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连江人物

江福官

[公元1927年-1994年]

江福官为[公元1927年-1994年]

  江福官(1927~1994年),出生于连江县琯头镇水上村(今东升村)一个贫苦渔民之家。祖辈皆住“连家船”。父亲因饥饿早逝,福官与母亲栖身破船相依为命,长年漂泊闽江口,靠捕小鱼虾度生,尝尽人间辛酸。自幼性格坚强,憨厚朴实。民国35年(1946年)被抓去当壮丁,于半路跳崖逃脱回家,仍漂泊海上务渔。
  新中国成立后,福官积极参加村里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被选为中共村支部书记、渔业高级生产合作社社长。当时全村130多户渔民,绝大部分是“连家船”,生产条件落后,全社折价财产总值不过15万元。为尽快改变贫穷面貌,福官全身心扑在社会主义集体事业上,倡议高级社定名“东升”,象征旭日东升,蒸蒸日上,并带领社员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动社员集资,并在国家支持下首造3对6艘30吨大围缯,开始冲出闽江闯大海,当年鱼产量1600吨,比解放初期增加5倍。福官和一班人继续扩大公共积累,不靠国家贷款,改善生产条件,从而获得连年增产增收。到1959年,全队大围缯发展到16对,年鱼产量跃至3300吨,社员户均收入1000元。收入增加后,开始筹划陆续安排渔民到陆上定居,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
  60年代后,福官带领一班人注重科学捕鱼,开发远洋渔业。1960年,东升是全县最早在大围缯上安装动力机械,后又配套起网机械、鱼群探测器及无线电通讯指挥系统,到1964年,全队17对大围缯全部实现机帆化,当年鱼产量突破5000吨,95%以上鱼货售给国家,从无卖过高价鱼。全队集体积累扩大到180万元,还创办一批队办企业、建设小学教学楼;社员户均收入4000元,绝大部分迁到陆上建房定居。东升成为福建渔业战线的一面旗帜,沿海一些渔业社队陆续到东升学习取经。福官等大队干部不但热情接待介绍,而且先后派出35名技术员,分别住在本县黄岐、龙海县石码、福鼎县水仙、浙江省洞头等渔区社队,传授捕捞技术;还在资金上给予支援。1960~1965年,东升大队支持穷队发展生产和创办琯头公益事业达340万元,对推动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文革”期间,东升一度被当作“富而变修”的典型,少数社员受“左”的影响,挑动瓜分集体积累,福官遭受不应有的批斗,但他仍坚持原则,团结多数干部群众,顶住压力,维护了集体经济,并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继续推向前进。到1985年福官退休时,东升拥有大机围缯30对,还新置钢质渔轮1艘,创办织网厂、机械厂、冷冻厂、渔业码头等企业和文化设施,集体资产1300多万元,成为闻名全省的“千万富翁”,为日后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福官担任东升主要领导整整30年,为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渔民生活竭心尽智,不遗余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很大贡献,个人从来不搞特殊,不多吃多占,廉洁奉公,率先垂范。陆上建渔民新村,先安排社员群众,后考虑自己;公务出差坚持坐硬席,不要卧铺;住普通房,不住高级间,因而深受群众拥戴和上级组织充分肯定。1956~1985年,东升先后被评为先进集体33次,其中,县21次,省10次,华东区和全国各1次。福官先后担任过琯头公社党委副书记和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不脱产),当选为县第一、五、八、九届人民代表、中共县委第四届委员、福建省政协委员、中共福建省第五届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退休后保持晚节,仍然关心集体,热心公益事业。因病于1994年逝世,终年67岁。
  
同年(公元192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