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衮,明代弋阳举人。明正德八年(1513)任六安州知州。时河北农民起义军攻六安,百姓逃散。衮勤于安抚。又修学宫,葺州城。为人刚正不阿,遭诬陷去职。民众赴京保留,后迁和曲州知州。 ...[详细]
梁元贵(1894—1929),又名梁中如,化名土地。1927年秋,参加“学术研究会”,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白衣庵等地秘密开展革命工作,宣传革命道理。1928年1月29日,在六安南岳庙召开的党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六安县委(亦称霍山县委)常委。5月,兼白衣庵乡农民协会执委,曾去河西、独山等地做党的...[详细]
梁祖一,男,汉族,大专文化程度,安徽省六安人,现住陕西省咸阳市。他从1985年下海经商,创办经济实体,现任咸阳市彩虹商贸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先后任咸阳市渭城区政协委员、政协常委,咸阳市政协委员,2002年被咸阳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授予“咸阳市首届十大民营企业家”称号人物事迹在咸阳,提...[详细]
段立本(1789—1850),字培之,号蓼渔。1825年拔贡,后潜心诗词、传奇等创作。著作主要有《诗文稿》、《集唐句八百首》、《江东月传奇》。 ...[详细]
黎本清(?~1931),女,出身在舞旗河乡的一个地主家庭。在县立女子高小读书时,阅读了许多进步书籍,受进步教师的教导和影响,积极参加当时县城内发生的一系列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女高毕业后,她毅然决定同封建地主家庭决裂,向封建礼教挑战,经常秘密或公开地向妇女们讲革命道理,动员苦难姐妹们走出小家庭,...[详细]
李俊臣(1901~1965)流波人。1950年参加工作,1952年6月~1953年12月被选为金寨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驻会常委,1953~1958年任金寨县工商业联合会主任委员,后被推选为省工商业联合会执委,是县第一、二届人民委员会委员。 李俊臣16岁自营油炸、挂面、豆腐作坊,善于管理,重商业...[详细]
李茂明,(1898-1932),安徽霍山人。1927年与舒传贤、戴克隆、戴克杰等10余人在官冲结盟,10月参加旨在宣传马列主义的“学术研究会”。同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1930年3月任六霍暴-动总指挥特务队长,积极配合吴泽民,史淠东、余坤伯、陈光烈等领导的二区游击队、赤卫队开展活动,曾处决当地恶霸...[详细]
李梦樵(1907年~1986年),名钧节,南官亭人。1936年,李梦樵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先后在六安县中、省一临中、八临中、十二临中、六安高中等校任教;抗日战争间,创办私立广城中学;1954年调入安徽师范学院(今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任讲师,有“安徽平面几何王”之称,李梦樵文学造诣也深,著述中《...[详细]
李梦庚,李家圩恶霸地主,别名启印,霍邱马店乡人。7岁入私塾,16岁进阜阳青州中学,毕业后考入安徽法政大学,中隔二年,民国元年(1912)肄业回家。 民国16年至21年(1927—1932),李梦庚和李松泉联合他人组织一支1000余人的“铲共义勇军”,反抗红军。李梦庚任“铲共”团参谋长。他们四...[详细]
林友军(1916—?),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盆冲人。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作战参谋、股长、科长、副团长、支队长、团长、航空站长、校干部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师政治委员、地委书记、军区空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4次反围剿...[详细]
李晴峰(1874~1950),名晓山,号光国,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八月初四日出生在太平畈乡的一个农民家庭。6岁丧父后,家境十分贫困。他生性聪慧,渴求读书,受到本地一位塾师的怜悯,分文不取收为学生。他刻苦求学,奋发向上,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考中秀才。正准备赴省考贡时,适逢同盟会...[详细]
刘爔(约1840—1912),字仲咸,号芸生。1879年举人,历任湖南南山、汉寿、宜章、醴陵、慈利、嘉禾、湘潭等县知县,永顺府古丈坪同知。著有《退娱园诗》、《退余楼诗钞》。...[详细]
刘伯驹(1898—1930)字长钊,号骏捷,化名叶茂如、孟丹色,桃源河西石门人,幼年读私塾,后入黑石渡县第四高等小学,博学多能,晓音律、擅戏曲、精篆刻、工书画,正、草、隶、篆均道劲隽拨,所绘人物肖像情态逼真、栩栩如生。 1921年,刘伯驹考入芜湖省甲种农业学校蚕桑科,在校时受当时进步思想影响...[详细]
刘伯新(1913-1935),革命烈士。安徽六安人。女,为红4方面军31军军长余天云之妻。 1928年秘密参加农民协会、妇女会。1929年六霍起义胜利后,参加村、乡革命工作。在一次送信途中,被敌人打伤臂部,送入红军医院治疗。伤愈后被留在红军医院当护士。随军参加鄂豫皖苏区各次反“围剿”作战。1...[详细]
刘嘉德字瑞齐,霍邱潘集乡四刘郢人,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痒生。20余岁入陕甘督学吴大徵幕府,助理军政事务。 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四月,刘嘉德先后历任奇台县知事、吐鲁蕃英沙尔厅知、莎车、和阗直隶州事、焉耆知府。在任期间,他把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良作物品种传到边疆。在莎车...[详细]
刘时佑(1909~1930),字启民,化名史朗云,公元1909年(清宣统元年)出生在上土市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因家境贫寒,幼年在家放牛,乡邻和亲友看他生性聪颖,资助他上学读书。 小学毕业后,考取了庐州第六师范学校。在学校里,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1926年,经...[详细]
刘岱亭(1883~1947),又名裕晟,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出生在城关镇。清末毕业于安徽武备学堂,任陆军步队管带。辛亥革命后,先后任安徽督军府参谋、科长、执政府中将参议,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军参谋长,陆军第三军驻京办公处处长。抗战时期,任豫鄂皖苏党政分会少将专员,安徽省政府参议等职。任清军...[详细]
刘毅,(1906—1930)男,汉族,字连干,又名任夫。安徽霍山。1917年入黑石渡霍山县立第四高等小学读书。1923年入安庆安徽省立第一甲种农业学校(芜湖第二农校)学习。1925年回黑石渡第四高小任教。曾领导组织诸佛庵全区学校师生和市民举行--,声援“五卅”运动,砸烂诸佛庵街上专卖日货的广丰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