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农畯(1912~1976),又名守骞,别号华珊,黄陂桥龙古塘人。民国14年(1925),在邵阳景文中学求学,次年随叔刘惊涛投入农-动,担任儿童团团长。民国1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0年1月,刘赴南京三民中学求学。翌年4月,考入南京军事交通技术学校。民国35年毕业于国民党陆军大学...[详细]
刘欧平(1945~)肥东县人,安徽大学毕业,马钢股份公司自动化部主任、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钢铁企业生产过程检测与控制方面的应用与研究工作,与人合作发明的“高炉高压喷吹烟煤的安全系统”,1984 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92 年获国家颁发的特殊津贴。相关院校: 安徽大学同年(公元1945年)...[详细]
刘潜 ,字仲方,曹州定陶人。少卓逸有大志,好为古文,以进士起家,为淄州军事推官。尝知蓬莱县,代还,过郓州,方与曼卿饮,闻母暴疾,亟归。母死,潜一恸遂绝,其妻复抚潜大号而死。时人伤之,曰:“子死于孝,妻死于义。” 同时以文学称京东者,齐州历城有李冠,举进士不第,得同《三礼》出身,调乾宁主簿,...[详细]
刘清华(1917—1984年)龙颈镇水东村人,曾在清远县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师,清远《民治报》任副刊部。刘擅长画山水、花卉、竹、木、草、虫画。《广东粤华报》多次刊载其美术作品,传世画作有“潇湘一角”和“花鸟”画一幅,为省内知名的画家。1952年寓居香港。1984年在港病逝。同年(公元1917年)...[详细]
刘启章(1905~1960),又名刘其章,店集镇孙家瓦子埠人。1942年4月,刘启章于莱阳县柞村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班长等职。刘启章身高力大,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先后参加大小战斗几十次,负伤18次,立功10余次,被授予“胶东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内战,大举向解放区...[详细]
刘儒 刘儒字叔林,东郡阳平人也。郭林宗常谓儒口讷心辩,有珪璋之质。察孝廉,举高第,三迁侍中。桓帝时,数有灾异,下策博求直言,儒上封事十条,极言得失,辞甚忠切。帝不能纳,出为任城相。顷之,征拜议郎。会窦武事,下狱 。(《后汉书·党锢列传·刘儒)经历历史事件: 党锢之祸 (公元166年--...[详细]
刘若拙(?~992年),北宋蜀州(今四川)人。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年自蜀来崂,与李哲玄相谈契合,而留居山中。在太清宫东南山前建“驱虎庵”草庵,在此潜心修行,练武驱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太祖赵匡胤听说他是前朝刘知远之后,召他来京进觐,御前谈玄,讲得太祖大喜,敕封他为华盖真人,并留东京(...[详细]
刘汝新(1808~约1875年)号锦川,东镇圩锦里人,道光八年(1828年)中戊子科举人,道光十八年中戊戌科进士,先后任陕西澄城县、淳化县知县,奉天广宁县、盖平县知县。咸丰七年归家,在乡间设馆授徒。喜欢写诗,被誉为晚清高州三大诗人之一,著有《藏云阁诗集》二卷。...[详细]
刘汝翼历任隆平主簿、白马令;其祖刘伸,不乐仕进,以财雄乡里,喜周济急困;其父刘时昌,大定初律学出身,曾任孟州军事判官等职。 汝翼贞祐四年(1216)丙子科以经义第一及第,特授儒林郎、克州(治所在今山东克州县)录事。寻,守母丧。期满,借注卢氏(今河南卢氏县)主簿。入朝为尚书省掇,迁同知嵩州(治...[详细]
刘森(1914~1961),原名刘作廉,挪城刘村(今属南泉镇)人,出身农民家庭,父亲刘世贞是一位民间艺人。 刘森10岁入私塾,14岁即辍学随父学艺,17岁投师陈镇举,从此,开始了他的舞台生涯。19岁时,他在柳腔戏曲舞台上崭露头角。22岁时他与刘德昌、刘洪石、刘邦君等搭班,成为柳腔著名的“四刘...[详细]
电子物理学家。1933年12月25日生于安徽肥东。195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1958年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过副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电子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校长(1985-2001)。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合式静电强流电子光学系统并进行严格的理论分析建立了...[详细]
刘天一,原名刘厚吉,学名刘善庶,广东台山人。民国4年(1915)随父母居广州,民国14年就读于广州宏英中学。学校里有一位英语教师,课余经常辅导学生演奏音乐。刘天一也随师学习拉椰胡。中学毕业后,他经常参加业余音乐社的活动,在家中亦努力自学粤曲板式以及有关演奏的书籍,如《弦歌必读》等。这段时间的勤学...[详细]
刘祥道(596—666),字同寿,魏州观城(今山东莘县)人。唐朝宰相。少袭爵乐平县男,累迁黄门侍郎,进封阳城县侯刑部尚书。龙朔三年拜右相,转司礼太常伯,进爵广平郡公。乾封元年致仕,卒年七十一,赠幽州都督,谥曰宣。 刘祥道,魏州观城人也。父林甫,武德初为内史舍人,时兵机繁速,庶事草创,高祖委林...[详细]
刘兴(1928.8~1962.5),双泉铺人。 16岁丧父,17岁开始靠佃田维持生计。1950年冬,刘担任村民兵队长,农会分配土改中没收的物资时,刘所分的一床被和几件家具,全送给赤贫户,仅要铁耙、木耙各一架。 1952年2月,当选为乡农会主席。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调一区区公所工作。 19...[详细]
刘兴元(1908~1990) 原名刘惟芳,朱芦镇刘家东山村人。 1931年5月,在江西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军第四医院文书。7~8月,参加第三次反“围剿”战斗。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医院政治处秘书兼俱乐部主任。1932年至1937年,历任军委后方办事处文印科长、总卫生部总务处处长等职,19...[详细]
刘一麟(1907—1985),东海县浦南乡富安村人。1921年9月就读于江苏省第十一中学,1924年9月考入上海同济大学攻读德文,1927年转入 该校医学系学习。1932年留学德国,在汉堡医科大学热带病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1933年以其《关于寻找布氏杆菌的嗜茵体和念珠菌的嗜茵体》的论文,获 得博...[详细]
刘安世(1048年—1125年),字器之,号元城、读易老人。魏(今河北馆陶刘齐固村)人。北宋后期大臣,以直谏闻名,被时人称之为“殿上虎”。熙宁六年(1073年),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司马光拜相,荐刘安世为秘书省正字,又以吕公著荐,任右正言,累迁左谏议大夫,进枢密都承旨,章惇掌权,贬英...[详细]
刘兆鹏(1850.7----1909.7),字凌汉,又名大鹏、朝鹏。堡面前人。家贫,以砍柴伐竹为生。刘身材魁梧,虎背熊腰,膂力过人。黑虎教武林高手罗六铁匠见其骨胳奇佳,性格豪爽,收为门徒。刘尽得其真传,尤擅气功,尝运气于腹,以油锤击之再三,不少动;碗口粗松树,一拔即出;手举300斤(150公斤)...[详细]
清朝阁老 刘正宗 刘正宗(1594—1661),字可宗,号宪石,赐号中轩,清朝阁老,兴安街道城里人。生于书香门第。1625年县岁试第一,1627年乡试中举人。1628年(明崇祯元年)中进士。历任真定府司理、翰林院编修、东宫讲读官、侍讲、礼部会试副主考。1644年(清顺治元年)为避战乱,携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