正九年(1731年)。性好行侠仗义,年轻时不得志,到了壮年才想外出谋生。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当他42岁时,带着比他少20岁的妻子庄梳娘和3岁的儿子光裔,渡海到台湾。吴沙到台湾后,先...[详细]

吴世奇 [清][公元1840年-1909年]

  • 吴世奇(1840~1909年),一名寿徵,字悦卿,北关人。生于商人家庭,先辈早年便赴新加坡谋生。咸丰八年(1858年),清廷取消“禁海令”,允许中国公民自由出国,于是,吴世奇告别家乡,前往新加坡。他起初在英国人开设的锡矿当采矿工,后被提升为监工。他关心工人,与工人打成一片,管好矿场,使矿场增产增...[详细]

吴世荣

  • 吴世荣(1875~?),祖籍海澄县,出生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其父吴有才是当地著名富商,对公益事业慷慨解囊,在华侨社会颇著声誉。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孙中山先生第一次到槟榔屿时,吴世荣主动出面接待,并介绍当地爱国华侨黄金庆等同孙中山先生会晤,使孙得以在槟城立足并开展革命工作。次年,吴...[详细]

吴水澎

  • 吴水澎(1941~),梅洲人。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厦门大学会计系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厦门大学副校长兼总会计师。兼任中国会计教授协会副会长、中国教育会计学常务理事、11所高等院校的兼职教授等职务。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独著、主编、合编的专著、教材20余部,代表...[详细]

吴庭坚 [公元1893年-1943年]

  • 吴庭坚(1893~1943年),漳浦县石榴龙岭村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少年时曾读过二三年私塾,后因生活困难而辍学,帮助家里捡柴、放牛等。稍长,与两位兄长一起租种地主的田地或外出打短工。 民国17年(1928年)春,平和-后,龙岭小山城、大坪等村的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详细]

吴维扬 [公元1877年-1945年]

  • 吴维扬(1877~1945年),字松士,乳名遂兴,云霄城关人。性格耿直刚毅,开朗豪放。早年上过私塾,再学医,后从事航海,往返于厦门、宁波、福州一带。由于长期在东南沿海活动,接触新事物多,思想较为激进。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国同盟会在福州组织革命党人在仓山古榕书院成立福建第一个社团...[详细]

吴锡璋 [清][?-1778年]

  • 吴锡璋(?~1778年),靖城尚寨人,自幼习武,长大后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武艺高强。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考中武举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考中武科第一甲第一名,是漳州历史上此科唯一的高中者。被乾隆皇帝钦点为御前侍卫,晋封五品武德骑尉。乾隆皇帝还钦赐“御前侍卫府”和“七叶金绍”匾额悬挂在...[详细]

吴显 [明]

  • 吴显(嘉靖至万历间),字景猷,云霄城关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历官六安知州、刑部员外郎、江西佥事、广东副使。在六安时,荐修高邮宝应河堤,并植柳防护,保证邮道畅通,历时数载。其间朝廷方厉行驿禁,首辅张居正母过州治,动用驿夫800余名,显执法大加裁减,相府家奴入署责骂,并诱其登船叫女婢夺走州...[详细]

吴行敏 [公元1917年-1994年]

  • 吴行敏(1917~1994年),祖籍南靖县龙山涌北许溪,出生在印度尼西亚佛罗烈斯岛,民国15年(1926年)回到祖地南靖县龙山。 民国21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第十五军东征漳州途经南靖时,年仅十五岁的吴行敏带头报名参加红军,成为红十五军四十三师的一名小战士。同年5月底,随红军大部队胜利回...[详细]

吴秀峰 [公元1894年-1970年]

  • 吴秀峰(1894~1970年),云霄城关人。自幼博学强记,民国6年(191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先在鼓浪屿毓德女中任教,后应厦门华侨曾氏聘请,任侨立培英学校校长。任教期间,开始钻研医学,利用教务之余,浏览医书,对《金匮要略》等经典名著悉心研读。民国15年,辞职返云,从此潜心歧...[详细]

吴学濂 [公元1895年-1970年]

  • 吴学濂(1895~1970),原名穿濂,号淑周,大溪壶嗣村人。学濂的祖父吴福星,年青时只身南渡,侨居于泰国暹罗湾的北大年,初开采锡矿,尔后创办金利号,经营出入口货物,因经营有方,业务日臻发展,不少南渡谋生的平和同乡,大多依附其门下做事。北大年成了吴氏家族在泰国的发祥地。 学濂父乔株,有8子,...[详细]

吴勇泉 [公元1971年-1986年]

  • 吴勇泉(1971~1986年),漳浦县石榴山城村人。1971年出生,他从小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是老区人民的好后代。 1978年秋,吴勇泉进入山城小学读书,学校、家庭、社会良好的教育,象滴滴甘泉,不断地滋润着他的心田。他积极带头,争做好事,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和三好学生。 1986年...[详细]

吴永绥 [明][公元1408年-1482年]

  • 吴永绥(1408~1482年),字晚绍,云霄城关人,幼年家境中落,长大后帮助父亲经营,恢复家业,设家塾让族中和里中子弟就读。天顺五年(1461年)夏,云霄水灾,漂溺人畜,吴募船拯救并收埋死者。次年歉收,百姓生活困难,有的饥民计谋劫夺,吴亲自找巡抚反映情况发官仓赈济,自己也拿出稻谷赈贷。成化间(1...[详细]

吴与 [宋]

  • 吴与(生卒年未详),字可权,漳浦县人(居里未详),宋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初任四合县令,后改任余干县令,勤于政事,决讼明察,受到时人称赞。有一次,他谒见御史台的提刑使者燕若蒙,论刑狱之事侃侃直言,不曲意阿附。燕若蒙历声斥责:“你想仿效汉唐令吗”?吴与毫不屈从地回答:“我本来就想学,只遗憾没...[详细]

吴原 [明][公元1431年-1495年]

  • 吴原(1431~1495年),字道本,别号云坡居士,云霄城关人,明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 初授兵科给事中,上疏“正心、任贤、重爵赏、节用度、斥异端”五事,得到采纳。成化四年(1468年),与同官上“请溥恩惠广嗣续”疏,因触及后宫隐讳受谴责。成化十五年进都任给事中,时朝廷听信宦官集团,设...[详细]

吴玉德 [公元1900年-1985年]

  • 吴玉德(1900~1985年),字子美,龙山人。早年留学日本,攻读教育、英语,兼通日、法文。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成后回国,历任省立第八中学(漳州一中前身)校长、南平公立中学校长、私立厦门大同中学教员、龙溪县教育局长、省教育厅视导员、省立建瓯师范校长、省立龙岩高级中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