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良仲 [明]

  • 范良仲,元末明初建宁东乡人,聪明博学。元末战乱,遂弃儒从医。洪武四年(1371)游金陵,与宋濂交往很深。当时宫嫔患病,宋推荐范前往诊治,往往手到病除,得到明太祖赏识,钦授南京太医院提举司。不久范即辞职返回故里。 ...[详细]

范祥云 [公元1910年-1930年]

  • 范祥云,又名根发子,宣统二年(1910年)生于宁化城关。民国17年(1928年)在宁化云山小学毕业后考入长汀师范学校。在长汀读书时,教师黄亚光、阙宝兴(中共地下党员)在穷苦学生中秘密宣传革命,传阅进步书刊,祥云接受革命教育,进步很快,他对在长汀工作的同乡说:“要使国家富强,人民安乐,非实行革命主...[详细]

范友文 [宋][公元1907年-1949年]

  • 范友文(1907~1049),龙安乡陈坑村洋高人。世代务农,家境贫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过“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1946年,范友文在当地贫苦农民支持下,以合法斗争形式,击败了地霸走狗范栋材,当选为龙安保保长。嗣后,巧妙地抵制反动政府的抓丁、派款、征粮等暴行,保护了群众,而自己却多次被...[详细]

范子高 [唐][公元863年-?]

  • 范子高(863年~?) 范子高,讳仰,生于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其父范元超任当朝御史中丞。 范子高幼年聪颖,才智卓越,5岁能写字,7岁会咏诗,乡试榜首,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登丁未科进士第。授翰林院侍读学士,后升侍郎。由于任内政绩显著,受到皇室宠信,又系朝臣子弟,于昭宗景福二年...[详细]

冯义隆 [公元1909年-1986年]

  • 冯义隆,又名马生,字忠标,宁化县曹坊镇三黄村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十二月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幼年只读过一年私塾,19岁前为地主做长工,打短工。 民国17年(1928年),义隆参加曹坊进步学生廖毓经、刘家祥领导的革命斗争,前往根竹村打土豪劣绅徐泰定、徐国新,未遂外逃。民国18年6月,他加...[详细]

郭舒 [明]

  • 郭舒(生卒年未详),字端庄。明龙溪县人。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授职行人。为人廉介耿直,遵纪守法,他人不敢求以私事。 天顺五年(1461年),蜀王薨,奉命出使吊唁并谕祭,蜀国赠与金帛,郭舒遵照规定不受。天顺年间,广东右布政使张瑄率兵连破诸“贼”,郭舒奉命到广东慰劳。张瑄馈赠“丸药”50粒...[详细]

何笙 [公元1910年-1950年]

  • 何笙(1910~1950),本县芦岭朱坊人。十几岁就读于邵武汉美中学。抗日战争中曾到汉口接受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军训部战时干部训练团训练。后任过建阳县国民兵团团附,建宁县丰安乡乡长,县第二保安中队指导员等。建宁解放前夕,何与城内几位青年组织“青年联谊社”,参加迎接解放建宁的活动。1949年10月24...[详细]

何道旻 [明][公元1365年-1437年]

  • 何道旻(1365~1437),泰宁县城人,生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以闽中选贡第一名入国子监肄业。二十八年(1395)被任命为大理寺评事。时有强盗“大脚板”疑狱久不决,他顶住明太祖欲治以“受贿”罪的风险而终于白此冤狱。后升任京畿道监察御史,因论朝政得罪权臣,被降为...[详细]

何大鹏 [清]

  • 何大鹏,字起南,建宁珠坊人。生于明末-时期,幼未能入学。稍长,勤奋读书,凡经传子史,皆手不释卷,奇门、勾股、堪舆,亦杂学旁收。 康熙三年(1664),武弁杨某驻防建宁周坪,其部下到防区外骚扰。乡民忍无可忍,群起把他们驱逐出境。士兵回到驻地,极力编造谎言。杨为部下所激,怒不可遏,声言要血洗珠坊...[详细]

何觐光 [清]

  • 何觐光,字浣斋,建宁北乡珠溪坊人。年青时即立志从医,曾对人说:“吾不能为官以活人,当以医活人也。”凡病家求医,有求必应。即使半夜出诊,也未曾厌倦。曾说:“余自五十后,医术疑有神助,故活人辄效。”节俭而不吝啬,亲戚朋友借贷,即使明知其无偿还能力,也决不拒绝。乾隆三十年(1765)米价暴涨,渠村墟场...[详细]

洪基 [公元1908年-1934年]

