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甘树(1921年—1949年),漳州城区人。父亲是多年的老船民。他年少时进入漳州船民小学念书,认真学习,考核成绩均名列前茅。民国24年(1935年)毕业于船民小学。因家庭经济贫困,无法继续升学,从此一直跟着父亲跑水上运输。 1949年漳州解放,当时人民解放军乘胜准备解放厦门,黄甘树积极报名...[详细]
黄甘蔗(1889~1972),大坪溪边学(今下寨乡建设村)人,家贫,童年即给地主当佃工,年过“而立”仍孑然一身,无奈只得入赘和一农家女结婚,婚后生6子,因生活艰难先后卖掉4个儿子。因此,黄甘蔗极为痛恨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老财,而对劳苦群众,则极富同情心。抗日战争期间,广东潮汕地区受日寇烧杀掳掠,大...[详细]
黄郭光(1932年—1950年),漳州城区北京路人。他出身贫困,8岁进漳州渔头庙小学就读,小学毕业后升学于崇正中学。一学期后,因家庭困难,停学在家帮父亲做小贩生意。二年后又转学于龙溪县立中学学习。一学期后,再停学在家,不久到一家点心店做杂工。 1949年漳州解放,年底他积极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详细]
黄海涛霞寨乡西安村人,原名黄茅,民国27年7月生。1964年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9年晋升助理研究员,1983年任该所业务处处长。1986年评为高级工程师。参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运行轨道设计。并为研究和生产中国台式电子计算机做出贡献。曾参与的...[详细]
黄火赫(1893~1975),崎岭浮坪村人,家贫。 1926年,朱积垒回平和开展农运,黄火赫与同村农友黄辉文、黄水、黄结记等人带头参加农会。农会于1928年发展为工农革命军。同年3月,黄参与朱积垒领导的平和-,进攻县城东门。后因时局吃紧,出走石码,以工为生。5~6年后,黄返乡,仍以耕作为业,...[详细]
黄加法霞寨乡村东村人,1953年8月生。1974年6月起在32360部队政治部当摄影员,1978年3月在福州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当干事,任华艺出版社福州部、摄影记者。先后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近千幅新闻照片、艺术作品。其中《闽海印象》荣获中国第四届国际艺术作品展览银牌奖及《南方杯》全国彩色摄影大奖赛...[详细]
黄可润(?~1763年),字泽夫,龙溪县壶屿(今角美镇西边村)人,清乾隆四年(1739)进士。 先后在河北国都附近一带任职20年,每到一地,深入群众,“延问父老,悉其利病”。处事清正严谨,办事妥贴,每遇“大赈大役”,上级定要委他主持其事。 在无极5年间,可润关心人民疾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详细]
黄拢(1891年—1940年),法名延侯,龙溪县人。系漳州名药——片仔癀的主要传人,在该药延续、推广中做过重要贡献。他幼年拜漳州璞山岩寺僧修文为师。后随师学习并继承明朝宫廷传出的“八宝丹”秘方及制作技术。清末随师还俗,在漳州东门开设馨苑茶庄兼制“八宝丹”出售。此药对跌打损伤,消炎止痛有独特疗效,...[详细]
黄乾钟(1898~1942),生于高坑(今国强乡)霄岭内学村,幼时丧父母,因生活所迫,兄长将其卖给蔡田村黄镇为子。1936年,乾钟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中共地下党领导人卢炎在高坑片仔村开展工作。为壮大革命力量,乾钟在家办起地下兵工厂,制造0支援游击队。1939年11月,因反动分子告密,0和...[详细]
黄取(1799年—1861年),字取生,漳州旧桥南岸人。祖上世代冶铸为业,父黄太极经营“金宝兴”号鼎炉。黄太极去世后,他与哥哥黄三仍做铸工,但维持不了日食三餐,不得不向地主租地耕种。因家境贫困,他已成人但无法成家。后来村里有个庄氏寡妇和两个儿子,生活艰难,经村里好心人撮合,黄取和庄氏结合。一下子...[详细]
黄日纪(约1713年~?),字门庵,号荔奎崖,龙溪(今属龙海市)人。清乾隆六年(1741年)迁居厦门,乾隆十二年以生员出任“中书”,乾隆二十二年,升任兵部武选司主事。曾从沈归愚学诗。后归隐厦门,辟“榕林别墅”,邀集诗人文士赋诗题咏自娱。终生勤于诗文著述,成为当时厦门诗坛首屈一指的诗人。薛起凤等“...[详细]
黄士杰(1896~1958年),别号西山,和溪乐土人。自幼爱好美术,常仿描书本上的人物、山水、花鸟图像。民国3年(1914年)进入漳州省立第二师范就学,对绘画、音乐十分兴趣,作品名列学校同学前茅。 民国8年9月,黄士杰赴法勤工俭学,进入里昂大学专修美术,兼修音乐。民国13年毕业,获美术硕士学...[详细]
黄淑华(1968~1981年),女,漳浦六鳌龙美村人。1968年11月,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从小就受到家庭良好的教育。 1978年9月,黄淑华进入龙美小学读书。在学校中,教师教育她向雷锋学习,做个好学生。黄淑华记住老师的教导,平常不声不响地做好事,经常打扫教室和办公室,村舍邻里有什么困...[详细]
黄稷堂(1903年—1986年),号称湘桥老人,龙溪步文湘桥人。青年时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就学,得益于刘海粟、潘天寿等画坛大师的精心教导。在校期间,他勤奋学习,打下扎实的图画功底。毕业后努力追求自己独特艺术风格,将先辈们的绘画技艺与自己的艺术实践融为一体。擅长山水花鸟禽兽,偶尔也画人物。善左手作画...[详细]
黄天爵(1904~1982年),字真我,海澄县(今属龙海市)人。民国15年(1926年)厦门大学毕业。翌年应聘任菲律宾宿务中山学校校长。民国19~26年,历任中国国民党驻菲总支部常务委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总干事、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海外党务科科长。抗战爆发后,先后调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第六部、国民...[详细]
黄庭经(?~1928年),字景羲,习呼黄景,云霄溪口村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全闽师范学堂毕业,与陈嘉臧等在城关创办公立开智两等小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考职中选,任云霄厅去毒社长。 民国7年(1918年)9月,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入漳,为解决扩军军需粮饷,向各县摊派“义捐”,并发...[详细]
黄廷钧(1898~1930),又名铁台,大坪山美村人。父亲系晚清秀才,以行医和教书为业。廷钧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16年考进厦门集美学校,接近进步人士,受到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常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1919年9月,黄廷钧等5名平和籍青年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在周恩来...[详细]
黄位原名威,绰号“牛皮位”,清末同安县锦宅村(今属龙海县角美镇)人。以宰牛鞣皮为业,做贩运牛皮出口生意,为人刚烈、豪爽,好打不平,锄恶济弱,在穷苦百姓中威信很高。 黄得美(?~1858),又名德美,原籍龙溪县石美社,祖辈迁居同安锦宅,后又移居同安石兜(今属龙海)。其父黄光岩出身贫苦,早年离家...[详细]
黄卫世(1914~1986年),漳浦人。民国22年(1933年)入福州协和大学数理系,毕业后在福州协和高级农业职业学校任教。民国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南平县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民国30年8月,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至民国36年7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任城工部厦门市委委员。曾历任闽清天儒中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