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 (1855~1895) 号翔光,十四都宝峰(今金沙乡宝峰村)人,少好学,聪敏过人。 清光绪五年(1879)以优等成绩毕业于福州马江船政前学堂。光绪六年,清政府派其出洋沲历。首先到美国,随后又到法国,进入法国军政大学留学。光绪十一年,以优等成绩毕业。次年回国,清廷命其负责建造福州...[详细]
黄庭翼 (1898~1987年) 字少梅,鼓楼区人。民国8年(1919年)毕业于天津新学书院,因年少体弱多病,遂潜心学医。民国15年,到北京向孟子英学针灸。民国17年末,由孟介绍到沈阳,向闻名辽、沈的针灸家夏净庭夫妇学习。两师授以世传浅针医术(即钅是针)及针灸医案。回福州后,以针灸专科行...[详细]
黄性贤(1910~1992年) 黄性贤,字心玄,又名敏武,别号轩,福州郊区鼓山镇前屿村人。其父黄昌澄是一个木匠,十分重视儿子的学业,因此早早地让性贤在私塾里读书,以后又送到“钟山小学”读新学。毕业后,性贤考入福州理工学校,攻读木科。但他十分喜欢武术,先拜谢宗祥拳师学习“白鹤拳”,后拜崇福寺陈...[详细]
黄英(1653~1728年),字挺通,号颖公,罗源县人。父早逝,事母孝。耿精忠叛清后,闽海一带尚未安定,英深谙水性,从军期间对恢复金门、厦门并澎湖36岛屡立战功,官授左都督,因其0在堂,不忍远离,致误行期。及陛见,康熙皇帝询其为何来迟,英以“恋恋0”如实相告,帝大喜,即委以左都督管江南漕标游击事...[详细]
黄倬云(1865~1950年),字汉卿,号梦周,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原姓卓名云,罗源县中房乡满盾村人,家贫,童年时被县城老童生黄书钦收为养子,改姓黄,更名倬云。 倬云入嗣后,随养父受启蒙教育数年,后在城关一家“元宝”店当学徒、店员。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参与岁考,名列武生员(...[详细]
黄瞻鳌(1851~1924年) 黄瞻鳌,字秀麒,号杭臣,官章祖荣,闽侯义序乡(今福州郊区盖山镇义序尚保村)人。 黄瞻鳌12岁时到福州南台塔仔兜林心斋的恒盛布店为学徒,18岁时提为副掌柜,22岁时为正掌柜。嗣后林心斋把布店全部盘给他,他改“恒盛布店”为“恒盛布行”,迁往上杭街,没过几年,生...[详细]
黄兆希(1928~1967年),曾名兆瑞,民国17年(1928年)1月出生罗源县起步乡。民国38年7月毕业于福州三一中学。求学期间接触进步书刊,积极参加罗源同学会主办的进步刊物——《弋林》活动,撰写文章抨击时弊,揭露国民党政府。 民国38年8月,解放军长江支队第4大队南下干部驻防三一中学,省...[详细]
黄正纲(1704~1774年),字会一,号梅亭,罗源县人。为人忠直厚道,夜间观书,有盗潜入其家,被获,乃里中人,遂予释放,且济以资本,终不泄其姓名。雍正四年(1726年),赈饥乡里。纲本文职生员,但按例应荫袭武职,历官至江南、浙江、广东提督。镇嘉兴时,奉命督运浙粮6万石,航海赴闽赈饥,至蒲门风浪...[详细]
胡伯香(1914~1937年) 胡伯香,又名胡中基,闽侯县洪山桥胡厝里(今福州郊区洪山镇洪山桥)人。 伯香小时在洪山桥街私立广益小学读书,后入“省立一中”就学,寄居在二姑母家。不久伯香不堪寄人篱下,退学回家,被聘任洪山自治镇筹备委员。但把持“自治镇”的是封建把头和奸商,伯香十分气愤。 ...[详细]
胡绍峄(1709~1798年),字定邹,号鲁山。连江县敖江乡儒洋村人,生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人朴实忠厚,青年入学后,屡试乡闱不第,仍耐守寒窗,励志攻读。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才中举人,翌年春考中进士,获甲榜第三名,成为连江历史上惟一的探花郎,那时他已是年过花甲的白头翁了。赴-宴...[详细]
