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钿,1938年生于福建省尤溪县坂面乡,家有父、母、兄共4人,靠父亲打短工维持生活。1941年4月,全家流落南平、顺昌一带,后在顺昌埔上乡万全坑定居,时有钿仅10岁。由于家境贫寒,度日艰难,他不得不沿街乞讨帮贴家人生活。 1949年,顺昌解放后,有钿一家分得土地,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他13...[详细]
陈渊 (1067~1145年) 字知默,初名渐,字几叟,沙县城关人。陈瓘侄儿。18岁时获乡试第一。26岁时投书从师杨龟山,深得赏识,后成为杨龟山的女婿。与乡人罗从彦为同窗好友,交往40余年。李纲谪居沙县时,相与唱和,交好至深。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陈渊因给事中廖刚,中书舍人胡寅...[详细]
陈远恩(1925~1975) 陈远恩,别名宁化佬,民国14年(1925)出生于清流县梦溪乡水东村,后搬迁到东华乡暖水村。1952年起,先后任沙芜乡水东村行政组长、互助组长、水东乡信用社会计、水东大队长、沙芜公社党委委员。1964年出席华东农业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同年被华东地区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详细]
陈源湛(约1550~1610年),字礼泉,安砂人。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考中举人,万历十四年出任广东和平县知县。他任职后,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兴办学校,做了不少“善政”。和平县岭岗山区有江月照、叶英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非常活跃,陈源湛诱骗起义军上当,“设计歼之”,残杀了很多人,把坚持多年的农...[详细]
陈志荣(1872~1939年) 陈志荣,今管前乡西溪口后溪人,自幼家贫失学务农。 民国15年(1926),后溪村一次洪灾后,陈志荣在水田间发现3株迟熟、穗长、颗粒饱满的水稻,与众不同,遂细收另藏留作种子。经过两年单播单植,精心培育,发现该稻种与当时良种“青水早”在同等条件下栽培,单产比“...[详细]
陈宗珪(1925~1948年),字炳炎,泰宁县杉城镇人,出生于福州。父陈承煜,民国初年曾任泰宁县视学兼劝学所所长、省咨议会议员。宗珪自幼勤读,小学毕业后,于民国26年(1937年)随父母回泰宁。民国27年入邵武初级中学,民国30年升入沙县省立福州高中。在学期间,宗珪勤奋学习,成绩优良。民国33年...[详细]
陈宗硅(1925~1948),字炳炎,泰宁县杉城镇人,出生于福州。父陈承煜,民国初年曾任泰宁县视学兼劝学所所长、省咨议会议员。宗硅自幼勤读,小学毕业后,于1937年随父母回泰宁。1938年入邵武初级中学,1941年升入沙县省立福州高中。在学期间,宗硅勤奋学习,成绩优良。1944年夏,宗硅以品学兼...[详细]
陈祖顼(1907~1976年) 陈祖顼原名时夏,字纯让,号绳武,今城关镇人,清光绪卅三年生。自幼勤奋好学,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学过泥水工,当过商店学徒。民国16年(1927)春,他在亲友的帮助下,到南平的闽北公立中学读书。民国21年高中师范科毕业,考入国立暨南大学教育系。毕业后,从事教育工...[详细]
慈航(1895~1954年),原名艾继荣,乳名六,法号慈航,建宁艾阳村人。6岁入私塾,13岁母丧辍学,14岁学裁缝。17岁丧父,18岁出家泰宁峨眉峰,拜自宗和尚为师。同年秋至江西九江能仁寺受比丘大戒后,遍游九华山、天台山、苏州、南京、扬州、厦门等地的大寺院,听教求学。曾两度闭关,6载阅藏。 ...[详细]
