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山(1917~1980),长丰县岗集镇人,出身贫苦,8岁至10岁在家放牛,之后要饭度日,文盲。1934年元月,在广东省罗山镇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战士、新四军二师六旅、七师五团和华东三野部队的班、排、连长、营长、作战参谋、华东南京空-备营副营长、杭州航...[详细]
陶甲三(1874~1929),名存鼎,号铸九,今长丰县陶楼乡人。 陶甲三幼时就读私塾,后师从寿县三义集名儒杨传栋、杨庙前清邑庠生张兆生(陶甲三岳父),学习经、史、诗、赋等各3年,以文笔及品德出众而被同辈誉为寿东南名士。1900年在陶楼小南庄建草屋三间,以教书为生。 辛亥革命后倡导新学,陶...[详细]
陶珞依(原名苗洛依),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先后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内地女演员。 2006年,获得第56届世界小姐全国总决赛十佳 ;2007年,参加第五届CCTV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2010年,出演古装宫斗剧《美人心计》;同年与闫妮共同出演都市爱情励志剧《张小五的春天》;2...[详细]
田岷,出生于安徽合肥,影视女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 1989年,出演首部电视剧《鲁冰花》。1991年,参演情景喜剧《部的故事》,饰演李翠玲。1993年,凭借电影《带 的歌女》获得长影百花奖;同年主演电影《编外丈夫》,获得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1996年,主演电影《帝王道》。2001年...[详细]
童汉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合肥城内中-组织的创立者和领导人。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他两度战斗在合肥地区,因积劳成疾,于1943年8月病逝。汉璋一生追求真理,以身报国,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碧血丹心。 童汉璋,1897年出生于合肥东乡童小郢。1918年,就读于安徽法政专门学堂,受到新思想、...[详细]
童宜仙,1893年出生在合肥西乡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丈夫姓周.排行老三,人们都亲切地称呼她“周老三姐”。她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合肥西乡联络员、党支部书记,临时区委委员、中共合肥中心县委执委,妇女部长,中心县委书记等职。1941年牺牲,时任合肥西乡妇抗会主任。 ...[详细]
王宝霞(1920—1940),女,汉族,安徽省合肥人。 1920年,王宝霞出生在合肥一个封建豪门家庭。自幼忠厚老实,曾在合肥女子职业学校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合肥沦陷,为了不做-奴,王宝霞随祖母、父亲迁居六安。其父参加了省动委会工作。王宝霞与大姑王维芝、小姑王维兰(又名谢冰)、姐姐王宝云,共...[详细]
王广厚,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学家。南京大学教授。1939年11月生于安徽省肥西县。196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物理学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原子团簇物理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区分异同位素团...[详细]
王尚辰(1826—1902) ,安徽合肥人,字伯垣,一说字北垣,号谦斋。 后人多称其王谦斋,别号五峰、木鸡老人、遗园老人。 王谦斋是同治年间的贡生,官至翰林院典籍(晋五品官的虚衔)。著有《谦斋诗集》,诗作千首,另有《遗园诗余》一卷。为清末合肥诗坛之耆硕。 王尚辰,安徽合肥人,官翰林...[详细]
王诗槐,1957年11月27日生于安徽合肥。1981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内地男演员,任安徽省话剧团演员。1984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 1983年,出演电视剧《华罗庚》。1985年,主演根据曹禺著名话剧改编的同名电影《日出》。1987年,主演电影《午夜两点》。1993年,在影...[详细]
王思敬(1934.12.27- )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岩体力学专家。原籍安徽巢湖市人,出生于上海市。1963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学院,获副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致力于地质与工程、地质与力学相结合的研究,为开拓工程...[详细]
王雅捷,1979年9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舞蹈中专班以及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2003年出演赵本山执导的电视剧《马大帅》饰演玉芬 。2005年参演《马大帅3》饰演女一号玉芬 。2009年获得第21届“金星奖” 。2010年获得第4届“华鼎奖”电...[详细]
王揖唐(1877-1948) 说起抗日战争中的名将,合肥人里能列举出卫立煌等人,但也有一些合肥人在抗日战争中给老家丢了脸,这其中最“有名”的可能就数王揖唐了。“七七事变”后,王揖唐公开投敌,与-敏等人在北京饭店设立“政府筹备处”,积极筹划成立日伪政权,后又在汪精卫的伪中央政府担任要职。抗战胜...[详细]
王正国(1935.12.12- )野战外科专家。出生于福建漳州,祖籍安徽合肥。1956年毕业于沈阳中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员。1970年开始冲击伤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较系统阐明冲击波致伤机制和防治措施,达国际先进水平,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0年代末,开...[详细]
吴保初(1869—1913),字彦复,号君遂,晚号瘿公,庐江县沙湖山人。与陈三立、谭嗣同、丁惠康赞同维新,时人称为“清末四公子”。是淮军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之子。 光绪十年(1884),吴长庆患重病,保初驰往待疾,事闻于朝,特旨褒嘉,且授主事。服丧期满入都,分兵部学习。 光绪二十一年...[详细]
吴长庆(1829—1884年),字筱轩,安徽省庐江县南乡沙湖山人。父吴廷香,由优贡就选教职。其子吴保初,与陈三立、谭嗣同、丁惠康赞同维新,被人称为“清末四公子”。 太平-战安徽,吴廷香创办团练,对抗太平军。咸丰四年(1854 年),战死庐江,清廷谕旨赐恤,赏云骑尉世职。五年,吴长庆袭职,安徽...[详细]
吴复(1321年―1383年),字伯起,合肥人 ,明朝将领。元末随朱元璋起义,屡建战功,封安陆侯。后战死,归葬于此。朱元璋(明太祖)谕葬。并建有享堂,以任姓平民守之,后任姓繁衍成村,即以"享堂任村"为地名。 早年经历 吴复年少时就有勇有谋。元朝末年,吴复召集乡民保卫乡里。后在濠州归附朱...[详细]
吴福元,岩石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2年8月生于安徽省庐江县,籍贯安徽庐江。 1984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1987年和1990年分别获该校岩石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花岗岩成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在花岗岩成因类型划分、区域地质过程及大陆地壳增生机制等方面...[详细]
吴新智,古人类学家 1928年6月2日生于安徽合肥。1953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61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 开创并推动我国的灵长类解剖学和法医人类学研究。领导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