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尔昌(1904—1984),海宁丰士人。1926年,之江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盐官中山中学任教。1932年,该校与海宁商校合并,更名为海宁县立初级中学,任校长。期间增建校舍,充实图书馆和实验楼,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质量名列浙江省前茅。1936年离职,到绍兴、衢州、杭州、上海任教。抗战初期,任...[详细]
俞汝言(1614—1679),字右吉,秀水(今嘉兴)人。明末,参加复社。明亡后,自号渐川老农、渐川老民、渐川遗民。积极参与抗清斗争,失败后绝意仕途,守气节为遗民。宁都魏禧来嘉兴访问他,彼此谈古论今,评论古今人物和治乱得失连续10天,深得魏禧钦佩。 俞汝言少孤家贫,好读书,出游四方,搜访典籍。...[详细]
余十眉(1885—1960),名其锵,字十眉,号秋槎,嘉善西塘镇人。自幼遍览经史,酷嗜辞章之学。清光绪三十年(1904)县试中秀才后,不求仕进,改入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毕业后,历任上海南洋女校、爱国女校、竞雄女校、省立嘉兴中学及嘉善县立高小、陶庄小学等校教师,1954年在嘉兴中学退休。 191...[详细]
张伯淳(1242—1302),字师道,号养蒙,崇德(今桐乡)人。祖父汝昌,官至迪功郎,与石门酒官张子修为邻,两家并有池馆园林之胜,号东西园,结社觞咏,时称东西二张。父琥,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累官朝议大夫、崇德开国男。张伯淳9岁举童子科,以父荫铨迪功郎、淮阴尉,改扬州司户参军。咸淳七年...[详细]
张成(生卒年未详),西塘镇杨汇(今嘉善西塘镇北杨汇塘附近)人。元末雕漆工艺家。他的作品,通常髹漆较厚,多雕盛开的大朵花,旁衬含苞欲放的花葩,枝叶肥厚,舒卷自如,满布全器,雕工浑厚圆润,不露刀痕,代表了我国雕漆工艺的最高成就。1954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购得张成山水人物纹剔红圆盒(又称观瀑图圆盒)1...[详细]
张惠衣(1898—1960),名任政,号苇伊,海宁硖石人。襁褓丧父,靠母亲做针线活抚养。幼年即刻苦勤学,曾就读于开智学堂。1916年后在莫干山补习中学任教员,省吃俭用,积钱入北京大学学习。1922年,在浙江国学专修馆任职。1927年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1930年进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深造,为学者...[详细]
张涟(生卒年未详),字南垣,以字行,嘉兴人,原籍江苏松江。少从董其昌学画,善绘人像,兼通山水。后以绘画技法构筑园林,垒石造山,巧夺天工,成为古今名家。一生主要在江南从事园林设计构筑。当时李氏“横云”、虞氏“豫园”、王氏“乐郊”、钱氏“拂水”、吴氏“竹亭”等名园都出自张涟之手。嘉兴烟雨楼后原有假山...[详细]
张龙驹(1919—1947),小名毛毛,海盐长川坝乡秦山村(今属秦山镇)人。1941年在苏北参加新四军,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特务连副连长。作战勇敢,多次立功受奖。1946年4月苏中小海战斗中,重伤不下火线,带领掷弹组,抢占河岸阵地,击退10倍之敌的3次进攻,为全歼敌一个团赢...[详细]
张鸣珂(1829—1908),原名国检,字公束,号玉珊,晚号寒松老人、窳翁,嘉兴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拔贡,官德兴县知县,义宁州知州。辞官后,晚年侨寓嘉兴石佛寺镇。工词,以婉丽著称。治小学仅列前人之说,而不自为论断,间有按语,亦极矜慎。性嗜书,藏书逾万卷。所著《寒松阁谈艺琐录》广载清代书画...[详细]
