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定域(1902—1979),原名廷棫,字朴山,笔名诚堂、一峰、古溪子、象山子,富阳里山镇古溪坞(今属里山乡)人。5岁丧母,由祖母抚养成人。自幼聪慧一,14岁读毕《四书》、《诗经》。 1917年,定域入杭州宗文中学读书。“五四运动”时,曾参加--、焚毁日货等活动。后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一中学,去...[详细]
项名达(1789—1850),原名万准,字梅侣,又字步来,清仁和(今杭州)人。道光六年(1826)进士。授知县,不就,归主杭州紫阳书院讲席。精通算学,力求融会中西,推见本原,洞明变化,见解有独到之处。道光五年著《勾股六术》1卷,后附《弧三角和较算例》。二十三年又著《三角和较术》1卷、《开诸乘方捷...[详细]
夏时(生卒年未详),字以正,明钱塘(今杭州)人。永乐十六年(1418)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洪熙元年(1425),朝廷动议修改钞法。时上疏认为变革钞法必然扰乱市场,无益国家财政收入,主张保持原有币制不变。朝廷未采纳,推行币制变革,结果钞法大乱,只得中途停止。宣宗想起夏时所言颇有远见,因而十分赏识,...[详细]
夏同善(1831—1880),字舜乐,号子松,清仁和(今杭州)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选为庶吉士,历任编修学、右庶子、日讲起居注官等职。十年,第二次 战争爆发,由于僧格林沁在北塘一战失利,退守通州,清廷派桂良、桓福等人乞和。同善坚决反对议和,主张备兵备民,严阵以待,建议僧格林沁专守通州,以...[详细]
夏鸾翔(?—1864),字紫笙,清钱塘(今杭州)人。画家夏凤翔弟。曾任詹事府主簿、光禄寺署正等职,晚年应聘为同文馆教习。他从小就聪颖好学,善于吟诗作文,对音韵、天文、卜筮、星命、篆刻等,都广为涉猎,尤其精通数学,擅长绘画。他是项名达的人室弟子,与戴煦交往很深,曾随游广州,结识邹伯奇、吴嘉善等数学...[详细]
夏曾佑(1863—1924),字穗卿,号碎佛,笔名别士,杭县(今杭州)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授礼部主事。与梁启超、谭嗣同交往密切,参加改良派维新活动。二十二年和汪康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宣传“变法图存”。年底,在天津与严复等创办《国闻报》,宣传新学,鼓吹变法维新。戊戌变法...[详细]
夏震武(1854—1930),原名震川,字伯定,号涤庵,富阳灵峰十庄(今里山镇)人。父范金,贡生出身,讲求程朱理学。震武自幼刻苦向学。清同治十二年(1873),考中举人;次年成进士。光绪六年(1880)朝考二等,授工部营缮司主事。 当时,沙俄侵占新疆伊犁地区。清廷派吏部侍郎崇厚出使俄国,交涉...[详细]
谢景初(1020—1084),字师厚,号今是翁,宋富阳县人。谢绛子。初以父荫为太庙斋郎。庆历六年(1046)登进士第,授大理评事。旋任余姚知县,任内政绩卓著:发动民工,修筑堤坝,缓解海潮冲决之患;制订“湖经”制度,统一管理农田水利,抑制豪强侵湖为田及抢夺灌溉用水,以保障农业生产正常;管理海盐生产...[详细]
谢景温(1021—1097),字师直,宋富阳县人。谢绛子,景初弟。皇祐元年(1049)登进士第。历任汝(河南临汝)、莫(河北任丘)二州通判,江东路转运判官。因筑宣百丈圩,获罪降职,知涟水军。熙宁初,历知谏院,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路、淮南路转运使。 景温素与王安石相友善,其妹嫁安石弟安礼为妻,遂...[详细]
