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述,字仲常,别名柯世程,南安县人,生于宋天禧间(1017~1021)。父曾中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 皇祐中,柯述为泉州教授,嘉祐元年(1056)蔡襄知泉州,对柯述的文章特加赏识。嘉祐二年柯述登进士,初任赣县县尉,缉盗办案,不遗余力。在此之前,赣县抓到盗贼每处死刑,柯述任职后,建议县令给退赃...[详细]
柯子鸿(1893~1937年),晋江人,以镶牙行医为业。五卅运动中与罗扬才一起举办工人俱乐部、夜校,组建工友联欢会,进行反帝宣传,发动码头工人-。民国15年(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厦门大中街党支部书记。同年4月,中共厦门干事会成立,任工运委员。常利用治病机会对工人进行宣传,动...[详细]
赖昆仑(1933~1976年),南安县仑苍镇丰富村人,民国22年(1933年)出生于贫苦的家庭。 解放后,他积极参加土改反霸斗争,在追捕逃犯中,被评为县治安模范。在建设鹰厦铁路中,荣获二等功。1958年参加清流县高坑伐木场林业建设,他42次被评为县、地、省先进生产者。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蓝飞鹤 (1901~1930) 蓝飞鹤,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5月14日出生于清贫的耕读家庭。原名福来,字一翀,畲族,涂寨镇新亭村人。父蓝丽生是个富有正义感的塾师,在晋江县河市乡山村执教。飞鹤4岁时随父同往,在贫困的山乡度过童年。民国8年(1919年)“五四”运动时,飞鹤正在集美学校...[详细]
李懋桧(1554~1624年),字克苍,号心湖。安溪县感化里(今湖头镇)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出生。万历四年(1576)举人,八年进士。初授六安知州。当地赋役混乱,原分上中下三等,有的家已破落,还纳上户赋额。懋桧亲自审核,把赋额均摊,只定一种等则,民困以苏,从此永定为法。又设置社仓、义田...[详细]
李恺,生卒年不详,字克谐,号抑斋,螺城镇西北街人。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举进士,历授广东番禺县令、礼部稽勋司主事、兵部车驾司郎、湖广按察副使。 李恺入仕期间,官场上下,苛民营私,贪墨成风。他曾愤愤斥责:“今之为吏者,小民事至,辄开私门,以求盈筐箧,斤斤求民过失,而诃及微细,或专意殿...[详细]
李爱黄,字翼天,号愚轩居士,安溪县湖头镇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出生在世家门第,其先祖李光地系清康熙理学名臣,功业冠一时,其父李敦复举孝廉方正,不求仕进,致力于课督后辈。爱黄自幼聪颖,3岁识字,6岁作文,13岁读完群经。参加童子试,成绩优异。三十一年,科举废,爱黄转学福州商业学校。目睹清廷腐...[详细]
梁后宙又名梁宙,别号梁其宇,南安县翔云乡人,清光绪十年(1884)生。幼年家贫未曾入学读书,然勤奋自学,不耻求师,初识文学,喜阅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自认为是平生最大的乐趣,并从中吸取营养,懂得做人的道理。 清光绪二十二年,后宙先后做过牛车生意,到新加坡马六甲车...[详细]
连家瑶 (1902~1980年) 连家瑶,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山腰乡坝头凤山村人。 民国5年(1916年)小学毕业,升入泉州中学,未及一个月因兄长病亡而辍学,在家帮理家务,坚持自学。民国10年,他和弟弟被北洋军阀士兵殴伤,遂激起他续学决心。同年秋,又到泉州中学就读,成绩优异...[详细]
廖俨,字端庄,民尊长官。原籍河南光州汝南,生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正月初二。乾符二年(875)榜眼及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点太子宾客兼国子监祭酒、御史中丞、上柱国。他为官清正,勤政爱民。因唐四镇节度使梁王朱温于天祐末(907)弑唐昭宗及哀帝,深为愤慨,遂于后梁开平三年(909)避乱入泉州,...[详细]
李传别,安溪县龙涓乡赤片村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出生,世代务农。约在二十七岁时结婚,生有三男,长金水,次家鹤,三锦鸡。传别壮年丧妻,生活拮据,带金水随友人东渡台湾淡水谋生,初摆小摊,经营小包装茶叶。经营有年,续娶台女谢淑敏。谢氏为人贤惠,且有文化,为传别的贤内助。他在台经营多年,生意难以发...[详细]
李纯青,乳名煊炉,笔名寒飞、吕煊、孔白之、杜微、何家通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生于安溪县龙涓乡。其祖、父皆从事茶叶生意,来往于安溪台湾间,后定居于台北大稻埕下奎府町。 纯青幼时在家念私塾。民国7年丧母。同年冬随父东渡,居台北。11年,因不愿做日本臣民,拒绝申办台籍,返回故里续学。13...[详细]
李大,安溪县兴一里上卿乡(今尚卿乡新楼村虎骑头)人,生于元至顺(1330~1332)年间。幼失怙,家境贫寒,母子相依为命,靠租种财主的田地度日。 李大天资聪颖,胆略过人。他挑租谷给财主,每被-,气恨难消。一天,财主的管家上门迫讨租谷,耀武扬威,如狼似虎。李大怒火中烧,压抑不住,打死管家,丢尸...[详细]
李法西(1916~1985年),泉州新门外浮桥街人,1916年8月在菲律宾马尼拉市出生。 民国26年(1937年),李法西从菲律宾回国,在安溪集美中学读书。时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第二年,考入中央大学,因战事交通断绝,改在厦门大学借读,获陈嘉庚甲等奖学金。民国28年,再...[详细]
李刚,原名敬文,宇瑞悌,民国3年(1914)生于南安诗山内益乡(今诗山镇红旗村)。其父李孔富是马来西亚华侨,母陈貌娘理家教养子女。父勤劳,母贤慧,李刚幼年时就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民国12年(1923),李刚就读于诗山进化一校(今燕山小学),学习勤奋,成绩优秀。毕业后,因贫穷无继续升学,在家...[详细]
李光缙(1549~1623年),字宗谦,号衷一,泉州涂门街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生。父亲李仁官任户部主事,去世时李光缙才4岁。 光缙19岁为诸生(官学弟子),拜著名学者、解元、会魁苏浚为师。 万历十三年(1585年),李光缙乡试第一。万历十四年,上京赴试落第,从此断绝仕进之念,...[详细]
李光坡,字耜卿,别号茂夫。生于清顺治八年(1651)。大学士光地的胞弟,童年即接受家学。受光地影响,光坡早期崇尚宋儒,还学习乡先正明蔡清著的《四书蒙引》、《易经蒙引》及林希元著的《易经存疑》等书。他资质并不聪敏,但勤苦攻读,终致烂熟。 光坡20岁为县书生,喜欢阅读秦、汉以上 书籍,依次钻研十...[详细]
李光前,原名李玉昆,南安县梅山芙蓉村人,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初入故乡私塾读书,10岁随父南渡新加坡,于英印学堂学英文、算术,后入养正学堂学中文。光绪三十四年回国,获得清政府公费,入南京暨南学堂。宣统三年(1911)升入北京清华高等学堂,嗣后转入唐山路矿专门学堂(交通大学前身)。因清政府...[详细]
李汉青,乳名岳,字俊谋,笔名俊林,东平乡太平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青时就学于福建法政专科学校,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以后担任上海《申报》、《新闻报》驻厦门特约访员,厦门《民钟报》和《江声报》总。20年代至30年代,还分别兼任厦门鼓浪屿华人议事会主席、鼓浪屿工部局董事会副董事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