张琴秋(1904—1968),女,乳名凤生,学名悟,崇德石湾(今桐乡石门镇)人。少就读于振华女校,温文尔雅,勤奋好学。1919年,被选为石湾镇学生代表,出席崇德县声援五四运动会议,并参加和演讲。 1921年秋,入杭州省立女子师范学校; 1923年春,转学上海爱国女校;半年后,考入南京美术...[详细]
张世桢(1878—1935),字树屏,海盐通元镇淡水里(今属雪水港村)人。其父以经营丝茧兴业,家道小康。23岁中秀才,后入安徽法政学堂研习新学。辛亥革命杭州光复后,其妹夫朱瑞出任浙军援苏支队司令。世桢自感于江、浙、沪人熟交深,慨然出任军需处长。浙军班师,即交卸军职,专心从事实业开发。1913年以...[详细]
张天方(1887—1966),名凤,字天方,嘉善魏塘镇人。出身世家,自幼饱读经书史籍。12岁跟二舅父随读于柳氏私塾,与柳亚子同窗,极为投契。17岁中秀才。19岁考入上海震旦学院预科,学习法文。假期回乡,印发《嘉善月刊》,鼓吹革命。与乡里进步青年-演说,捣毁神像,破除迷信,名震全县。清宣统元年(1...[详细]
张燕昌(1738—1814),字文鱼,号芑堂,又号金粟山人,海盐武原镇人。清嘉庆间举孝廉方正。勤奋好学,精篆刻,为浙派创始人丁敬入门弟子。善鉴别,凡商周铜器、汉唐石刻碑拓,潜心搜剔,不遗余力。曾自摹古文字为《金石契》,收录吉金贞石资料达数百种。又曾至宁波天一阁,摹石鼓文,筑石鼓亭,勒石于家。亦曾...[详细]
张印通(1897—1969),字心符,嘉兴泰石桥人。1917年浙江省立第二中学毕业,考取公费赴日本留学。1923年日本国立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回国后历任浙江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省立二中、江苏松江女中教员、教务主任,省立一中教员。1931年起任浙江省立嘉兴中学校长。在赴日留学期间,即怀抱教育救国的...[详细]
詹醒民(1908—1930),又名梓翔、志翔,乳名年鸿,后改年新,桐乡屠甸镇人。年幼丧父,生计艰难。1916年,入崇道小学读书,4年后辍学,去商店当学徒。1924年春,去上海闸北一小酱园当学徒。翌年发生五卅惨案,投入反帝-。六七月间,参加国民党(左派);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指派,活动于...[详细]
赵丹若(1892—1966),原名廷炳,嘉善魏塘镇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24年,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理科主任。任职期间,曾随鲁迅等组织校务维持会,保护进步同学留校就读,邀请教师义务任教,反对当局破孩学生。1927年,任浙江大学教授。1930年,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研读分析化学及...[详细]
赵万里(1905—1980),字斐云,别号云盦、舜盦,海宁盐官人。曾肄业于东南大学。1926年到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任王国维的助教。1928年,进北平(京)图书馆工作,前后50余年。历任《北京图书馆馆刊》主编、研究员、善本(特藏)部主任,又兼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及北京、清华、辅仁、中国等大学教授。...[详细]
郑兰华(1895—1971),嘉兴新塍人。父郑之章,为地方学者,工诗词,著有《蔬果百咏》等。兰华从小由父母教读四书五经。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前后,由亲戚资助,考入上海华童公学。课余去《天铎日报》社担任校对和译电工作,受《天铎日报》主笔李怀霜(同盟会会员)革命思想影响颇深。1915年以第一名...[详细]
郑晓(1499—1566),字窒甫,海盐武原镇人。明嘉靖元年(1522)乡试第一。次年举进士,授兵部职方主事,著《九边图志》,名噪一时。张孚敬执政,拟任郑晓为翰林,郑晓以父亲去世,归里不应。许赞为吏部尚书时,调郑晓至吏部,任考功郎中。因郑晓除去乔佑等十余名与严嵩关系密切的人,又反对严嵩之子严世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