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曰珹 [清][公元1867年-1894年]

  • 张曰珹(1867—1894),字玉轩,分水柳柏乡(今桐庐百江镇)人。清末邑廪生,广有文名,且富胆识。父殁后,经商。分水盛产茶叶,由本邑商人运往苏、杭一带销售,因受牙行中间盘剥,常致亏本。曰珹愤怒不平,乃倡议于江苏吴江开设同德和茶行,直接设立经销点,从而挽回地方利益,茶商皆大欢喜。为使产品适销对路...[详细]

张云璈 [清][公元1747年-1829年]

  • 张云璈(1747—1829),字仲雅,清钱塘(今杭州)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举人。嘉庆十二年(1807),选为湖南安福县知县,后调湘潭,在任5年。辞官归居后,或潜心著述,自得其乐,或登山玩水,怡情自然,与当时文士和诗赋词,相与交好。他学博才雄,工诗文,他的诗“赁衿发咏,无寒苦稼纤之习”。著...[详细]

张志聪 [清][公元1616年-1674年]

  • 张志聪(1616—1674),字隐庵,明钱塘(今杭州)人。出身医学世家,拜杭州名医张卿子为师,学医行医数十年,医术高明,医学博洽。曾在杭州胥山(即吴山)建侣山堂,开课讲医,许多人前来拜师听讲。他医学理论宗法《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撰有《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灵枢经集注》、《伤寒论集...[详细]

詹仪之 [宋][?-1189年]

  • 詹仪之(?—1189),字体仁,宋遂安郭村(今属淳安)人。詹氏有双桂书堂(后改名瀛山书院),课宗戚子弟,仪之有志于学,绍兴二十一年(1151)举进士。乾道五年(1169),张栻知严州,吕祖谦分教。仪之赋闲在家,与张、吕日以问学为事,遂成莫逆之交。乾道七年、九年,仪之两次邀朱熹来瀛山书院讲学,与之...[详细]

赵昱 [清][公元1689年-1747年]

  • 赵昱(1689—1747),原名殿昂,字谷林,一作林谷,别字功千,清仁和(今杭州)人。乾隆元年(1736),与弟赵信同举博学鸿词科,以母老辞归,筑春草园,叠石疏泉,景色幽雅。昱无意功名,在此读书自娱,或与名士觞咏唱和。他酷爱藏书,自题藏书楼为“小山堂”。其藏书部分得自明末绍兴祁彪佳的“澹生堂”。...[详细]

赵堃 [公元1908年-1942年]

  • 赵堃(1908—1942),又名学城,於潜棠公村(今属临安於潜镇)人。小学毕业后,于1925年考入杭州宗文中学读书。1928年在於潜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在家乡创办农民夜校,从事农-动。后被国民党政府发觉,被捕入狱,因无证据获释。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中共於(潜)分(水)昌(化)中心领...[详细]

赵汉卿 [公元1889年-1950年]

  • 赵汉卿(1889—1950),名建藩,字叔屏,号汉卿,萧山临浦镇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为光复会会员,曾任该会领导人陶成章的机要秘书。辛亥革命后,赵自沪返绍兴,参加创办《越铎日报》,期间,加入沈定一领导的公民激进党。清宣统三年(1911)十二月,南方革命政权与袁世凯举行南北议和时,赵任南方议...[详细]

赵景纬 [宋]

  • 赵景纬(生卒年未详),字德父,号星诸,宋於潜(今属临安)人。少时勤学,年及弱冠读周敦颐、二程所著理学书籍,往来于朱熹门人叶味道和度正之间,其理学造诣日深,后入太学读书。淳祐元年(1241)举进士,授江阴军教授。历史馆检阅、主管崇道观。景定元年(1260)特授秘书郎,主管佑神观兼史馆校勘。史成进直...[详细]

赵吉士 [清][公元1625年-1703年]

  • 赵吉士(1625—1703),字天羽、恒夫,原籍安徽休宁,后入籍杭州。清顺治八年(1651)举浙江乡贡进士。康熙七年(1668)授山西太原府交城知县。当地山民起事,久不能平。赵吉士认为“不先抚无以携其党,不终剿无以绝其根”,提出了剿抚兼施的政策,平息了山民起义。还提倡植柳,凿龙门渠,溉田14万顷...[详细]

赵庆禧 [清][公元1792年-1847年]

  • 赵庆禧(1792-1847) 清朝文学家。字秋舲。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选任为陕西延川知县,以病未赴任。能诗文,尤擅散曲。风格爽朗,间杂悲感,词颇清新。著作有《蘅香馆诗稿》、《香消酒醒曲》等。...[详细]

赵汝谠 [宋]

