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幼弟(1941~1990年) 郭幼弟,女,福州市台江区人,民国30年(1941年)生于台江打索埕的贫民家庭里。幼弟9岁时,父亲被国民党台湾飞机炸死,家中留下母亲、幼弟及4个幼小弟妹,迫于生计,翌年,幼弟随母亲在打索埕替粪商倒马桶。 1958年,台江清洁管理所成立后,幼弟成为清洁管理所第...[详细]
郭则澐 (1882~1946年) 字蛰云、养云、养洪,号啸麓,别号孑庵,侯官人。生于浙江台山龙顾山试院。为礼部侍郎郭曾长子,“红学”家俞平伯胞姐夫。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授庶吉士、武英殿协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不久回国,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二...[详细]
郭曾炘 (1856~1928年) 字春榆,号匏庵,晚号遯雯,福庐山人。清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弟曾程、曾准均进士出身),改庶吉士,散馆以主事用,分礼部仪制司,参加修《会典》。光绪十七年(1891年),任本司主事,充军机章京,升员外郎、郎中。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升内阁侍读学士...[详细]
韩南耕(1913~1948年) 韩南耕,乳名薛金,笔名韩壁光、韩秀琦,闽侯县新店汤斜村(今福州郊区新店镇汤斜村)人。 民国16年韩南耕考入福州乡村师范学校。民国18年参加“革命互济会”,因阅读红色书刊,被学校开除。民国24年,经介绍到省农村金融救济处任合作指导员,仍组织读书小组,研究马列...[详细]
何刚德 (1855~约1936年) 字肖雅,号平斋,闽县人,家住朱紫坊。清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历任吏部主事,江西吉安、建昌、南昌知府。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任江苏苏州知府期间,组建 队伍,维护社会治安,成为中国 创始人。辛亥革命后,以前清遗老退隐。民国3年(1914年)3月...[详细]
何公敢 (1889~1977年) 名崧龄,笔名炳炎、一卒,侯官县人,家住朱紫坊。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东渡日本,先后就读于东京弘文中学、弘文学院。宣统二年(1910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回闽参加福州战役。福州光复后,任福建盐政处监督。民国元年(1912年)夏,任同盟...[详细]
何培訚(1903~1971) 何培訚,藤山(今仓山区)人,清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1903年)生。父天国经营茶业。培訚8岁入私塾,10岁转入益闻小学就读。13岁时父亲去世,因家贫辍学到花炮店当学徒。18岁以后他先后跟随黄联钊、刘友敬作茶叶经纪人。 培訚从民国13年(1924)起试制茶叶销售...[详细]
何遂 (1888~1968年) 字叙甫,祖籍福清县,生于侯官县。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入福建武备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任南京陆军第九镇排长。次年,考入河北保定陆军随营军官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后,任广西“督练公所”参谋处筹略科科长兼陆军干...[详细]
何友礼(1925~1948年) 何友礼,民国14年(1925年)旧历元月二十九日生于台江十木间角海关职员家庭。民国26年,他升入福州英华中学。翌年转学到上海。民国32年8月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春节回福州,结识在他家养病的中共地下党员林白,在林教育下,接受革命思想。民国33年,友礼转学到福建邵...[详细]
何友于(1927~1948年) 何友于,系友礼胞弟,生于民国16年1月。民国33年,在林白指导下,开始接触地下革命活动,常为中共地下组织传递革命书籍。同年秋,福州第二次沧陷,他转学到建瓯中学。是年,他由林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4年8月,友于考入福建邵武协和大学。同年底,他任中共闽江工委...[详细]
何玉瑛 (1757~1810年) 女,字梅邻。闽县人,家住城内。生于书香之家,性聪慧,习史,论史多有创解;善为诗、弈、画、音乐,尽皆精妙,吹洞箫尤佳。其诗“清婉不俗,咏史诸杂特识,寄托清远”。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六月病卒,著有《疏影轩诗集》2卷传世。...[详细]
何振岱 (1867~1952年) 字梅生,号心与、觉庐、悦明,晚年自号梅叟,侯官县人,故居在仙塔路。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三次考进士均落第。科举废止后,被江西布政使沈瑜庆聘为藩署文案。辛亥革命后,与陈衍同回福州。民国4年(1915年),受福建巡按使许世英聘请重修《西湖志》,任...[详细]
何治运 (1775~1821年) 字志贤,号支阝海,闽县人,家住西门迎仙门外。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乡试中举,为教谕。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冬,经陈若霖推荐,被阮元聘为《广东通志》总纂。治运著述很多,有《公羊精义》、《论语解诂》、《孟子通义》、《东越志》、《周书后定》、《太玄经补...[详细]
何祖焕(1912~1963) 何祖焕,又名何光耀,民国元年(1912)生于闽侯县(今福州市)。父何幼锷在福州一家医院当会计,有三子一女,祖焕排行第二。祖焕7岁入学,先后就读于福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福州三一中学。民国21年中学毕业,留在三一中学任教。翌年考入福州协和大学化学系,两年后考入上海圣...[详细]
洪深(1920~1984年),艺名洪细妹,闽侯县荆溪镇洽浦村人。10岁进入福州“赛天然”戏班,先习青衣,再学武生,后改学须生。先后师从著名闽剧花旦黄铭卿、闽剧名演员张水官。洪深苦练瓦罐吊嗓法,练就洪亮、悠扬的“金嗓子”,在演唱中善于博采众长,注重声、字、情和高、中、低音的和谐运用,创造出新的板式...[详细]
侯香岑 (1875~1951) 字璧谿,籍贯梅城。清光绪元年(1875)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自幼勤奋好学,9岁入私塾,23岁中秀才,写得一手好书法、秀文章。光绪三十年科举废,侯凭学渊源,励志行医济世,潜心钻研歧黄医术。 香岑早年与辛亥革命前辈黄乃裳乃师友关系。受其影响,同情并支持民主...[详细]
黄瑀(1106~1168) 黄瑀,字德藻,长乐青山下人,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生。少时刻苦为学,因家道贫寒,上街卖曲(酿酒、制面的发酵剂),也随带书籍抽空攻读。宋绍兴八年(1138)中进士,补饶州(今江西鄱江、信江一带)司户参军。提点铸钱官想卖掉铸币工人的余粮,从中牟利,黄瑀坚决不答应。...[详细]
黄葆钺(1880~1968) 黄葆钺,字蔼农,小名破钵,别号青山农,青山下村人,清光绪六年(1880)出生。葆钺小时体弱多病,8岁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依赖母亲抚养成人,青年时就读于全闽师范学堂,后入上海法政学堂,毕业后,目睹清政府吏治腐败,遂无心仕途,而对书法、碑刻、绘画等艺术感兴趣。他云游...[详细]
黄榦(1152~1221) 黄榦,字直卿,号勉斋,黄瑀第四子。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生。自幼聪颖,志趣广远。年十七,父殁。淳熙二年(1175),黄榦往见刘清之求学,清之奇其才,令从朱子授业。 淳熙三年春,黄榦拜朱熹为师,在崇安五夫里随朱熹苦读,常通宵达旦。他与朱熹高徒蔡元定、朱熹学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