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六安人物

李晴峰

[公元1874年-1950年]

李晴峰为[公元1874年-1950年]

  李晴峰(1874~1950),名晓山,号光国,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八月初四日出生在太平畈乡的一个农民家庭。6岁丧父后,家境十分贫困。他生性聪慧,渴求读书,受到本地一位塾师的怜悯,分文不取收为学生。他刻苦求学,奋发向上,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考中秀才。正准备赴省考贡时,适逢同盟会兴起,遂放弃中举机会,秘密加入了同盟会,投入反清斗争。辛亥革命成功后,民国元年(1912年)当选霍山县临时议会议员。为适应新形势,他虽年近40,仍考取为培训行政官吏而创办的法政学校(初建时名江淮大学)政治科学习3年。毕业后,逢袁世凯窃国称帝,遂同沈子修等投入倒袁 运动,受到通缉。袁死后,因反袁有功,被民国政府任命为内务部主事。当时军阀掌权,京城形势严峻,他借口回乡省亲而离京。形势稍加稳定,各省重选众议院议员,晴锋先后当选后补议员、议员,他利用合法地位参加进步人士同主皖军阀的斗争,深感军阀祸皖,共和名存实亡,遂立志办学,走教育救国之路。先在家乡创办淠源学校,后同好友黄艮甫等在上上市创办狮山中学,并任董事长。安徽省第三甲种农业学校成立后,应沈子修校长之邀,任校总务主任兼教员。16年,为支援国民革命军北伐,同沈子修组织以“三农”师生为骨干的民军,并受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第一师第二旅第一团,他任上校团长,沈子修任党代表。在同军阀军队激战时,他们身先士卒,士气大振,-皆捷,蒋介石却下令退却,他愤而辞职。不久,应友人含山县长陈某之约,赴含山任第二科科长,陈某离职期间,代行县长职责。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鉴于北伐成果为蒋独占,他登报申明脱离国民党,回乡隐居,不问政事。抗日战争期间,曾出任县参议会议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拥护人民政府,1950年5月病故家中。

同年(公元187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