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沃(1915——1992),广东海丰三区阿前彭村人。父亲、大哥、二哥及嫂子与三位堂兄均系大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1925年在本乡农民学校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任团支部书记。1930年1月参加红军。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红军第四九团、西南医院、红二团任宣传员、医官,战斗在潮阳...[详细]
彭占祺(?—1534)字朝吉,今资邱镇丘上村人。1514年(明正德九年)进士,曾任浙江永嘉县知县、湖广道监察御史、浙江按察司佥事。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时称“彭青天”。他任知县时,拒绝镇守太监索要财物,生活节俭,家无余资。三年任期届满升监察御史,赴任时行李萧条如寒士。奉命巡视卢沟桥兼理中城,巡...[详细]
蒲察通男,生年不详,女真族。本名蒲鲁浑,后改用汉名通。中都路胡土爱割蛮猛安人。1167年12月,金世宗任命蒲察通为肇州防御使,不久又升任蒲峪路第三任节度使(从三品),、虽在蒲峪路任职时间不长,但对民用食盐一直作为问题解决,晚年任上京留守时还注意解决这一问题,建议金世宗将蒲峪、胡里改路食用的肇州盐...[详细]
蒲察移刺都,男,生年不详,女真族,本名移刺都,1215年任蒲峪路第六任节度使,1216年离任,他任蒲峪路节度使时于蒲峪路不仅没有什么建树,而且以此职、此地做为他与上京元帅府的蒲察五斤争权的筹码。以后又卖隆安战马,擅造银牌,睚眦杀人等等严重违法行为,并在邓州大搞独立王国,倒行逆施。后因违法犯罪于1...[详细]
仆散浑坦(约1101年~1173年),男,女真族,本名浑坦,蒲峪路挟懑河(乌裕尔河的支流)人。是金代最北部蒲峪路籍的一名杰出将领,也是金代曷懒路一位出色的兵马都总管。青少年时,正值女真族各部人民在抗辽的民族英雄阿骨打的率领下举起了反辽起义大旗的时期。金国建立后,仍然进行着如火如荼、汹涌澎湃的反辽...[详细]
甯戚,春秋时莱国棠邑(故城在今唐田乡)人。一说卫国人。早年怀经世济时之才而不得志。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招才纳贤,励精图治。甯戚赁车为商贾,前往齐都临淄。天晚,露宿城门之外。齐桓公夜间到郊外迎客,开城门,举火把,从者甚众。甯戚在车下喂牛,望见齐桓公,便敲着牛角放声高歌:“南山矸...[详细]
秦义昌,1932年8月生于龙口市东莱街道西渠村,1951年1月入伍,195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47年7月,秦义昌在黄县北海中学读书,不久学校停办;1948年9月,重新考入北海中学(后改名黄县中学)。1951年1月,入伍到空军预科总队学习;1951年8月,在...[详细]
邱炳权(1894~1925),又名士榜,阳山县新圩乡石角塘村人,民国10年(1921),经邱习琚荐为孙中山总统卫士。民国11年(1922)6月16日,陆军总长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邱与卫士队的卫士一起,奋勇阻击叛军,保护总统孙中山与夫人宋庆龄登上永丰舰,安全脱险。民国12年(1923),陈炯明...[详细]
丘炳权(1894~1925),名士榜,字炳权。民国十三年(1924)元旦,在广州大元帅府举行的颁奖大会上,得到孙中山颁发、宋庆龄佩戴的金质奖牌、奖章各一枚,同时晋升卫士大队第一中队小队长。民国十四年(1925)孙中山逝世后,卫土队改编之际,劳伤病重而不治,时年31岁。...[详细]
丘昌涛(1929.3-)男,广东省大埔县人,生于马来亚马六甲。教授。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1981年毕业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电力系统研究班。历任东北电力学院院长、科研所长、教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电工数学专委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遥控遥测遥感专委会副主任,吉林省科协...[详细]
邱汉三(1892~1968),又名邱毓杰,卫固镇太平庄人。“七·七”事变前后,他弃教从政,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2月,廖容标等人发动黑铁山起义时,司令部就设在他家里。1938年至1940年,他担任卫固“动委会”委员时,曾两次被捕。在狱中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他严守党的机密,坚贞不屈。出狱后...[详细]
邱及(1910―1984),1910年12月10日出生于揭阳县小坑村(今属揭东县的玉湖镇)一个侨眷家庭,生母是泰国人。幼年家贫,12岁才入乡塾读了两年书,后转至邻村的学堂读高小。1925年在榕江中学(揭阳一中前身)读初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到南京晚庄师范就读,不久学校被封闭,转...[详细]
丘堪(1893~1973),原名士堪。为人聪悟,性格豪爽。民国十三年(1924)元旦,在广州大元帅府举行的颁奖大会上,得到孙中山颁发、宋庆龄佩戴的金质奖牌、奖章各一枚,晋升卫士大队中队长。南京沦陷后返粤,在广东公路处梅箓站任职。解放后,退休定居广州。1973年在广州逝世。...[详细]
丘克辉(1913—1994),出生于泰国曼谷,祖籍梅县西阳镇古田村。 幼年回乡就读于西阳公学。1926年在梅县东山中学读书时,受革命思潮影响,参加了中共领导的新学生社梅县分社组织,为学潮领导人之一。1928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受团组织指派负责城区宣传队工作。1930年考入广州国民...[详细]
邱如一(1925—1985)今郑城镇南岔村人。1942年秋在本村加入青年抗日先锋队,次年任队长。1943年4—8月,在参加对白彦据点的日伪军和国民党九十二军的斗争中,表现勇敢,事迹突出,在鲁南区党委召开的第一次人民武装代表大会上,被授予一等战斗模范称号,奖给“七九” 1支及其它物品一宗;在费县人...[详细]
丘时(1892~1969),名可时。民国十四年(1925),孙中山在北平(今北京)逝世,奉命北上守灵,后护送孙中山灵柩安葬南京紫金山。1969年在家去世,终年70岁。...[详细]
丘士发(1906~1973),谱名士膺,世称是膺。为人慎重,处事和蔼。少年勤奋好学,于阳山县立高等小学修业。先后从黄埔军校、中央军官训练团高级班毕业,官至陆军中将。...[详细]
丘习轩(1889~1957),家世农民。少时务农,闲习武术。民国十五年(1926)一月至十八年(1929)七月后,任北伐军国技(武术)教练。1957年在家去世,终年68岁。...[详细]
丘有(1902~1969),原名士有。家世务农,少读私塾,擅长猴拳,能开双 。孙中山逝世后,奉命北上守灵。解放后,仍一直在南京中山陵工作。1969年去世,终年67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