  • 赵汝谠(生卒年未详),字蹈中,宋余杭人。嘉定元年(1208)进士,宋太祖八世孙。年少时衣着不整,行止随便。著名学者叶适规劝他说:“名家子安可不学?”从此发愤读书,学业有成,与兄赵汝谈齐名,称为“二赵”。以祖荫补承务郎,历泉州市舶司、利州大军仓属。庆元元年(1195),赵汝愚罢相,韩侂胄斥谠为朋党...[详细]

赵汝谈 [宋][?-1237年]

  • 赵汝谈(?—1237),字履常,宋太祖八世孙,居余杭。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年十五以父荫补将士郎。丞相周必大赞赏其文采,认为“他日必有大名于世”。调汀州(今福建三明)教授,添差江西安抚司干办公事。曾从朱熹校订经书疑义十余条,为朱氏赏识。光宗死后,辅佐丞相赵汝愚定当政大策,提倡道学,协力排挤...[详细]

赵廷标 [清]

  • 赵廷标(生卒年未详),清钱塘(今杭州)人。清顺治三年(1646),清军入闽,灭亡了南明,唐王在福州建立隆武政权。赵廷标以拔贡生任福建永定县知县,力主镇压汀州一带抗清斗争。六年,又督师施计击灭前来围攻永定县城的万余抗清义军。次年,提拔为湖南衡州同知,不久代理知府。针对当时战乱天灾、田亩荒废、百姓流...[详细]

赵新 [明][公元1381年-1461年]

  • 赵新(约1381—1461),字日新,号养斋,明富阳灵峰里(今渔山乡)人。出身贫寒,刻苦好学。永乐三年(1405)乡试中举,旋入太学读书,参与纂修《永乐大典》。后任工部屯田司主事,办理粮饷储运事宜,筹划有方。宣德四年(1429年),擢升吏部稽勋司郎中、右侍郎,居官以“勤、清、慎”著称于世。不久,...[详细]

赵信 [清][公元1701年-?]

  • 赵信(1701—?),字辰垣,号意林,清仁和(今杭州)人。赵昱弟。能诗,与兄昱同以诗名于时,时称“二林”。名士李绂见到他的诗作后,推荐他应博学鸿词科,信谦让于兄昱。后又为通政使赵之垣荐举。他与兄同承家母教诲,旁抄博购图书,家中小山堂藏书多达数万余卷。昱年轻时曾与梁诗正相互唱和,编有《同林唱和集》...[详细]

赵学敏 [清][公元1719年-1805年]

  • 赵学敏(约1719—1805),字依吉,号恕轩,清钱塘(今杭州)人。年轻时,无意功名,弃文学医,对药物特别感兴趣,广泛采集,并将某些草药作栽培、观察、试验。著有《本草纲目拾遗》10卷,全书按水、火、土、金、石、草、木、藤、花、果、谷、蔬、器用、禽、兽、鳞、介、虫分类,辑录《本草纲目》中未收载的药...[详细]

赵贞信 [公元1902年-1989年]

  • 赵贞信(1902—1989),原名云端,字肖甫,富阳里山镇下街(今里山乡金星村)人。早年丧父,从其兄云淦读书。旋因家道中落,15岁辍学,去江苏南通鼎泰杂货店为学徒。“五四”时期,因举报店主贩卖日货而被辞退。返乡后,创设“屯亨书塾”,课读蒙童,注重讲解字义。同时,刻苦自学,潜心攻经史,旁及诸子百家...[详细]

濮振声 [清][公元1844年-1907年]

  • 濮振声(1844—1907),字景潮,清分水招贤乡(今桐庐高翔乡石青村)人。同治贡生,以训导衔候选在家。家境殷实,慷慨仗义,精技击,善医道。为桐、分、新、富、於、临六县客民总董事,白布会首领。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振声以保护乡里为名,借会众创办团练,称宁清团(或宁清会),加紧组织反清武装力量。 ...[详细]

钟阿马 [公元1894年-1930年]

  • 钟阿马(1894—1930),萧山云石乡上堡(今佛山村)人。家境贫困,从小随父在槽户(土纸作坊)做工。1927年上半年,在共产党领导下,钟阿马团结广大贫苦农民,建立上堡农民协会。同年秋,钟阿马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上堡村党支部书记。1928年初,为保卫农民协会,成立农民-武装“铁血团”,钟任团长,并...[详细]

钟履坚 [公元1898年-1986年]

  • 钟履坚(1898—1986),乳名妙春,余杭临平镇人。毕生从事盐、碱、化肥和酿造业。小学读书时,就对清朝政府一再签订-条约不满,于练字本上 书写“先灭满洲人,而后攻日本”之语,被学校开除,转杭州就读。1914年秋,考入南京河海工程学院,1917年毕业,又入北京盐务学院攻读。在学期间,多次在《盐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