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时作,字邺侯,号筠亭,建宁人。8岁即发愤读书。父死家贫,买不起书,便向亲友借,自己抄录。读《范文正公文集》,曾感慨地说:“读书人宜如是也!”清雍正四年(1726)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先后任成安、邢台知县,开州、沧州知州等职,居官清正。任成安知县时,成安清河村过去有片土地被漳水淹没,税银300余...[详细]
徐泰咸,字晓春,宁化县曹坊镇根竹村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月初一日生。其父徐国裕是个有名的武秀才,拥有土地500多亩、房屋20多间,生四子三女,泰咸居长。 泰咸9岁读书,16岁考入宁化县立云龙高等小学,成绩优异,提前半年毕业。随即考入海滨法政学校,旋转读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民国6年(1...[详细]
徐卫国(1959~1982年),出生于将乐,原籍浙江省衢州市安仁乡欧塘村,牺牲前系福建省池塘水力发电厂职工。 1975年7月,徐卫国于将乐一中高中毕业,到高唐公社会石大队耕山队插队劳动。1977年,加入共青团。1978年11月,他被招工进池塘水力发电厂,先后担任运行工、电焊工。他干一行,爱一...[详细]
徐中安,字居之,建宁城关人。医道高明,几次断人生死,一二年后果然应验。又精外科,一经诊治,便迅速痊愈。清康熙二十年(1681)前后,知县檀光熿家人皮肤溃烂,已奄奄一息,徐采用“金灯照眼”方,以药线燃灯,让患者注视。只3天,溃烂处便结痂,不久脱落康复。...[详细]
杨表正(约1520~约1590年),字本直,号西峰山人,又号巫峡主人。巫峡是他家乡贡川城南地名。 杨表正自述,他不关心功名利禄,专心音乐,勤学古琴,对琴学“苦志究心三十余年”,终于成为出类拔萃的古琴大师。有一知音行家盛赞杨表正的琴艺:“其音之清,如月之秋,如江之澄,如潭之寒,千里一碧,冷然内...[详细]
杨根荣(1907~1934年),将乐县水南人,出生佃农家庭。杨少年时,父亲早逝,家庭贫苦,从小勤劳朴实,17岁成为种田能手。他性格刚强,为人正直,热心助人,乡亲们称赞他是“好后生”。民国20年(1931年)6月,红军解放将乐,他告别守寡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报名参加红军游击队。 在游击队中,杨...[详细]
杨明达(1881~1930),泰宁县开善乡许坑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方十七岁便考取了秀才。杨明达虽然有了秀才的学衔,但不乐显达,常怀业医之念。光绪三十一年拜本乡布源名中医廖水根为师,潜心学医,日夜勤奋,博览历代名人医学著作,很快掌握了医学医药的丰富知识。三年学业期满,便在本地开设中医...[详细]
杨友梅(1878~1975年) 杨友梅,字开先,今联合乡联南村人。21岁时考取秀才,随后在乡设馆教书,业余研究中医,自学成才,行医乡里。他医病不计报酬,救急不畏路险,对病人极端负责任,且医术精湛,多能手到病除。民国24年(1935),辑《新民集》4卷,第一至第三卷为教化厚俗之谈,第四卷载救急...[详细]
杨志和(1908~1935),乳名狗子,泰宁城关人。他原籍长汀,其父杨官云由于在老家无立锥之地,且无法躲避苛捐杂税的压榨,于清朝末年逃到泰宁城关,栖身城隍庙,以帮人抬轿和卖柴为生。1913年,志和五岁时,他父亲在劳累和贫病交迫中死去,母亲把他十岁的姐姐杨桂珠卖给人做童养媳,才买下一口薄棺草草地将...[详细]
杨作源(1899~1937年) 杨作源,本县后楼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三月。 他于民国7年(1918)参加同乡人陈荣标匪股,过绿林生涯。民国14年前后,陈荣标率部众投靠北军周荫人。次年,北军败退,陈荣标部归附卢兴邦师,被编为一个团,杨作源在此团里历任排长、连长、营长,民国21年升任团长。...[详细]