谢涛(960—1034),字济之,宋富阳人,祖籍河南阳夏。父从礼,任盐官县令,卒后葬富阳新顺五庄(今新联乡谢墓村)。自此,全家迁居富阳。 涛少时,勤奋好学。14岁读书富阳县城,已能讲解《左氏春秋》;20岁,游学苏州,试写颂扬赵匡义中国功绩的表章,大受吴中文士钦服,因此名扬江南。淳化三年(99...[详细]
许晏骈(1922年-1992年),一说生于1926年。为当代作家,以历史小说著称,精通清代历史掌故。本名许晏骈,谱名儒鸿,字雁冰。笔名高阳、郡望、吏鱼、孺洪等。高阳原为许姓郡望,许晏骈以此发表其所有的小说作品。浙江杭州人。 其父许宝璞为清秀才,壮年早逝,由母亲教养成人。抗战结束后,从事新闻工...[详细]
徐舫(1299—1366),字方舟,桐庐人。幼年崇尚侠义,好驰马击剑。成人后,则好文而不习武,勤于读书,酷爱吟咏,潜心探究睦州诗派的作品。曾漫游江、汉、淮、浙间,与各地名士相互切磋,诗艺大有进步。但他对仕途不感兴趣。当时江浙行省参政苏天爵欲推荐他任职,舫答曰:“吾乃诗人,岂能受禄位羁縻。”竟避匿...[详细]
徐琦(1386—1453),字良玉,明钱塘(今杭州)人。祖父德富戍宁夏,徐琦出生于宁夏。从小发愤读书。明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任行人司,后升兵部员外郎。宣德元年(1426),奉命整治全国军队。六年,协助礼部侍郎章敞出使安南国(今越南),拒受安南王黎利赠送的珍贵礼物,回国后升任兵部右侍郎。两...[详细]
徐楚(生卒年未详),字世望,明淳安蜀阜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初授官工部主事,后升工部郎中;历官辰州知府、广西副使,所至政绩称著。后调任山东兵备道副使,跋涉沙滩、盐碱地中,为朝廷绘制《塞垣图》,并疏陈《备边六策》。徐楚秉性刚直,与当时宰相抗礼,仅补云南屯田副使。到任后便着手“兴水利、辟荒...[详细]
许廑父(1891—1953),名与澄,字弃疾,又字一庵,别署颜五郎,萧山浦沿许家里村人。幼入私塾,曾就读于杭州宗文中学(现杭十中)、上海中国公学。1920年,为粤督莫荣新的秘书。后抵沪,由《民权报》主笔何海鸣推荐,靠写作为生,在文坛初露头角,尤以《八仙得道传》出名。其作品多以言情为主,文笔快捷,...[详细]
徐贯(生卒年未详),字原一,明淳安蜀阜人。景泰四年(1453)中举人,天顺元年(1457)中进士,授兵部郎中,又调为福建右参议,分守延平、邵武四府。时值当地饥荒,徐贯开官仓,减价出售,救济灾民。继而升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时有镇守总兵,多占军丁佃户,徐贯坚决取缔。后升任工部左侍郎。会苏、松大水...[详细]
徐明德(生卒年未详),字德卿,号明斋,别号石羊先生,明新城宁善乡(今富阳洞桥镇)人。父元四,博涉群书,通经世之学,尤敦孝行,乡人私谥为“节孝先生”。明德能传其学,又受业于任步实门下。明德知天文,擅经济。隐居于石羊山下,有屋如龟壳,室中置书满架,终日讽诵。绝意仕进,躬耕自给。时或负奇客游,每过名山...[详细]
许乃钊(1799—1878),字信臣,号贞恒,清钱塘(今杭州)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道光二十一年任河南学政时,逢黄河水决,治河总督文冲因招工被水阻未归,他毅然担负组织百姓奋起抗洪艰任,经过努力,终于堵住洪水,未成灾害。咸丰三年(1853)任江苏巡抚,兼“江南大营”帮办,在苏松一带命令减...[详细]
徐士讷(生卒年未详),字恂若,清淳安黄金里人。康熙十五年(1676)举进士,授河南嵩县知县。任职期间,革除一切“无名杂派”,并且勉勤治懒,“耕者竞劝”;兴建伊川书院,更设义学。亲自讲学,听者甚众,三年便化行讼息,百姓爱戴。以政绩卓著升为山东济宁知州。时值黄河大水,饥荒严重。士讷亲捐俸禄以倡赈,使...[详细]