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尊三(1846—1918),一名贵溶,字安澜,鄞县人。清同治四年(1865)在宁波江北岸广捐局任职。九年东渡日本,任北海道函馆市华侨所开万顺号账房,继转华侨所设公泰号任职。光绪四年(1878)自设德新海产号,后改组为裕源成号,于上海开设元记号东洋庄,将收购的统货海带挑拣分等,改进包装,变滞销货...[详细]
邬兆定(1927—1986),又名显华、肇定,奉化西坞人。19岁至上海中美烟厂锡包部当学徒。1949年10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任支部书记。次年5月进奉化县乡干部训练班,在县财政科工作。1951年3月进杭州华东革命大学浙江分校学习,次年8月在奉化县财经委做统计工作。1953年调到棠云乡工作,...[详细]
赵林士(1876—1925),名家艺,以字行,原籍慈溪,清咸丰间迁宁波(今海曙区)。光绪二十七年(1901)留学日本,攻读经济学,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曾资助革命。三十一年回国,适宁波教育会成立,被推为评议员。与陈训正等筹创宁波师范学堂,一度主其事。借倡导新教育之机,联络志士同仁秘密从事反清活...[详细]
赵文华(?—1557),字元质,号梅林,慈溪县城骢马桥南(今江北区慈城镇)人。明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刑部主事。初在国学时,严嵩为祭酒,他认嵩为义父,被委派为通政使,可得弹劾严嵩奏疏情报。奏疏经其手,皆先送严嵩,然后进呈世宗。为人狡诡,向世宗进献百花仙酒,且言严嵩服此酒长寿。世宗手书问严嵩...[详细]
郑源兴(1891—1955),字福明,奉化萧王庙镇慈林村人。13岁去上海一家小蛋行学业,19岁任朱慎昌蛋行经理,旋集资2万元创办承余蛋公司。1920年,资本额增至20万元,改办茂昌蛋厂。1927年增资200万元,改为茂昌蛋业冷藏股份有限公司,自任经理。英商和记洋行以5万两白银、1000元月津贴求...[详细]
知礼(960—1028),俗姓金,字约言,法名知礼,四明(今宁波)白塔巷人。7岁依太平兴国寺洪选出家,15岁受具足戒,探究律部要义。20岁从天台螺溪传教院义通学天台教规,三年后代师开讲说法,并任四明延庆寺住持。宋淳化二年(991)受请住持乾符寺,开讲席,门徒云集。咸平六年(1003),日本源信禅...[详细]
钟观光(1868—1940),字宪鬯,镇海柴桥姚江岸村(今为北仑区柴桥镇大溟村)人。幼好学,常自缚足于桌脚,以抑好动。清光绪十三年(1887)考取秀才,乡人谑称“缚脚秀才”。后家贫无以深造,矢志自学物理、化学,冀以科学救国。二十五年,约集乡邻同道,在柴桥组建四明实学会,后迁宁波辨志书院(今市二中...[详细]
钟泉周(1919—1949),镇海柴桥镇(今属北仑区)人。早年学业于宁波新学会社(书店),后毕业于宁波中学,继进西南联合大学,参加爱国-。1944年加入中共领导的民主青年同盟,投身-。次年至上海,供职公交公司保养场,后被推任公司员工福利会理事长。上海解放前夕,组织公交工人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反破...[详细]
周淡游(1882—1919),原名声德,字淡游,号日宣,以字行,奉化县城东门人。辛亥革命前,在城内最早剪去辫子,时人称“和尚”。早年任职城内凤麓学堂,始结识蒋介石(蒋在校读书)。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赴日本,入东京警监学校,结识陈其美,转而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毕业归国...[详细]
周齐曾,字惟一,浙江鄞县人。崇祯进士,明代顺德最后一任知县。出身贫家,富于平民意识,为官疾恶如仇,敢于压制豪强,为民作主。 当时,顺德县东部沙田地区多自然冲积地,不少无田耕户自行前往垦植。收获季节,附近的土豪恶霸纠集打手00,甚至强行抢掠,耕户稍有抗争,往往惨死拳棒之下。万历年间,知县叶初春...[详细]
周祥千(?—1852),鄞县周韩村(今属姜山镇)人。业裁缝,性亢直,好打不平。清咸丰二年(1852),鄞县田赋分红、白两封,白封征赋重于红封,知县下令除官户外均征以白封,民愤怨。他与周维友、翁烈松等联结乡民,赴县-,求平粮赋。知县冯翊不准,诬他结党煽乱,笞责下狱。四月一日(5月19日),乡民大哗...[详细]
周以国 浙江省余姚市陆埠镇干溪村原党总支书记,现陆埠镇机关干部、驻村指导员,1962年6月出生,1990年5月入党,大专文化。 周以国同志从2001年4月起担任干溪村党总支书记,10多年来,他情牵山村,心系群众,不辞辛劳,敢作敢为,使昔日负债十几万元的“倒挂村”变成了幸福和谐的全面小康示范村...[详细]
庄崧甫(1860—1940),原名莪存,又名景仲,字崧甫,号求我山人,以字行,奉化忠义乡曹村(今属裘村镇)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奉化县立龙津中学堂舍监,推行新学。三十一年主持上海新学会社,编刊《蚕业丛书》等。三十四年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在余杭创办杭北林牧公司。辛亥革命光复上...[详细]
庄禹梅(1885—1970),原名继良,笔名病骸、醒公、平青等,镇海庄市(今属镇海区)人。光绪三十年(1904)秀才,次年入上海理科学校速成班,同年结业,回乡任教。后复赴沪,写章回体武侠小说卖文为业,加入光复会、中国同盟会。1912年任镇海县公署教育科科员,旋应聘任宁波《四明日报》。1916年8...[详细]
朱宝庭(1880—1945),镇海临江乡虹桥村人。幼丧父,家贫寒,13岁进上海英商太古轮船公司当仆役,4个月后被解雇回家。不久母亡,复赴沪,先后充盛京轮、保定轮等船水手,曾带头反抗船主、工头对工人的欺压。1918年,参与筹建上海均安水手公所,捐款救济失业水手,介绍就业,举办工人子弟学校。五四运动...[详细]
朱端钧(1907—1978),字公吕,余姚县城人。1921年就读上海南洋中学,1926年入圣约翰大学,次年转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系,业余参加辛酉剧社。1929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在洪深指导下,组织复旦剧社,参与导演《五奎桥》、《西哈诺》等剧,与洪深一起以光明剧社名义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撰写影剧评论。...[详细]
朱复戡(1900—1989),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40岁后更名起。号复戡,以复戡号行,鄞县梅墟(今属邱隘镇)人,迁居上海。幼承庭训,涉猎经史,好习书画。7岁能作擘窠大字,吴昌硕称为“小畏友”。16岁时篆刻作品入选扫叶山房出版的《全国名家印选》,17岁参加海上题襟馆,师事吴昌硕,与冯君木、罗...[详细]
卓兰芳(1900—1930),又名祥和,字培卿,化名李品三、李安德,奉化忠义乡松岙村(今松岙乡海沿村)人。14岁入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后因对校方有异辞被开除,在奉化、鄞县、镇海等地任小学教师。1924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受派去和丰纱厂开展工人运动,在《新青年》、《中国青年》等刊发表文章。...[详细]
岑卓卿(1923—1985),余姚逍林镇桥东村(今属慈溪)人。早年就读宁波浙东中学,194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留校进化学工程研究所,两年后获硕士学位。1947年去台湾,历任台湾糖业试验所助理技师、台湾中兴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台湾“科学委员会”咨议委员及“经济部食品顾问会”委员。19...[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