戴宗悫(1894~1978),字啸豪,别号彭,泰宁县城关胜利二街人。民国4年(1915),毕业于福建省立第六(邵武)中学。曾任泰宁县上青、炉峰等小学校长及泰宁县临时参议会议员等职。中年以后,兼职行医。从医四十多年,在县内遐迩闻名。 戴宗悫青壮年时期,有感于“疾者卧床,度刻如岁,一方济之,德踰...[详细]
邓城(约1507~1564年),字藩国,号寒松,约明正德二年(1507年)生。祖籍福建沙县,先祖在洪武初授安徽滁州(治所在今滁县)百户,历传二世,调福建泉州卫,入籍晋江县(治所今泉州市鲤城区)。 邓城状貌雄伟魁俊,青年时期曾参加明经考试,因言词质直,针砭时弊,不受考官赏识,转习弓马韬略,常奉...[详细]
邓德潜 (1887~1932年) 字醒素。沙县夏茂镇人。清光绪壬寅二十八年(1902年)14岁时考取举人。20岁时参加县知事考试,取为桂平县县丞,清光绪三十四年署广西容县知县,后改岑溪县知县。民国初一度代理沙县知县。民国2年(1913年)当选为福建省议会议员。民国3年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详细]
邓家梁(1912~1940),号邓山,参加革命后化名贡直,1912年2月27日出生在泰宁县城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生活俭朴,看不惯豪门富户的荒淫无道、欺压百姓的行为。由于勤奋好学,既上学又参加农事劳动,因此博得了亲友的喜欢与赞助,得以念完小学、初中。1926年10月,北伐军入泰,左派的国民党...[详细]
邓克谐,字仲孝,入闽邓氏第八世孙,生于宋乾德五年(967年)。邓克谐善读左氏春秋,少年时喜欢游名山大川,交结豪士。张齐贤与他交往密切,特推荐邓克谐为特奏名进士,任庐令。后迁任大理评事。李沆入相,十分器重克谐,荐他出任刑州长路、寻召签署院事。宋景德四年(1007年),邓克谐以光禄大夫进大司马、上柱...[详细]
邓顺田,二十二都(今三元区)人,隶民籍,明洪武年间,以从征功,授泉州为千户。数传至诚,由武进士起家,征倭寇有功,进至狼山总兵致仕。子铨武举千户;仲子钟武进士,江西黄合水守备。铨子薄,癸末武进士 ...[详细]
邓文铿(1360~1427年),字德声,三明市沙县(今三元区)岩前乡眉山村人。自幼勤奋好学,严肃认真,待人诚恳。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中举,翌年成为进士。 邓任广东茂名知县,因治绩显著,升任刑部主事,又升至佥都御史。后任武昌知府等职,转苑马寺卿。当时皇亲国戚有受贿者,众不敢言,他独劾之,...[详细]
邓文修(1645~1721年),字观城,沙县(今三元区)人,自幼聪颖,读书过目成诵,工古文词。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中举人,康熙十二年中韩菼榜进士。 邓文修性格恬淡,不乐仕进,授吏部主事未任。以亲老乞终养20多年,亲殁遂不仕。康熙四十年(1701年)他被沙县请去修县志,去取不苟。又同沙县...[详细]
董艮,字敦仁,号兼山,建宁蓝田排前(今溪口乡溪枫村)人。家清贫,小时在村里私塾上学,读书刻苦,未冠便入泮。后来授业于李绌斋,工诗与古文。清光绪八年(1882)中举人。二十四年(1898)以大挑二等授以教职,掌教建宁濉川书院达21年之久。常行善事,家境稍好后,常救济孤寡,族中有人因贫穷无法娶妻者,...[详细]
范毓桂(1878~1941),号秋帆,建宁县城关人。自幼随祖父范祖义在浙江官邸读书,童年入泮。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于全闽师范学堂,毕业后任建宁县高等小学堂教员。宣统元年(1909)举拔贡。毓桂善书法,行楷皆工。性豪放,嗜酒而少醉。民国3年(1914),应建宁县知事聘请,任总纂,编修《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