严九岳(1574~1621年),字以赞,号海日,贡川人。少年勤学,精通经史。书写文章非常敏捷,一时成为众人之冠。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考中举人。万历三十五年考中进士。初任广西梧州推官,后代理知府。他对该州地方民情了解甚深,当他发现由于商税过重,束缚经济发展的情况后,即上疏说:梧州地处偏僻荒...[详细]
严正(1911~1951),字文祚,外号严瘌子,泰宁县新桥乡柞树下人。兄弟四人,严正排行第二。严正于民国17年(1928)毕业于泰宁县立杉阳初级中学。民国19年,在北乡民团余思聪部下任分队长,经常夜晚带领其小分队捕杀区、乡苏维埃干部、赤卫队员,民国22年6月间,有10多名红军到朱口买猪肉,住宿在...[详细]
叶荐(生卒年失详),字宋颖,福建建宁县人。进士出身,初任侯官(今闽侯)县丞。南宋绍兴中(1131~1162年)为福建帅府幕宾。绍兴十四年(1144年)调任罗源县令。绍兴十六年(1146年)主持白柯(今松山镇)海滩修筑海堤,围建白柯塘,垦为水田,民受其益,交口颂德。时有规定官获强盗至20多人者受赏...[详细]
叶奇官(1902~1975年) 叶奇官,小名怡顺弟,今闽侯县人。11岁时,加入福州闽剧“新赛乐”班,拜郑明泉为师,勤奋学艺。在郑老师的指点下,十六七岁时,成了班里的台柱,多次随班到南洋各地演出。他对武旦、小生、花旦等行当演得十分出色。在《八美楼》中扮演蒋云,在《安禄山造反》中扮演安禄山,在《...[详细]
应必达,建宁里心人。元至正十二年(1352),率众反抗地主阶级与元统治者残酷剥削和压迫,联合江西宜黄的余一、涂佑和新城的童违二支农民军,于是年四月攻克建宁县城。接着占领泰宁、邵武。一入邵武城,应就提出“摧富益贫”的口号,这个口号的提出,在福建,农民起义史上还是首次。(朱维干:《福建史稿》上册)“...[详细]
伊天佑,明代宁化城关人,生卒不详。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天佑以岁贡入京候选。当时严嵩当权,借故索贿,送银五百两者便可得官。曾有人向天佑授意,天佑坚决不干。幸好这年吏部李默担任主选官,秉公选拔人才。天佑应考中第四名,派往湖南省桃源县任知县。 桃源县庙宇遍布,群众迷信鬼神,该县久无城...[详细]
伊为则(1898~1930年),原名光仪,宁化人。少聪慧,有大志。民国3年(1914年)16岁毕业于县立云龙高等小学,饱学宿儒伊道觉、施焕唐均甚器重之。民国8年考入福建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法律本科肄业,翌年政府号召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为则应选,赴法考入巴黎大学,毕业后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旋赴德国考察,...[详细]
俞丰(1133~1210),字应南,建宁长吉人。幼小聪颖,记忆力强,可日记数千言。数次参加乡试都落选。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张孝祥看了俞的文章,甚为赞赏。南宋乾道二年(1166)考中进士。任建阳县尉时,原先惯例,捕获盗匪有赏。俞说:“捕盗,尉职也。若受赏,是利其为盗也。”于是革除了这一惯例。枢密刘珙知...[详细]
余清福(约1751~1810年) 余清福,今池田乡洋头村人。自幼酷爱戏曲,拜江西某艺人为师,学江西弋阳皮黄腔的大腔戏。学成后即在洋头村设馆组班教戏。有一次,余清福率其戏班往坂面古迹口附近乡村演出,过渡时翻船,戏班演员18人淹死。余只身脱险,无颜返乡,遂改拖阳尾(今池田乡南芹村)大腔戏班。因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