江爱道(1902~1936年),又名江仁安,罗源县西兰乡下漈村人。民国23年(1934年)2月,任下漈乡苏维埃政府主席。8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攻打罗源县城时,江配合红军进行侦察敌情等工作。同年12月,国民党军队围剿闽东苏区,罗源苏区遭严重摧残,江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暂隐蔽福州等地寻找...[详细]
蒋斌(1890~1937) 蒋斌,屿头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出生。光绪三十四年毕业于烟台水师学堂驾驶班,派任“海容”号军舰三副。 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爆发,“海容”、“海琛”两舰相继赶到阳逻江面,准备参战。时海军官兵准备起义,“海容”舰大副饶涵昌、陈季良、三副郑畴刚、蒋斌...[详细]
江福官(1927~1994年),出生于连江县琯头镇水上村(今东升村)一个贫苦渔民之家。祖辈皆住“连家船”。父亲因饥饿早逝,福官与母亲栖身破船相依为命,长年漂泊闽江口,靠捕小鱼虾度生,尝尽人间辛酸。自幼性格坚强,憨厚朴实。民国35年(1946年)被抓去当壮丁,于半路跳崖逃脱回家,仍漂泊海上务渔。 ...[详细]
江继芸,字源选,号香山,海坛候均区(今平潭县潭城镇)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祖父江全韬,任福建水师提标参将。父江其祥,儒生。继芸少年爱习武艺,及壮加入清军水师。嘉庆十三年(1808年),继芸随海坛镇总兵孙大刚出洋征剿立功,获朝廷颁奖,升外委,后升海坛千总。 道光十九年(1839...[详细]
江平(1908~1933) 江平,原名许木香,又名江木煊,感恩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生。父以木匠为业,迁居福州津泰路。江平家境贫寒,小时就当木工学徒。民国10年(1921)考进私立福建政法学院附中,民国12年,被推为校学生会代表,带领学生-,被军阀政府逮捕,坐牢11个月。翌年,出...[详细]
蒋仁文 (约1875~1930年) 祖籍惠安县峰前乡(今崇武镇)。祖父光斗是当地著名石匠,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迁来福州,在南后街开小石铺,专事艺术石雕,取名蒋源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慈禧太后在颐和园举办全国工艺比赛,蒋仁文雕刻的镂花鼓椅和圆桌等作品参赛,轰动全国...[详细]
江涛(1911~1941年) 江涛,原名江依才,又名江依龙,号秋扬,闽侯县琅岐乡(今福州郊区琅岐镇上岐村)人。 江涛自幼丧父。母亲改嫁,堂伯父收养江涛。民国18年(1929年),江涛到福州横街马友猪血店当伙计,从而结识经常在店里用餐的叶飞、黄可飞等人。民国19年,经叶、黄介绍参加共青团,...[详细]
江文沛(1531~1583年) 江文沛,字良雨,号瞻明,闽县琅岐乡(今福州郊区琅岐镇上岐村)人。明嘉靖十年(1531年)生。 文沛少时读书于龙壑(天竺寺),推究子史百家文章,善诗,“琅琅若出金石”。隆庆五年(1571年),登进士第,拜大行人,奉命使楚府与营葬事。过3年升司副,又出使江右淮...[详细]
蒋一苇(1921~1993年),闽侯县(今福州市区)人。广西大学肄业。民国37年(1948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重庆《科学与生活》、《徬徨》杂志主编,中共重庆市委地下机关报《挺进报》,《挺进报》特支宣传委员,在-下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北京任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