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植恭,字梦尧,直隶三河县人。咸丰壬子(1852年)科举人,同治五年(1866)来任夏津知县,治土安民。因兵燹荒歉,县境土地多荒芜失耕,百姓所收不敷口粮。郝知县竭力禀达上峰,缓征全县漕银,百姓欢呼感戴。郝知县聪明敏慧,擅长判断狱案,尝多次赴临清州代理案情,公允无差,被人誉为神明。长于诗作,著有...[详细]
贺果(1896—1990),字佩钦,号培真,1896年11月生,邵东县九龙岭镇人。1913年1月考入湖南省第四师范,后所在学校并入湖南一师,与毛泽东同班。1918年从一师毕业后,赴法勤工俭学。1924年加入中国0,同年底遵照党组织指示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回国后,先后在安源煤矿、共青团...[详细]
贺绿汀(1903-1999),原名贺安卿,又名贺抱真、贺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邵东人。民国12年(1923)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修科学音乐、绘画。民国15年在家乡教书时参加了农-动,并加入中国0。民国16年参加了广州起义,后随起义部队到海丰,在彭湃领导的0东江特委宣传部工作,创...[详细]
贺曼真(1879—1967),名模,字范钦,清光绪五年(1879)生于邵阳东乡(今邵东县槎江乡)。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邵阳驻省师范学校。民国元年(1912)于邵阳北塔庵创办循程学塾,贺任教育主任,主张教育劳动化、生产化、平民化。提出“一把锄头一本书”的口号,学生学习之外,还参加砍柴、种菜、...[详细]
贺民范 (1866—1950) 湖南自修大学校长。 湖南省宝庆(今邵东县)人,1866年出生于宝庆小东乡一个书香之家。25岁考取秀才。1900年,随同巡营管带贺金声赈灾济民,"甚有劳绩,得奖附贡"。1907年东渡日本富士法政大学留学,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宝庆劝学...[详细]
祢衡(公元173-198年)字正平,汉末文学家,平原郡般(今山东省临邑县德平镇小祢家庄)人。他自幼聪颖好学,过目成诵,成年后尤显博学多识,才华横溢。虽一生短暂,确以“击鼓骂曹”及名篇《鹦鹉赋》而闻名于世。 履 历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献帝兴平年间,祢衡到荆州避难。建安元年(公...[详细]
和凝(898—955年),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县附近)人。五代著名词人。 和凝少好学,聪颖秀拔,年17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年)举进士。一生历仕梁、唐、晋、汉、周5个王朝。始仕梁,为义成军节度使贺瓌从事。唐天成中(926—929年),拜殿中侍御史,历任礼部员外郎、知制诰,累官至翰...[详细]
何香凝(1878~1972),原名谏,又名瑞谏,自号双清楼主,祖籍南海县神安司大通堡(今东漖镇海南村棉村),出生于香港。其父何炳垣是香港一大地产商,支持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何香凝与廖仲恺在广州结婚。光绪二十八年,她与廖仲恺东渡日本留学,何香凝先进东京日白女子大学...[详细]
何仙姑,八仙之一,八仙中唯一的女仙。 何仙姑是广东增城小楼镇仙桂村人。生于唐代开耀二年(682年),原名何秀姑,其父何泰,母亲吉氏, 以制售豆腐为生。秀姑诞生时紫云绕室,白光闪耀。她自幼喜读诗书,手不释卷,过目不忘。她勤劳秉孝,十三、四岁便帮父母磨豆腐、操持家务,更兼知礼重德,深得村民邻里赞...[详细]
何逊(约466—519年),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梁著名诗人。与陈代诗人阴铿并称“阴何”,亦与当代诗人刘孝绰并称“何刘”,继谢灵运、谢眺之后,对山水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何逊生于一个以“儒雅”传家的官僚世家。其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于侨置的郯县(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市)。曾祖何承...[详细]
何友逖(1894-1965),字适安,平山镇人。16岁毕业于惠州府中学堂,17岁参加同盟会,19岁入广东陆军学校学习,毕业后任北伐军姚雨平部十标三营副营长,不久受伤复员。回乡后创办平山两等学校,自任校长。民国12年(1923)从事农民运动。民国13年(1924)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十人...[详细]
何子渊(1865--1941),字临淑,讳东汉,广东兴宁人氏。广东省历史文化名人,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他先后创办多所新式中小学,开风气之先,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大批人才。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嘉应州主盟人,是广东潮州黄冈起义领导人之一,曾秘密参与策划广州黄花岗起义。1914...[详细]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实际执政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也是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与其父雍正、祖父康熙共同开创“康乾盛世”,他在位期间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定大小和卓、灭准噶尔汗国...[详细]
瑞王朱常浩(1591年9月27日-1644年7月24日),明神宗朱翊钧第五子,明光宗朱常洛异母弟,母周端妃。 朱常浩年纪到了二十五岁还尚末选婚。群臣们都上奏章请皇帝完成王子的婚事,但明神宗都不理睬,朱常浩几乎每天都向户部要结婚的费用,拿了十八万两银藏在宫中,还说这点钱买冠服都不够。天启七年(...[详细]
洪秀全(1814~1864)小名伙秀,族名仁坤,后因避讳天父爷火华而改名秀全。秀全出生于花县官禄㘵村一个农民家庭(一说出生于福源水村,后举家迁往官禄㘵村),其祖先洪㳂三于康熙年间从嘉应州石坑村迁来花县,洪秀全为第六代;其父镜扬,勤劳朴实,为人公正,曾任官禄㘵的“堡尊”,对掌管村中事务,调解...[详细]
洪宣娇,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人。原名杨云娇,洪秀全因其为“天父”之女,认为妹,改名洪宣娇,萧朝贵之妻,生卒年不详。在太平天国的创建及成长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是洪秀全和萧朝贵的得力助手。据野史记载,她还参与了天京事变。她是中国历史上众多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 太平天国的兴起 ...[详细]
侯安都(520—563.7.6),字成师,始兴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 侯安都父亲侯文捍年轻时便州郡为官,以忠诚谨慎而知名。侯安都成名后,官至光禄大夫、始兴内史。侯安都善长隶书,能鼓琴,涉猎书传,五言诗写得颇有名气。还善长骑射,被邑里视为雄豪之人。后被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详细]
胡璋,字铁梅(1848—1899),清末建德(今东至县)梅城人。胡璋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祖父胡正通晓诗古文词,精通绘画,游粤时曾居邓廷桢制军幕府。父胡寅曾随胜保赞军务。胡璋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又得祖父绘画真传,成年后专攻书画,时人以郑虔三绝看待。赏游日本,润笔极丰,受到日本画界的赞赏,遂...[详细]
黄伯梅 幼名戴魏 (1898~1931),马山镇岗背村人。1922年春,全家迁往高潭黄沙东埔寨定居。1923年农历三月初十,高潭区农会成立,被选为区农会委员、农民自卫军中队长;1926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任“工农讨逆军”第四大队第一中队长,于1929年春带领中队迎击进犯中洞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