  • 洪基 (1908~1934年) 原名洪荣机,字建材。沙县夏茂镇人。毕业于县立茂溪小学,后任小学教员。民国18年(1929年)前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隶属中共沙县特别支部。民国20年初在大布村大刀会中开展宣传工作,同年7月3日率领大布村大刀会攻打驻在夏茂基督教堂的卢兴邦驻军。民国22年8月,中...[详细]

洪钟元 [公元1892年-1951年]

  • 洪钟元(1892~1951年) 洪钟元,字乾若,清光绪十八年生,今溪尾乡高山村人,后迁住城关镇。尤溪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毕业,私立马江船政学校肄业。民国12年(1923)为东路讨贼军留闽第一师师长卢兴邦录用,先后任师司令部书记官、闽北各属绥靖委员公署秘书长、南平县县长、卢部驻福建省城办事处主任...[详细]

黄琛 [元]

  • 黄琛(生卒不详),字廷献,号简庵,为黄伯固七世孙,将乐县人。明正统四年(1439年)中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右侍郎和江西左布政使等职。他任户部主事时,到江苏、上海一带征收和存贮公粮,很有声誉。任户部郎中时,他奉诏到淮北赈灾,救济数以万计灾民。任江西参政、左辖时,繁杂纷乱的公务经过他手...[详细]

黄锷 [清]

  • 黄锷(生卒不详),字剑友,将乐县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中举,授四川省双流县知县。当时,该县农田大多缺水,一遇干旱,田地龟裂,收成无望。黄上任后,筹划兴建蓄水、排灌工程,使不少农田有水灌溉。他振兴人文,整肃社会风气,捐修义学堂,修纂县志。他亲自纂写劝戒12条,说理明晰,语气恳切,淳淳如告...[详细]

黄伯固 [宋]

  • 黄伯固(生卒不详),字德常,将乐县人,宋绍熙中荐任建昌尉。绍熙四年(1193年)为特奏名进士。他对经史研究较深,学识广博且颇有主见,为人严义利、重然诺。嘉定二年(1209年),被授奉议郎、瑞州上高县知县。在任中,他判案清明,抑强扶弱,打击当地“奸豪”气焰。他整顿赋税,改变县衙财政亏空状况,调任时...[详细]

黄承衍 [公元1914年-1984年]

  • 黄承衍,原名火根,民国3年(1914年)7月出生于宁化县淮土乡沙灯下村。11~16岁替地主放牛、当长工,后又学打铁两年。 民国20年11月,黄承衍参加淮土游击队,同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游击队编入红军二十二师,他当师部通信员,身经反“围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开始后,黄承衍...[详细]

黄尔康 [公元1880年-1943年]

  • 黄尔康黄颂慈 (1880~1943年)(1909~1976年) 黄尔康又名黄载禄。沙县城关兴义坊人。父为泥水匠,母为琅口茶行女工,因家境贫困,入果育义学就读。15岁在范瑞吉店当学徒。后相继与人合办过塘栈、正茂泰南货店、正茂牲南货店。民国16年(1927年)独资办黄正茂京果店,除在福州霞浦...[详细]

黄复 [宋]

  • 黄复 字乾叟,沙县城关人。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赐进士出身,任山阳县县尉。因真德秀等人举荐,出任高邮军教授。后任兴化军兴化县知县,转任滁州通判。金兵南侵之时,他和滁州太守陈广同心协力,据城抵抗,陈镇守西门,黄镇守北门,用箭射死金兵数干人。后来,陈广不幸被乱炮击中,壮烈殉职。黄复统领滁州政...[详细]

黄可英 [公元1909年-1934年]

  • 黄可英(1909~1934)沙县夏茂镇人。中共党员。历任共青团福州市委领导,中共建瓯县委书记。 黄可英曾两度受中共福州市委的派遣,到建瓯加强党的领导工作。1932年7月,他再次到建瓯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以往仅开展城镇工作是不够的,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群众起来革命,建立革命武装,抵御...[详细]

黄木珠 [公元1913年-1934年]

  • 黄木珠(1913~1934),女,梅口乡黄家坊人。家境极端贫困,木珠八岁时,出于生活无奈,父母含着眼泪把她卖到廖源,换取了几斗米。随后黄木珠又从廖源转卖给梅口下街(今被湖水淹没)江秀锦的二儿江鸿标为童养媳。可是江家同样贫穷,兄弟又多,生活得不到温饱。但是,黄木珠忍受风霜,吃苦耐劳,年头到年尾,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