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青岛市> 平度人物

甯戚

[春秋战国]

甯戚为[春秋战国]

  甯戚,春秋时莱国棠邑(故城在今唐田乡)人。一说卫国人。早年怀经世济时之才而不得志。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招才纳贤,励精图治。甯戚赁车为商贾,前往齐都临淄。天晚,露宿城门之外。齐桓公夜间到郊外迎客,开城门,举火把,从者甚众。甯戚在车下喂牛,望见齐桓公,便敲着牛角放声高歌:“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听后,当即对从者说:“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于是便把甯戚载回城中,并当夜接见。甯戚对桓公纵论天下大势,并陈述了对治理齐国的见解,桓公极为赞赏。次日,桓公再次接见甯戚,并力排众议,主张君主用人只取其长,即拜甯戚为大夫,后来,甯戚长期任齐国大司田,成为齐桓公的主要辅佐者之一。他管理农事,奖励垦种,薄取租赋,使齐国很快富裕起来,对齐桓公完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起了重大作用。甯戚仕齐四十余年,卒后葬于胶水之东,其墓称为“甯冢”,在今马戈庄乡境内,历二千五百余年至今仍高如山丘。近旁的冢前、冢东诸村皆因冢而得名。“甯冢双松”是旧时平度八景之一,文人学者题咏甚多。清代平度州曾设十乡,其西部一乡即因甯戚而名,称“甯公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